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4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 Jupiter:从物质时空观到弧理论的思考-1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105

帖子

10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7-1-7 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物质时空观到弧理论的思考-1
By Jupiter

从古至今无数哲人思考宇宙、物质、时空为何物,这些思考触及到了存在的根本。人类的时空观念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几何学时代、动力学时代及相对论时代。

一、几何学时代的时空观:
早期的时空观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多德、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亚里多德基于地球是球形的假说,把“上”和“下”相对化了,废弃了空间的特殊方向,萌发了空间各向同性的想法,到了托勒密时期,已形成了完整的“地心说”宇宙体系。以地心说为代表的旧的时空观的主要观点是:

1、承认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
2、在空间概念中,认为“上”和“下”是相对的, 宇宙是有限的、是有中心的。     
3、承认时间是无限的,认为天体运动是永恒的,但没有涉及宇宙有无起源、即时间有无起点的问题。

这一时代的时空观没有说明时间和空间两者的关系,也没有涉及时空与物质及其运动的关系。它承认宇宙是有中心的,并认为圆运动是天体最完美的运动。它忽略了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且没有从物质的相互作用去寻找轨道的动力学理论。这一时代的时空观更多的是依赖直觉和大胆的推测及思辨而得出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与自然科学建立直接的联系是从伽利略和牛顿时代开始的。

二、动力学时期的时空观——经典力学的时空观 :
这一时代的时空观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是这一时期时空观的集中反映。哥白尼的日心说指出地球的运动不会破坏地球上的自然秩序,这一见解是揭示空间均匀性的重大的步骤。由于地球是运动的,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并不是指向宇宙中某一不动的地点,而是指向地球。这样相对运动的观点便呈现出来。伽利略对哥白尼体系作了科学的论证,它认为,因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所以描述物体运动是必须选定一个对比物,物理学称为参考物,并提出了“力学相对性原理”,指出力学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相同,并且给出了两个惯性系之间的时空坐标的变换关系。牛顿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建立了牛顿力学的理论体系。在牛顿的力学方程中,没有宇宙中心的地位,任何时空点都是相对的。

这个时空变换集中的反映了牛顿的时空观,牛顿的时空观的主要观点是:   

1、承认时间、空间客观存在。
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 时间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   
3.、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各自独立存。在牛顿体系对应的空间观念是: 空间是绝对存在的,并且在各个方向上是无限延伸的、均匀的。具体地说,空间是处处相同的、无差别的、连续的统一体,是由抽象的几何点构成的,物质可用理想化的“质点”替代,并在这个空间中用一个点表示出来。物体的运动表现为点的位置的变化,这样描述的运动是连续的和无限可分的。 这样的的空间用三维笛卡尔坐标系描述最合适。牛顿体系的时间结构是: 时间是一维的、具有单向性,时间是均匀的;同时是绝对的,不因参考系的变换而改变。这种时空结构是平直的,其几何特性在数学上用欧几里德几何描写。应当指出, 牛顿认为绝对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他的这种观点在他提出的著名的“水桶实验”中表述的十分清楚。

自从十七世纪以来,牛顿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天体力学、应用力学等等,从地面上的各种物体的运动,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及天体的运动,都服从牛顿力学的规律,这些充分的说明了牛顿力学规律的正确性。十九世纪末,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理论,在解释新实验事实时遇到了困难。

