字 解 中 医
zijiezhongyi
汉字与中医,都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汉字以形表意,灵动机变,中医也并非单纯的治病医学,而是饱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和文化内涵。本专栏从汉字出发,通过分析汉字形体,解读字中生命细节,探索其人文内涵和医学外延,以揭开中医药的神秘面纱,为传播中医药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
刚刚过去的2016年年底(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24X15°=360°,刚好是一个圆周)。
这里的天体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是一个节点,也就是24节气中的“节”。
“节”的繁体字以“竹”为形旁,“即”为声旁(“卩”也是跪坐的姿态,在这里引申为“节制”)。后来(秦隶)将“⺮”简写作“艹”,而后简化字的“节”又将声旁“即”省作“卩”,就变成现在的“节”字,本意是竹节。
“节”是草木的枝干间最坚硬的地方,即草木的关节。“节”由竹节、木节引申指事物的分节、分段,“节日”的含义就是这样来的。因为竹节的分段有一定的规律,“节”就引申出法度、节操、节制……
24节气中的“节”,恰是这样的节点、分段、法度。它不但是自然的节点,也和人体相呼应,人体健康和24节气息息相关。
如同作为草木关节的“节”有大有小,就二十四节气而言,也有节中节,即更关键、关节的节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时更替之始;冬至为阴极而生阳;夏至为阳极而生阴,二至为阴阳郁极而动之日,最是紧要;而春分、秋分平分阴阳……较之其他节气,这二至二分四立,则是天地变化的大关节,恰合八卦,也是人体养生的关键。
二至二分四立
所以,“节”是需要我们因势利导的。若善加利用这些节点,则于身体有百利,疾病不作;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气神,致使正气不足,则于节时会容易生疾患。
对于生病的人来说,“节”更是至关重要。慢性病人尤其需要于节日养生,静心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遇节每有不测,盖因正虚不耐折腾,猝然而失去生机。因此,对于身体有不适的人,节气之交,更应静养正气,减少消耗,以平稳度过;即使对于正常无病的人,也不可妄事消耗,于节气之时当将养原气,有百益而无损。
节气养生
四时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也与人体病理变化关系极为密切。举例来说:天寒日阴,则人之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痛证,需以温通为法。因此,善补阳者,当于阳中老阳之时以补之:这样的节点,在一天中的卯时至午时(卯时为5~7点,午时为11~13点;卯时至午时即5~13点);在一个月中的初七八至满月;在一年中的春分至夏至。此时阳气渐旺,阴邪渐退,最是治疗万病虚寒的最佳时机。按其时而温补阳气,或灸或药,都将有事半功倍之卓效。《标幽赋》(针灸歌赋中的名篇,历来被认为是针灸学的一篇重要文献)中就有“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就是对这个道理的活学活用。
老阳
人体与大自然之中存在着和谐共存的关系,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的过程中,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不同的引力现象,而生活在地球的每一个人,由于所在位置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引力反应。每一个器官在不同的引力现象及磁场作用下,有不同的运作。
人体的“节”和自然的“节”的对应也十分巧妙:比如人体脊柱分为颈椎七节、胸椎十二节、腰椎五节,加在一起正好24节,恰能对应一年24节气由下往上升。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到:人体每一个器官的能量,都由特定的脊椎位置所控管,且与大自然二十四节气相对应。
人体24节脊椎
人体每节脊椎对应某一节气,是古代人长期观察总结出来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天人相应也有一个节点,即节气更替的那一刻,那一时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间,宇宙中会发生多种微妙的变化。宇宙中的生物、植物及动物,它们各自的能量都发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转变,以及各自磁场方向的改变,而后逐渐回到原来的状态。因此古代很多善于利用节气养生的人,会在节气到来前的一刻钟静坐静思,感受整个脊椎的感应变化,尤其是与节气对应的相应脊椎关节的感应变化。这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静坐
按天文来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按气候来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方是人体感觉四季的开始。这四立二分二至,就是成语“四时八节”中的“八节”。中医之理,上合天地,下应之于人,节气养生也要遵循这个道理。
四时八节
以春分举例,春分,春半也,阴阳相半,昼夜等长。春属木,表现为阳气升发状态。冬至而一阳初动,立春而阳气自地下始升,至春分而阳气升发于地面。此时阳升之力与阴退之力均衡,但阳升占上风,因此天地之间渐暖渐温。宜顺阳气而早起,心态当积极向上。饮食当温,忌寒凉,以养天地升发之阳气。这就是“春夏养阳”。再者,地面以下的阳气因升浮而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需重视补益中阳。
再比如夏至,夏至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此时阳热至极而一阴始生。阳气升浮,人体感受天地气机,血易浮,气易行,此时人体血脉亦温运通畅,最适合刺络放血以改善机体的血瘀、血滞、血涩状态。此时治疗一些虚火上浮引起的病症最有效果,如高血压、头晕、五官咽喉火热诸症之类,都可因势利导,引阳下行。
说来说去,中医概念中的“节”,是天地人共同的“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天地之间,与天地气机相应,天地变化影响着人的生老病死。
日月运行,天地变化,气机流动,阴阳变化。因此,《内经》强调要顺应四时节令,察天则地,与节令同步以养其正气,才能健康长寿。
24节气恰好是一年之中四时节令完美、科学而系统的存在,对养生康复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