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Jupiter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 Jupiter:再问“类弧子结构”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61#
发表于 2020-11-1 00:09 | 只看该作者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10-31 08:24
5、类弧子动点旋动和我们观察到的物体运动的关系。依据先生提到“物体运动是取决于电弧旋所承载的能量变异 ...

简洁起见,这样看:


弧旋线是能量在光能场和磁能场之间的几何学转归轨道,该轨道上的每个点之间的势能(能差)相对于光磁极点之间的“标准”能差都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动点在滑经弧旋线时,其动能(动质量)自始至终都是在变化着的。当动点处于极点位置时,其动能最小,等于零,也即从混合态(电态)完全回归到了纯能态,此刻的动质量也等于零。当动点处于电平面的圆周边缘时,其动能最大,即光速,此时的动质量也最大。

另一方面,把动点想象成沿弧旋线轨道在光磁极点之间传递能量的某种“容器”。尽管该容器在弧旋轨道上的相位逐渐变迁着,动能不断变化,但容器所承载的装填量却是固定的(也即量子化的能量单元),这就是所谓的静质量。例如电子电荷。

把上述两方面“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物理学中的所谓的基本“粒子”之概念。这样的弧学动子,既有其所谓的“固在”质量,也有其外在的动态质量。套用弧学动子的基本概念,可以被带入寻找世界中的所有不同情态的物质质点来加以简化解析。有所不同的是,物质质点在弧学研究中是弧簇构造,而非单纯的弧性“粒子”,物质质点在弧学构造上的复杂性要远比弧性“粒子”难缠的多而已。


匆匆,见谅。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62#
发表于 2020-11-1 01:22 | 只看该作者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10-31 08:11
4、对于类弧子的“内”和“外”。在动图中我们看到动点是在类弧子结构的“表面”沿转来转去,从而形成了弧 ...

简要地讲:有分“内外”。

动点在类弧构造上看,是且只能在其表面运行。分几种主要情形:

1、闭合型单一类弧构造:
其内是时间和空间相互交织而成的寻常时空场,即日常的三维世界;其外是纯能场,即无时空的二维能量世界。人和物质在类弧子里面是出不来的,也绝无可能破壁而出。如果单一类弧构造是非闭合态的,或说是开放型的,则极不稳定。要么弧合寻常稳定元素,要么弧并入寻常能量。例如锂元素。参见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锂元素的弧几何静态构型


2、闭合型复合类弧构造:
相对大个头的类弧子,那个较小个头的类弧子的外面就有了寻找可见的“外在”时空场。相对个对较大的类弧子其外就等同于上述的闭合型单一类弧构造的情形。但其内,就含有了一个旋动着的物质质点。因为两者共享一个类弧簇的时间轴,就产生了与各自时间不同的相对时间,也即寻找时间。这就是寻找世界的四维时空体系——三维空间 + 一维时间。

3、半闭合复合弧簇:
依据传统定义,没有任何东西比宇宙更大的了。所以,最经典的半闭合型也就是宇宙系统了。

把宇宙想象成一个发育中的类弧构造。其内,无时无刻不在从微小层面生发着自我,也因此而不断地膨大,是一种递增性过程,诸如磁至光、顺时旋、发散和辐射、升温、星体喷发等常见物理方式的宏观化进程。同步的,也在不断地塌陷,是一种递减性过程,诸如光至磁、逆时旋、收敛和凝聚、降温、星系黑洞等寻常物理方式的微观化进程。两中进程相互交织,协调共生,不可分立。其外就是纯粹能场,除了能量波,毫无物质可言。

形象地说,宇宙系统其实就好似一团不断开合着的泡泡串儿——簇化系统。它既是物质消散的边际界碑,也是能量出发的起跑线。换言之,宇宙系统到处都是其“内外”,一切“内外”无非都是时间和空间有或无的自然界定。毋庸置疑,人非能,故此,“内外”也是人性关于自在世界的认知性界定。

事实上,宇宙无所谓“内外”,自然自在只有两种基本存在类型:能的交互与否。交互的被人类称之为“物质的”,未交互的被人类称之为“能量的”。That's all! Nothing more!


匆匆,见谅!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3

主题

91

帖子

91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1
6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07:2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Acrman先生的耐心指教,能够深入浅出的阐述,真的是受益匪浅。我想在接受了弧学的基本理念,了解自然实在和宇宙体系是由能和能量、物质组成的混合结构系统这个基础上,而如何更好地理解乃至运用弧定量分析,就必须深入弧几何的学习,由此不得不赞叹弧几何3D构图。最近我也是在看之前的讨论帖,所谓温故而知新。很多问题,先生之前都有阐述,当时没有注意或没有理解,确实有不少新的感悟

3

主题

91

帖子

91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1
6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07:56 | 只看该作者
Arcman 发表于 2020-11-1 11:42
你好!Mr Jupiter:

如下是氦原子的静态基本型构图:

问题8、论坛中关于元素弧几何构型有两种画法,不知道自己理解对应是否正确,特此啰嗦相问。
《126个原子的弧几何静态构型》帖子中关于氢元素和氦元素的原子构型分别是图1-1、1-2。然后在其它贴子,有类弧子结构单弧旋和双弧旋结构图分别如图2-1、2-2。
那么氢元素图1-1是否对应于单弧旋图2-1,氦元素图1-2是否对应于双弧旋图2-2呢?