三、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1、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在光学和电磁学的发展中产生的以太学说,使牛顿时空观有了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绝对静止的以太充当了绝对空间的物质背景,而借助于相对以太恒定的运动速度,用统一的时间将彼此远离和彼此有相对运动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它们的“同步性”有了绝对的意义,为绝对时间做出了论证。牛顿时空观借助以太观念在物理学中得以巩固。因而当牛顿力学遇到困难时,尤其是在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由描述电磁现象基本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得到波动方程,并由此得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C。按照牛顿的时空观念,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C(相对于静止的以太),则变换到一个相对以太匀速运动其它参考系,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不再是光速C了,经典力学的力学相对性原理在电磁现象中就不再成立,因而由电磁现象就可以确定一个特殊参考系,并可以把相对这个参考系的绝对运动判别出来。十九世纪末,人们开始研究以太的性质,并开始了研究地球及其他物体相对以太(特殊参考系)的运动的大量实验。迈克尔逊 — 莫雷实验 (1887年)、斐索实验 (1851年)、光行差实验(1727年)。综合所有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以太并不存在,光速不依赖于观察者所在的参考系,而且与光源的运动无关。这些实验事实为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基础。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
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1)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可以表为相同的形式。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相对于任何惯性系沿任一方向恒为C,并与光源运动无关。
3、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
(2)同时是相对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隔是相对的。

四、广义相对论时空观:
1、广义相对性原理。这一原理表述为:所有参考系都是平权的,物理规律必须具有适用于任何参考系的性质。广义相对性原理从根本上否定了特殊参考系,从而否定了牛顿绝对空间。爱因斯坦还利用广义协变的方法,使所有的物理规律在各个局域惯性系之间变换时具有相同的形式。
2、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是弯曲的时空。在狭义相对论中,每一个惯性系都对应着闵科夫斯基四维时空中的一个笛卡尔坐标系;不同的惯性系之间的变换,相当于坐标系的一个旋转。
3、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广义相对论的时空理论表明, 时间空间和物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时空是物质存在、分布和运动的表现形式广义相对论的时空理论指明:
(1)物质的存在及其分布状况改变了的性质;时空中某一点的弯曲程度是由该点的物质和他们运动的总和决定的——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
(2)物质(体)运动的历史总是短程线,而弯曲的时空的短程线,(不是平直空间的直线)——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4、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
(1)水星的近日点进动
1845年,法国的天文学家勒维列发现水星的近日点不断前移,广义相对论之前的理论无法给与解释,而广义相对论给出了这一解释。
(2)广义相对论给出光线在太阳附近偏折的正确数据,与观测结果一致。
(3)引力红移,光线从大质量的物体射出光谱将向红端移动,反之,光线射向大质量的物体光谱将向紫端移动。这些结论也与观测结果一致。

广义相对论进一步发展了狭义相对论的时空理论,明确的给出了物质及其运动和时空的关系,它描述了在物质平均密度大(引力场强),宏观物体高速运动的时空特征。

五、弧理论:
1、弧理论认为能是自然自在的基元。光和磁同性量异,本质上没有区别,仅仅存在能量差额,这个差额称作”能阶”。光和磁是绝对能,光和磁的交换生成了电态,也即我们自身及所存在的物质宇宙。
2、弧理论的时空观认为时间、空间并非实在,它们仅仅是认知抽象。时间是能量交换的当量化尺度;空间是与之对应的能量交换规模。描述上述时间与空间对应关系的系统叫时空。时空是自然世界能量交换中不可分割开来的完整的客体形式。

弧理论观点新颖而又有源头可寻,易经的“一阴一阳为之道”,老子的《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佛教中的“自在空性,因缘而起”,与弧理论中的观点都有暗合之处。

先生的弧理论非常独到,读到很多观点有豁然开朗之感。但由于水平有限,对弧理论仍不能理解透彻,有些许疑问,望盼赐教。
1、弧理论认为能是绝对静态的,为什么又会分化出能阶不同的光和磁?
2、光和磁的能阶是定差额的吗?
3、光和磁的交互作用生成电态,其过程是一直延续还是有终结的?为什么日常观察光和磁不会有作用?
4、弧理论中电态与电子的关系,电子与原子的关系?弧的元素模型是如何构造出来的?
5、弧的形式定义是四分之一圆,而不是其它形式?
6、相对论提出时,主流科学并不那么快的接受,由于不断的实验验证支撑,而被人们逐渐接受,弧理论可否由实验来验证?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8#
发表于 2018-6-16 19:45 | 只看该作者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

