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它,能隔空引爆对手体内的“炸弹”,受害的却是人类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7 0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它,能隔空引爆对手体内的“炸弹”,受害的却是人类[color=rgba(0, 0, 0, 0.3)]

环球科学
环球科学 2022-03-17 08:28



隔空引爆“炸弹”,一些细菌可以依靠这种技能,毁掉另一个细菌。但那终究是微生物之间的战争,受害的为何会是人类?

撰文 | 栗子
审校 | clefable

在我们的肠道里,有些大肠杆菌(E.coli)会制造一种毒素,名叫colibactin。这种毒素能破坏人体细胞里的DNA,造成危险的遗传损伤。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基因毒素。

十几年来,许多科学家都研究过colibactin毒素,发现它和癌症的联系十分紧密。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里,都有生产这种物质的细菌菌株。而且,这种毒素导致的独特的DNA损伤,出现在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细胞中,仿佛个性签名一般,向世界宣称“那就是我做的”。

除此之外,许多动物实验也令学界愈发相信,产出colibactin毒素的细菌,能通过破坏特定基因,来促进肿瘤的生长,推动结直肠癌病情的发展。但问题是,细菌到底为什么这样做?

最近,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大肠杆菌能依靠colibactin毒素,唤醒周遭其他细菌体内沉睡的病毒,从而让那些细菌原地“爆炸”。假如这种策略原本是用来打压竞争对手,那么一些患癌的人类说不定只是被误伤。

科学家们把这项新成果发表在了《自然》杂志。


叫醒邻居家的杀手

colibactin毒素进入细胞后,有机会让DNA双链断裂,还能在两条DNA链之间形成交联。你或许知道,细胞癌变是由特定的基因突变驱动。而像双链断裂和交联这样严重的DNA损伤,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也更容易产生肿瘤,人体细胞受到colbactin毒素的损害后便是如此。

不过,生物在地球上演化数亿年,总会有些办法来应对DNA受到的破坏。通常来说,一旦DNA出现重大损伤,细胞会启动一项修复机制,名为“SOS应答”:叫停往常的细胞分裂循环,生产一些救援物资,比如某种DNA聚合酶,能在有缺口的地方催化DNA复制,加紧修复。

只是如此,细胞便不怕毒素了么?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希望测试一些携带病毒的细菌,看它们遇到毒素会怎样。于是,团队想到一种温和噬菌体——λ噬菌体。这种病毒进入细菌后,不会直接用那里的资源大量复制自己的DNA再干掉细菌;而是把自己的DNA插入细菌DNA里,潜伏下来,随着宿主细菌的DNA复制而复制。

或者说,这些病毒存在的形态,通常只是整合进宿主DNA里的一段遗传信息。它们安静地躺着,如行尸走肉一般,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凶猛的杀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沉睡中被唤醒(图片来源:HoneyCam)

科学家先用这样的病毒,感染了生产colibactin毒素的大肠杆菌。然后,把这些既制造毒素又携带病毒的大肠杆菌,和其他细菌一起培养,后者也就染上同样的病毒,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对象。结果却发现,原本能在这些细菌中躺平的温和噬菌体(病毒),觉醒成为真正的杀手,像烈性噬菌体那样,导致了细菌的裂解。

细菌破裂后,大量复制的病毒跑到外面,还能入侵更多的细菌,继续造成伤害。那么,到底是什么唤醒了病毒?

团队相信,大肠杆菌制造的colibactin毒素,进入细菌体内后,正是利用细菌本身的DNA修复机制——SOS应答(SOS Response),开启了病毒的裂解性复制(独立于细菌宿主本身的DNA复制),让和大肠杆菌做邻居的其他细菌难逃一劫。相比之下,没感染那种病毒的细菌,虽然也会受到colibactin毒素的伤害,但很少有致命的后果。

领导这项研究的艾米莉·巴尔斯库斯(Emily Balskus)教授说,SOS应答对病毒而言是个信号,让它们从睡眠中醒来,爆掉宿主,再去寻找新目标。换句话说,如果细菌DNA没有遭受严重破坏,便不会触发SOS应答来修复DNA;但当colibactin毒素出现,细菌DNA受损,修复机制启动,给了杀手病毒觉醒的时机。

科学家注意到,SOS应答涉及一种名为RecA的蛋白质,它在DNA修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又不只扮演这一个角色。λ噬菌体被唤醒的过程,是通过一种阻遏蛋白cI来调控的,当大量的cI正常工作,噬菌体便更容易沉睡。但SOS应答会令cI蛋白失活,这个过程就是受到RecA蛋白质的调控

因此,很可能是RecA蛋白唤醒了噬菌体。实验也表明,当表达RecA的基因被删除后,生产colibactin毒素的大肠杆菌,便很难再唤醒病毒、炸掉细菌了。


细菌很难受到致命打击,那人呢?

当然,大肠杆菌要靠colibactin毒素发动上述攻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假如它要攻击的细菌,体内没有潜伏的病毒,也就缺少了能够引爆的“炸弹”。事实上,团队在早期实验当中也发现,虽然colibactin毒素有破坏DNA的功能,但对许多细菌都不致命。

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这种毒素本身的化学性质就十分不稳定,很容易被降解。以至于,时至今日人类还没有成功从细菌体内分离出这种物质,只是依靠各种间接手段来追踪它的足迹,并拼凑出分子结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Innerstream

因此,colibactin毒素很可能还来不及对细菌造成难以挽回的致命伤害,就已经被分解了。

而一些微生物,也拥有能分解这种毒素的主动技能。此次发表研究的团队,就锁定了一种抗性基因,由它编码出的蛋白质,能够中和许多菌株制造出的colibactin毒素。科学家发现,添加外源DNA也能保护细菌,让它免受毒素的侵害。

也因为它脆弱的化学性质,colibactin或许更适合进行一些短距离攻击。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员迈克尔·多尔蒂(Michael Dougherty)说:“当细菌在一些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薄膜(biofilm)的时候,可能更容易产生这种作用,因为会有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堆叠在一起。”

不过,研究团队认为,就算不造成竞争对手的死亡,改变对手的基因,依然有可能为生产毒素的细菌带来某些收益。而他们长久以来都怀疑,细菌演化出这样的武器,是在对付其他的微生物。论文的通讯作者巴尔斯库斯教授说:“从演化的角度上说,获得这种武器来打击人类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人类身上的癌症,或许只是这些斗争中的副产物。

而疑似被细菌误伤的人类,便需要继续研究细菌的这种“生化武器”,才能更好地控制它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封面来源:Unsplash
原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444-3
参考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44017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e-coli-viral-grenade-bacteria-dna-toxin-colibactin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3 12:23 , Processed in 0.6239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