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视角蛮”刁“的。
两种”立场“,两个宇宙观:
全新的弧观念:
如果“跳”出球,无论任意方向看球,球也只能或是波(弧)或是粒(点)了。如若在这个波(弧)和点(粒)之间做一连接线,其只能是弧形的螺旋状态的,即“非弧非点”,此曰类弧态。
寻常的物质观:
如果“跳”入球,若向里看,就是三维“点”,解析这个“点”,到头来,只能剩下一堆波(弧)。若向外看,就是“点”运动的一维弧形轨道。极目而望,剩下也将是无穷的圈圈环环,层层套叠,点点连绵。
无论采取何种观念来看待世界,都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人类存身的天然环境,更密切地贴近自然真实。万事万物都是受其天然本性所制约的,人也一样。正因为人类的理性功能植根于人类自我的天然本性,其本能性作用方式也就必定是最直接和最方便的。这就是所谓的本能习性。每个人都会想,但怎么想,采用何种方式想,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区别仅仅在于各自的“积习”。
如观者处于本动状态,从动而观,也就更习性于见“动”不见“静”,更习惯于使用”动态“方式描述事物。弧从静而观,使用”静态“方式描述事物,因有悖习性及其传统,故觉生疏别扭。也是个积习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