主题

78

帖子

78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78
17#
发表于 2017-9-27 20:15 | 只看该作者
深刻而精彩!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6#
发表于 2017-2-4 00:37 | 只看该作者
祝Jupiter先生新春快乐!得空常来。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6
15#
发表于 2017-2-4 00: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的精彩论述,春节期间事情较多,未能抽出时间来。今天把本帖打印出来,要仔细的研读一番才行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4#
发表于 2017-1-29 09:54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聊

本节主要讨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在能态本底层面意义上的关联性。

先比较一下相对论质能公式和量子论中普朗克能量公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对论指明:质点能量与速度相关。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3#
发表于 2017-1-21 21:36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聊

光速不变是相对性的。

绝对意义上光速为零。宇宙中的一切动态事物,都是光速为零前提前下的能量离散状态。由于一切运动都只能存在于能的变量场(类弧子构型所形成的时空场),因此,物体速度的快慢也表明了距离光零速的“远近”状态。日常环境中,速度越快,离光速零越近,反之就越远。换句话说,速度越快就离自然本底的能态越近,反之就远。这里,显然与我们的习惯感觉相反。

把这个日常感觉放在电子平面中理解的话,处于电平面圆点位置的某质点,往其系统“外周”看它的所处位置就是离开时空场边界条件的最远点。但往其系统“内里”看,它自身构造的表面就变成了它离开时空场本底条件的最远点。这个质点所在的时空场是“里外相通”的!“通”在时性(能阶),“分”在弧旋(旋差)。

光子无论从任一运动物体回归到零速度时,都将经由与其能阶对应的时空场而“重返”当量适配的能的本底弧。在任意指定的时空场,最大时空场的比值是恒定的无量纲常数。

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从物质质点发散出的光,都必须“归返”回各自的适配能场。从质点位置往其四周的任意一个方向维度看过去,其实都对应了一个电弧旋时空场。如此,这种光子归零规律就被显示成了光速“各向同性”的物理特征。

相对论第二假设就是利用了这一光(磁)归零的自然规律,并把该规律作成一把“硬尺”,利用其来考察两个观察系间的相互运动特性。相对论通过引入光速不变作为其理论提出及发展的必要前提,其实际作用是因为相对论的第一假设(相对性原理)的内在逻辑自身就必需找到某个“共享参照物”作为其成立及外延的基础。而光速不变背后所隐藏的“能必归原”以及它在运动物体时空场中反映在速度上的特点恰好而完美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也因此,就相对论的两个前提假设间的相对自然意义而言,“相对性原理”较之“光速不变原理”更基本、更必要。

相对论究其基本自然意义,仍旧是基于物质现象的关于物质运动的理论。它既不能回答,也不能解释其描述对象——物质的自然来源性问题。对应于弧学理论,它是一种基于电弧旋基础之上的理论。与传统经典唯一不同的是,相对论提供了一种新的关于运动的考察方式。就好比它把传统经典物理从看热闹的“观众”角色拉上了舞台,变成了登台入戏的“演员”角色。相对论之所以长期被拒绝,也是常言所说的:小曲好听口难开。学界和社会拒绝的不是新理论,而是他们自身的认识惯性。一惯“坐看”日月行,难堪时下双“舞动”。

当然,相对论是反常识的。因为它可以推导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结果,甚至悖论。什么原因呢?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对论的第二假设“光速不变”。让我们解析开来瞅瞅

如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中的e1e2e3分别代表了三个电平面。在各自时空场,它们的时空比相同,我们定义为光速c

选取某个观测质点,分别放入三个时空场进行各自独立的“系外”观测,然后再比较三者所得结论的异同,一定是“一切正常!”,完全符合传统经典物理。

现在,我们仍旧选择这个质点,将其放入三个时空场中的任意一个,观测者自身也进入到剩余两个时空场中的任意一个。照此方式进行两两配对的“系内”观测。让我们挑两个结果来看:

1、从e1观测e2:随着速度接近光速,e2的时间缩短了。
2、从e1观测e3:随着接近光速,e3的质量趋于无限大。
3、从e1观测,存在“黑洞”(或“白洞”)。
4、等等。

