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20|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 Eagels:结合弧几何理解弧数理的思考、求教与商讨

  [复制链接]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说在前面

这个帖子的目标是:想要通过弧几何作为参考,对弧数理进行梳理,对一些关键细节进行求教与商讨。


论坛中的弧学3D板块,制作精美,很有参考价值,精确的3D模型需要较长的制作周期,这里我也会附上些轻量级的几何模型,相辅相成。

帖子中我也会附上我自己的想法,其中包含了尝试性的理解,有不妥之处还希望大家多多指导,我会随时调整与修正。

二、两个基本概念


1、绝对弧(简称:弧)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所言极是!  绝对弧的零维确实是一个重要概念。
而弧梭线,我倒是第一次见,在后面可以着重探究一下。


基于前述,弧几何基本形式的简洁,决定了相应的数理关系也是简约的。原著中的篇幅仅仅几页就说完了。

同时,我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推敲的;我也有着一些自己的想法想要表述。接下来表述两个问题:

1、关于数性同一的数理关系的一个细节。也即关于下图的数理分析: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续)

又考量了一下,觉得前述第二个问题相对重要,因此首先试述探讨,分几部分进行:

一、我对弧数理的整体观

通过阅读原著与论坛,关于弧数理,我有两个整体观点。这两点是我自己认为的弧数理基本观念。

观点1:
每个弧几何学形式都有其对应的数性与量性,或者说:每个弧几何学形式都有其对应的数与量。

比如:
绝对弧、绝对弧合形式或相对弧合形式,(也就是绝对弧  以及前面表中的十二张图)他们都有各自的数性与量性。

观点2:
弧合形式的数性与量性,与其组成部分的数性与量性相互独立。

举例表述:
如弧线: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Arcman先生的讲解!


一、
引用:
弦ab是弧几何关于“绝对量”的形式定义;半径r是弧几何关于“绝对数”的形式定义。抽离弧的形式定义做基础,弧几何的任何“数”和“量”均不成立。任意的弧几何结构或应用,都必须遵守此数量之元概念规则。

我认为这一段论述是弧数理的前提性论述,应当严格遵守且无异议。


二、
关于弧线与相对弧的讲解很深刻,结论也很帅气!我自认为是看懂了的。不过我有一些小小的想法,对于读者来说,有些地方是可能造成“混淆”的。

举例表述:

引用上面Arcman先生的讲解
“ 换言之,“1”个相对量最多可含有“3”个绝对数,或说是逢三个“数”进 一个“量”。”

引用:

“2”是倍律的认识反映,即相对同一态。相对弧abc的相对同一态,如图4,即类梭子平面或静平面。
线段ac是两个相对弧的相对同一态的共同形式投影。依据倍律,其相对数是(1/√10)²,其相对量是(10)²,即数是1/10,量是10,遵从倒数关系。——《弧的原理》P31

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相对量:
他们的描述属性是不同的,前者描述的是径弦的形式关系,而后者指的是径弦的数理关系,但问题是它们都叫相对量,就可能造成混淆。在我看来,“相对量”这个词完全可以专门指代数理关系,而形式关系可以通过其他称谓来表述。这是我的个人考量。


三、我想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可能显得不太友好,但很贴切,还请见谅!

        班里面有两个同学名字都叫张三。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喊“请张三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只有老师知道他喊得是谁,全班同学都不太清楚喊得是哪个张三。于是大家进行了思考,探讨,甚至请教,最终确定了那个张三。
但是,每次老师喊到张三,大家都要进行一番思考,以确定到底是哪一个。时间久了,有些同学通过研究熟悉老师的习惯,终于能够分辨老师在喊谁;而有些同学觉得分辨困难,只能先搁置了。班里每来一个新同学,都需要从头开始经验该如何分辨张三,能不能分辨更多的靠悟性或者是否熟悉老师的习惯。老师很郁闷,为什么同学们连张三都搞不明白;而同学们也很郁闷,有时真的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个张三。一些情况下学生请教老师反复提到张三,老师也会把张三搞混了。