何以此故?
相对论自有一大推的物理证据和理论解释,不赘。单从弧立场看,很简单。

1、质点在e2接近和等于光速时,e2时空场的时轴“短”于“立足”e1时空场的时轴,位于e1内的观测者看来,e2的时间“缩短”了。这实际上是同场(共享时空场)比较的结果。这不是“双生子悖论”?
2、质点在e3接近和等于光速时,意味着质点在e3时空场的边界“归零”状态,对于位于e1内的观测者看来,e3的质点能量趋于无限“大”了。
3、随着质点速度的增加,意味着时空场的趋本底化发展。时空的“尽头”就是本底光弧和磁弧的交点。如若质点沿光弧归零,就是所谓的“见白”,进入到了白洞。如若质点沿磁弧归零,就是所谓的“没黑”,进入到了黑洞。
4、等等。


这里还涉及到质量问题。

质量是什么?化解开看,就是大大小小相互关联套叠且由电弧旋“串烧”在一起的时空体系,或说弧簇化的时空场构造而已。前边早时的讨论中已经谈及了能是如何创生了电开旋并实现自我渡让的。对于弧旋环在两极归零的能来说,反映在类弧子时空场时就是“波”。

参见下面这个非弧几何原则的动图,可以较好的直观感受一下。

把图中的黑色螺旋线想象成不断弧旋的电旋线。X轴和Y轴想象成对应的PM两个极点。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2#
发表于 2017-1-20 18:43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聊

诚然,爱因斯坦相对论是正确的,但不完备。其根本缺陷在于它的前提假设。让我们解析一下看个究竟。

相对论提出的前提假设:

“以下的讨论将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依据。这两条原理我们定义如下:
1)物理体系的状态基以变化的定律,同这些状态的变化是以两个彼此作相对匀速运动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为参考,是无关的。
2)任一条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以确定的速度V运动,不管这条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由运动着的物体发射出来的。”
(引自:德国《物理学纪事》1905年第4系列第17卷第895921页。参见蔡怀新等编译《爱因斯坦论著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换句话说,就是:
1)狭义协变性原理:一切的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即物理规律的形式在任何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下是恒定不变的,这用几何语言可以表述为光子在时空中的世界线总是类光的。


先讨论“相对性原理”的自然基础。

简单地讲,除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经典物理定律都是基于以物质质点为基元方式的关于电弧旋在任意复合时空场间或任意单一时空场内的相对性状规律的描述。这些描述得以成立的客观基础,是以至少任意两条或以上的弧旋线为原则的,不会因为挑选参照性弧旋线的任意选择而失效。在质点概念不进行抽换的条件下,这种描述具备了电弧旋非临界状态下的客观近似性。

显而易见,在类弧构型的时空场条件下,质点旋动只有三种状态:匀速、加速和减速。

匀速:所有处于电平面的质点,或说在时间轴的维向上,都必定相对时轴做周期性的双旋运动——自旋和公转。
加速:在时间矢向指向光极时,处于磁极与光极区间的任意质点,在经线方向上都必定是双旋且加速的——自旋和扩展螺旋。
减速:在时间矢向指向磁极时,处于光极与磁极区间的任意质点,在经线方向上都必定是双旋且减速的——自旋和收聚螺旋。

宏观低速的物理条件下,质点的运动状态,都是“抹去”质点自旋损失后相对于所处时空场的位相之间而言的弧旋轨迹的近似临摹。直白一些讲,运动的本质是质点能量状态的改变结果,而产生能量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点”状化的能量(电弧旋线上的任意区段)在时空场中的相对位相的变化。

自然条件下,质点的能量状态如果不变,则表现为所谓的“惯性”,发生变化了,就表现为所谓的“加速”或“减速”。质点是加速或减速,不取决于质点本身,而是被决于时空场的矢性。换言之,任意运动都不是质点属性,而是场属性。如果你坚持“我不动”的立场,那么,就一定会感觉是天旋地转了(场“动”)!

能量位相的变化是一切运动的根本成因。自然界中一切自由运动,都取决于时空场的相对位相改变。速度反映了这种位相改变的效率。

由于在两个时空场间,总是能态当量较小的服从于较大的,故而总是表现为系统内的“向心性”特征,这就是重力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任意单一时空场内部不存在重力现象!重力的本质是至少两个或以上时空场之间矢性相互“同化”的体现。重力现象总是伴随着能量释放,“反”重力则总是伴随着能量吸收。任何改变质点自身内秉能阶状态的作用,事实上都是改变了质点的时空性状。

相对性原理的哲学基础是“相对的相对。其自然基础是电态间的相互时空位相关系。

形象地讲:就是把我们的观察点从经典物理体系的“二合一”的静态方式移步到了爱因斯坦的“一合一”的动态方式。原本的自然事物没变,只是变了我们的观察习惯。把自己从习惯的“系外第三者”变成了新颖的“系内当事者”,把实现“二合一”条件的必备的第三个背景性时空场简化并入了“一合一”中的任意一方。把传统观察方式中的最少7个维度(两个质点各自的三维再加上背景时空的时间一维),合并成了5个维度(两个质点各自的空间二维再加上共享的时间一维,或两个质点各自的时间一维加共享的空间三维)。弧学也只不过是把观察进一步地推导到了自然原本的3个维度(两个质点共享的空间二维再加上共享的时间一维)而已。

插一句:如果把“质点”概念抽换成“物质颗粒”(弧簇),就可以导生出相对论。把“质点”概念抽换成“量子”(单一类弧子)时,就可以导生出量子论。单弧旋的类弧子构型对于理解人类所感知的宇宙存在时起着极其重要的中心作用。它既是微观与宏观的天然分水岭,也是人类天然本性的自然基石。把人类机体构造上的复杂性暂时地简约成一个弧簇性的传统“质点”形式,并将这个质点放置在时空场中,进而假象自己是个观察者从这个时空场“外”向其“里”看,将会更容易的多的来理解日常世界中那些众多现象的自然感觉了。

参见下图会有助于直观了解上述内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一次,再接着讨论光速不变问题。

启发点:在弧子结构,除了时间的矢向性外,时间和空间的当量是全同的。只有在类弧子构型中,两者的当量间才出现了一个差值。在任意类弧构型的时空场中,空间当量与时间当量之间的最大比值必然是一定量。引入时间当量的描述单位后,就是所谓的自然常数。

实际上,讨论到这里,就解开了隐藏在相对性原理背后的自然之谜,也相信大家不用再多解释“光速不变原理”了。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
发表于 2017-1-20 12:34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聊

类弧子构型的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慢慢地欣赏和品味。

本篇幅主要讨论类弧子构型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简曰:时空性。

类弧子构型揭示:电弧旋是时间和空间的最基本载体。

没有电弧旋,时间和空间也就无可呈现。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作为描述弧耦合的虚构向量,是被对应的光弧和磁弧所决定,时间和空间本质上是“共体”的。既没有孤立存在的时间,也没有孤立存在的空间。它们“共享”了由同一个电旋弧所表达的时空场。体现这个时空场的唯一可知性物理存在,就是量子化的电弧旋。

开放的电弧旋在类弧子经线方向的两个极点间,存在了一个端差,也称旋距。两条相互耦合的本底弧之间的径差(相互重合的部分,也即共轭轴),称作能阶。能阶只能是遵循着弧学倍率而增减。能阶决定着电弧旋的旋距尺度。共轭轴是能阶的几何描述方式。时间的本质是任意时空场的能阶。空间线是两弧共享的弦,表达了本底弧对时空场的主次地位及能量贡献。空间的本质是任意时空场中对应能阶参与到该时空场的能的可数性数量。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0#
发表于 2017-1-17 16:18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过奖。

跟着Jupiter先生顺几句:

“习惯成自然”,思考方式也是如此。无论弧几何还是传统经典几何,都是提供人们进行“规范化”思辨的某种惯性框架及逻辑条件。人的思想为什么会时常变化?为什么能够发生这样那样多的改变?支持着“能够变”和维系着“不断变”的条件,显然不是到医院通过手术方式换个新脑壳子就OK了。究其底因,还是支持其思辩的那些“条件因素”发生了某些变更的缘故。

新陈代谢是所有生命体的一个共同特征。直白地说就是“进进出出”。 人类思辨也是这样。略有不同的是,物理生命的维持是通过“食物流”的接续,精神生命则是通过“信息流”。虽然物理食粮是物质团块,精神食粮是信息,但某种意义上,都是“进什么出什么”,不进则亡。

精神存在的自然基础并非纯科学理化性质的。思辨能力仅仅是精神现象的一种功效方式,不是其全部。精神现象还包括了本能、直觉、欲望等。“孩提无知”,并非他不懂,而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采集和次序与规则的输入。这些都是后天性的,需要时日,所谓“成长”。人之初,精神是空的、无秩序的、自由聚散的,故而“性本善”,天真无邪。

进一步看,对精神的原初无序态进行人工的规则化“处理”就是教育。社会教育的实质意义就是把各种“目的”经由对人类精神的原始态进行归化、重组等格式化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植入”,从而达到收获符合“目的”标准化规范着的大批量社会”产品“,使其具备类同的精神功效。“目的”和“植入”完全不同,后者是技术,是如何更好地来做工干活儿;而前者则是设计,是如何利用技术并做出“目的”想要的合格品。

教育制度的分歧,核心内容与被输入的各种目的化的”目的“无关,根本点在于教育所采纳的技术。对精神的技术化处理,必定伴随对原态的破坏。如果原态秉性是天生两个纬度的:自由和惯性,那么,是最大限度的保全自由牺牲惯性,还是反之?这就是一个问题了。有史迄今,虽然出现过极其多元化的教育体制,说到底,不过是教育模式对精神两重性在技术层面的取舍。

物理生命消化的是实在性物质(分子),精神生命消化的是抽象性信息(单元)。信息抽象起始于物质形态,如果物质形态可量子化描述的话,那么,信息无疑也是量子化的。极端化地讲,自然生命在本质上不过就是些特定的弧构型而已——弧簇(多层级弧合体系)!它需要通过一些系外物的不断“流经”而获取能量来保持续存。根本上,这与类弧子构型中的弧旋态通理。弧旋态的所有基本性质,自然生命都或强或弱的也都具备。由此看,自然归属上,人非“能人”,而是“电人”。无间道啊!

真可谓:
性本无间欲何求?原本圈圈点点,无非顷刻虚幻!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摘自《金刚经》

《金刚经》是部深遂大作,有鉴佛性漂游,秽根顽固,不敢公开造次。见笑,见谅。



PS:很高兴Jupiter先生的类比!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6
9#
发表于 2017-1-17 05:02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论述实在是精彩至极,通过弧几何表征把静态的能“动”了起来,而创生出物质形态。不过弧几何概念与我们已经固化的点几何概念有较大差别,还要好好消化一下才行

    先生在《天堂之门和自我之路:关于心灵与世界本质的对话》有把物质态类比为水泡泡,我很喜欢这个比喻。《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用一个画面打比方,一阵狂风吹过海面,海面上激荡出无数晶莹剔透的水泡,诸多水泡有的互相结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泡沫,有一些进化成了会思考的泡沫,它看着身边千奇百怪的各种泡沫,有的变大、有的变小、有的生成、有的消失,它对此非常不解,不知道自己这团泡沫到底为何物,那个张三泡沫破掉了是去哪里了,泡沫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个类比中空气和海水分别对应弧理论中的光能和磁能,通过海浪的拍打,形成的泡沫也即弧理论中的电态,当然了,不知道这个类比是否恰当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4 20:33 , Processed in 0.75401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