最后期末考试快到了,因为“张三问题”,教学进度有些延误;老师和同学们都怒了,甚至两个张三本人都坐不住了,说道“干脆给我们的名字编个号吧,一个叫张三1,一个叫张三2“,就这样,名字的数量比原来多了一个,但是从此以后班里的所有人乃至新同学,再也没有混淆过张三。

张三的名字改变了,但实质上还是那两个张三。

而我就挺想给张三编个号。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独尊,自有其规。一众江湖,诸多套路。很高兴Mr Eagels能讲讲看。


一、Arcman先生的指导很有帮助!

确实,我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套路。关于这个套路,有几点想表述:

1、套路目标:形成沟通无碍,易传递的理论描述。
2、套路规则:缺少称谓就增加称谓,缺失关联就通过修改称谓提炼关联,直到能够不混淆地表述弧数理规律为止,避免称谓重叠与多意。我对此方式坚定不移。
3、套路说明:
(1)我的套路与论坛相较,仅仅是表述方式的区别,实质不变。我仅是想要提供一个自己的理解方案供弧友参考。这个方案我自己在用。当大家觉得理解原著与论坛显得晦涩时,可以作为互相参考的工具,可能有助于理解;同时,我也可以获得建设性的反馈。
(2)我不想标新立异,只是觉得在理解传递角度,有优化的空间,如果描述得当,弧数理的理解效率可能提升。
(3)也不是想刻意扣细节,如“称谓”;而是宽泛内容之细节可以忽略,核心内容之细节不容混淆。
(4)我的改动不算多,但凡改动的地方,都是我踩过坑的。如果在套路的定义层面把坑规避,就可以减少混淆的机会。同时,这个套路仅仅代表我的理解,未必面面俱到。

二、我对弧数理称谓的划分。
通过前面的讨论,弧数理的本质即数、量关系或说径、弦关系。我作了划分,见下表: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上表中的称谓来分别表述一下弧线与相对弧的 数、量关系:

1、弧线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上面的表述能够说得通,为了保证描述体系的完整性,我将沿用我的描述体系进行请教。

对于本帖我有一个小小的规划,论坛中弧数理相关的内容已经比较丰富,我计划再探讨求教一些近期的疑问(也欢迎弧友探讨),最终形成一套、大概五六张表格结束战斗。


关于绝对弧,论坛的讨论已经非常明朗,无需探究。
关于自相对弧合(改动之前叫绝对弧合),我有几个问题需要请教与探讨。

见下表:我将“自相对弧合数性同一”的数、量关系梳理如下:



问题一:以弧线为例,弧线的数量包含了代数关系与形式关系。二者是互不搭嘎,还是有着某种关联?

先说我的看法:
在我看来,数、量的代数关系更多的是依据弧学定律以及勾股定理进行数值计算;数、量的形式关系则是从直观的几何形式得出径、弦的对应关系。我觉得二者区别很大,几乎相互独立,唯一的关联就是在几何形式上都依托于径弦。但是不排除由于学识浅薄,可能有更深的关联。因此特意拿出来探究一下。您怎么看?

问题二:对一个细节的理解想要核对一下。

引用
绝对弧自对称条件下,或说绝对弧线的形式数包含了两个绝对数“1”,记作“1”的二次方;而其形式量则合二为一,等于根号2的平方,即“2”。此时绝对数量的关系系数皆为“1”。     ——“数”之原罪5#

以弧线abc为例,上表可知弧线abc的自相对量(弦ac)=2¹=2
而引文中的意思指的是,自相对量(弦ac)=(2)²=2
在我看来,对于弧线来说,是将(2)²等同于了2¹;
而公式:自相对量=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Arcman先生的指导,我得出了两点:
1、我对于“自相对弧合——数性同一”的自相对数的理解有偏误,需要修正。
2、关于称谓用法的一些收获。

我对Arcman先生的指导做了分析,如下:

“若以“弧线”为例,其相对数(这里是以“弧线”作为了“相对数”的形式定义)“1”的形式定义是其自倍(两个绝对弧),相对量“1”的定义这是弧线的弦(这里是以“弧线的弦”作为了相对量的形式定义)(直径)。代数关系记作2的一次方。也就是说绝对弧的“1”次自相对的相对数和相对量分别是“2”。以此类推,弧面的代数关系记作2的2次方,即绝对弧的“2”次自相对的相对数(我认为这句话相当于将“弧面”作为了相对数的形式定义)和相对量(我认为这句话相当于将“弧面”作为了相对量的形式定义)分别是“4”,绝对弧子的分别是“8”。这弧数学中关于数量定义及其关系的逻辑基础。”

上面分析是我的理解,同时我也得出了一些结论:

在考量数、量代数关系的前提下:
1)绝对弧中,绝对数的形式定义为径;绝对量的形式定义为弦;这个没有问题。
2)对于稍微复杂点的弧合形式,如弧子。
弧子中的某一个径,不再能作为弧子自相对数的形式定义;弧子自相对数的形式定义相当于是“弧子”形式本身。
同理,弧子中的某一根弦,也不再能作为弧子自相对量的形式定义;弧子自相对量的形式定义相当于是“弧子”形式本身。
3)对于不太复杂的弧合形式,如弧线。
弧线的自相对数的形式定义即“弧线”;弧线的自相对量的形式定义是弧线的弦,而实际上,参考(2),我觉得弧线的自相对量的形式定义也可以相当于看作是“弧线”。

因此,将相应表格优化一下,可使描述方式更加完备。
(注:这里反复推敲表述方式,是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讨论,能够让读者以更开阔的视角来看原著或论坛,而不再拘泥卡壳于某一表述方式;同时,我也想将我的表述体系打磨到位。觉得晦涩的朋友,可以跳过过程,只要结论(如“表格”)是经得起推敲的即可。)

综上述,相应表格更改如下: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6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前面的内容问题不大,将往下请教关于“自相对弧合——量性同一”的相关问题。
引用:
请参见“简谈“1”和“0”的问题”(第七楼)

Arcman先生的这段内容侧重的是弧梭线的弧哲学内涵以及物理意义,也是相对抽象的。这方面内容如果展开就丰富的多了。接下来的求教与讨论仍然聚焦于弧数理方面。

原著与论坛中对“自相对弧合——量性同一”的数理特征没有详细的表述,
可以确定的是:
(1)自相对弧合的量性同一(即弧梭线、弧梭面、弧梭子)与数性同一(即弧线、弧面、弧子),二者都属于绝对弧的自相对弧合,但几何形式完全不同,相应的数理特征也必定是不同的。
(2)弧梭线、弧梭面、弧梭子的数理特征与相对弧(类梭子弧)、类梭子平面、类梭子应当是相似的。
基于以上两点,我尝试着进行了模拟,见下表: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3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Arcman先生的制图很是精美,拆分开来也更加直观。
3D弧梭子很nice,很有帮助!
先生也可以就着图形继续指导!


这里也不墨迹,我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梳理出来,供弧友指导与参考。

见上图:我将弧理论的学习划分成了①②③④四个步骤。

本帖的讨教范围属于图中的①《弧的原理》——基础弧几何与基础弧数理。关于这部分内容,我的学习的过程是有些磕绊的,不过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心得,这里将详细表述。

一、阅读《弧的原理》的三大障碍:

1、读者对《弧的原理》定位不太清晰,喜欢与物质观关联。

在上图中,《弧的原理》用一个圆圈住了,代表了《弧的原理》是一套独立的逻辑体系。也就是说圆圈里的内容:基础弧几何与基础弧数理与日常的物质观理论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只要去跟物质观理论关联或者对比就一定是走弯路,一定会产生困惑,一定会发生质疑,一定会形成卡壳。那么如何避免?就是假定书中的内容是对的,按照书中的论述往下走,等待验证。(关于有效的理解方案后文还会有完整说明。)

2、读者对《弧的原理》中的规则的不适应。

这一点实质上与第1点相同,但值得单独拿出来说。在习惯了日常数学运算规则的读者眼中弧数理规则是有点“奇葩”的,甚至会觉得不可思议,继而产生质疑。比如心中会想 “为什么规则是这个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规则要这么制定?”等等。之前我也这么问。后来从论坛中的表述,可以寻得答案。举几个直观的例子:

“天地独尊,自有其规。一众江湖,诸多套路。”——本帖7#

“不能因为尚未了解生命和精神的本质,就忽视它对人类一切行为的天然限定性。还是那句老话,人非超然!”  ——弧人随笔《人算老几》

“我始终认为,弧不能是我原创的,她是老天自属原在的。”——Mr. Jupiter: 关于弧学理论的疑问与思考-2

这几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天律自在。因此对于读者的质疑,答案就是弧论就是这么规定的,遵守即可,质疑没有意义。(当然,相当的读者依然不能接受,这是正常的。有效的理解方案将在后文完整说明。)

3、关于《弧的原理》的表述可能造成的混淆。

如果前两点是面向读者的,那么这一点也面向论坛。读者不适应弧论,大部分原因都在前两点,但仍有少部分读者是能够克服,保持耐心继续研读的。这个时候,原著与论坛的论述方式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描述的详细一些。

试想:弧论如同一个“天外来物”,本身不容易被人接受。如果论述内容简略一词多意,读者会招架不住的。对于作者来说,大多数读者确实是停留在表观进行质疑,这几乎是读者的通病。而作者的论述方式运用多年,鲜有读者读懂,作者不会觉察有什么不妥。但是有时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况,读者困惑于论述时,作者会将原因归结为读者在质疑理论本身;读者本来就稀里糊涂、不明就里,请教无果又不能重复请教,只好先搁置,自行反思。

拿个人经验而言,本帖前面讨论的“张三问题”,读者历时几年才啃明白。初读时,会觉得那是逻辑矛盾,无法理解,很难能想到那是同一称谓下的两套关系。实际它就是个窗户纸,一捅就破了。但这层窗户纸,在客观上提高了读者的信任成本,十分影响读者对理论的信心。

费了多少周折,就会产生多少重视。我也并非一定要搞新的称谓体系,我前面的划分也未必贴切;论坛能界定出一套标准描述更好。但是我想说有一个明确共识的界定非常重要。(大家都能理解,沟通无碍是最好的)我认为形成一套基础弧几何与相应数理关系(包括称谓)的表格会对读者有帮助,好处有三:

(1)内容不多,制表方便
(2)以表格形式囊括称谓、公式、计算过程,给读者安排的明明白白,不给读者混淆的机会。
(3)表格内容可以作为一个理解的量化标准。也就是只要读者能够理解表格的内容,数理关系能够区分,能够计算,这个板块就基本理解到位了。(这可以避免读者不自觉的关联物质观,同时也能使读者掌握进度,增强信心。)

这是我结合自身经验的考量。

二、关于《弧的原理》的学习时间参考

在我看来,《弧的原理》有两个特征:
(1)形式简约,规则奇特,数理计算简单,难度不高。
(2)哲学内涵高度抽象。

对于(1),我觉得断断续续的读,一个月时间足矣;快的甚至两个星期就够了。如果读者远远超出了这个时间,那么一定属于上面讲的三大障碍,这里读者需要自行调整反思。

对于(2),原著的哲学内涵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领会,譬如论坛中“数”之原罪系列;我认为合适的方式是心中留下印象,而不必执着。沿着上图①②③④的顺序往下走,走一段回来看看,自然而然就能逐渐体会。

总结来说,用一个合理的方式来读《弧的原理》,不应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3 20:43 , Processed in 0.5786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