3

主题

91

帖子

91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1
6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08:32 | 只看该作者
Arcman 发表于 2020-11-1 11:42
你好!Mr Jupiter:

如下是氦原子的静态基本型构图:

问题9、《126个原子的弧几何静态构型》和《元素周期表》的对比         

目前科学体系中,量子力表征原子外层电子性质的量子数是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自旋量子数ms=1/2和总角动量量子数 j。根据电子在原子轨道的运动遵循三个基本定理: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德定则。推出每个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个数有限,为2n2个,但当一个电子层是原子的最外层时,它至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次外层最多容纳18个。这应该是《元素周期表》这样划分的理论依据。
     《126个原子的弧几何静态构型》划分了六个周期,第一周期有2个元素是氢和氦,这个和《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是一致的;第二周期有4个元素,应该,而《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共8个,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层就更不一样了。为何两者划分会不对应,其内在逻辑是什么?
      目前人工合成最高原子量的是118号,弧几何第六周期最后一个给出了126号元素,可以说是从理论上超前预测了。那么是不是还有更高系列的第七周期,乃至第八到第无穷周期呢?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66#
发表于 2020-11-1 12:40 | 只看该作者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11-1 06:56
问题8、论坛中关于元素弧几何构型有两种画法,不知道自己理解对应是否正确,特此啰嗦相问。
《126个原子的 ...

你好,Mr Jupiter:

表面上看,他们是一样的。但各自的赋义不同。这类似于数学概念中的“1”,具体意义需要结合具体的代入对象那样。

图2-1、2-2展示的是弧旋线的原概念及出处。
图1-1、1-2则是展示弧旋线在元素结构性表述中的通理性及关联方式。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67#
发表于 2020-11-1 15:30 | 只看该作者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11-1 07:32
问题9、《126个原子的弧几何静态构型》和《元素周期表》的对比         

目前科学体系中,量子力表征原 ...

啊哈!Mr Jupiter,你问了一个既庞大无伦,又简明扼要的问题。


在有关自然元素的结构性描述中,区分的核心关键在于:

1、排序原则
以门捷列夫表为起始的是以“电子”为序列原则。
弧几何静态构型则是以弧旋线(或说电子轨道)为序列原则。

2、“电子”问题:
在现代物理学中,电子是作为一个实在性的质量“粒子”来表述的。
弧学中的“电子”却是一个不具备实在性质量特征的伪概念。除了能态的实在性,能量波和物质形态皆非“粒子”,充其量称之为能性状态。

3、时空场构:
门表表述的前提条件是元素被时空场完全“包裹”时的“外”构状态,或说现实体验中可观察的“运动”状态,本质上是以第三方共享时空场为参照系的系内各个相对时空场之间的相互投射状态。简明地说:以动制动。
弧构表述的前提条件是由能量为前置基础而形成的时空场以及场内和场际的相对性结构及超验性关联律,或说能量场是如何规范和制约了时空场,时空构建又是如何规范和制约了寻找物质运动。简明地说:以静制动。

4、几何方法:
门表的几何学原理是初始于欧氏几何系统的前提假设。欧氏“点”的元概念基础是“相对性”。
弧几何原理初始于能在为其前提假设。弧几何中的弧合作用所派生的次级构造——类弧构造(类弧子)等价于欧氏的“点”之原概念。类弧构造是关联弧几何与传统几何的天然“桥”。


最后,聊几句“目前人工合成最高原子量的是118号,弧几何第六周期最后一个给出了126号元素,可以说是从理论上超前预测了。那么是不是还有更高系列的第七周期,乃至第八到第无穷周期呢?”的问题。

这里将涉及到弧几何学研究中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构造——波(旋)子。简示如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把光弧和磁弧“首尾”相连后所形成的基本弧构。表征寻常世界中一切物质质点的“运动”连续性,或说质点的内秉波动性。本质上是能量场在连贯条件下各相对时空场(粒子态)之间的转归情形与关联状态。弧波子构造描述了“立足”于空间的能量变迁关系率。它不同于类弧构造所描述的分立交互型的能量场之结构关系。图中的 ac 线段,表征着关联能量场的共轭空间轴。其相对数是“1”,相对量是“10”。

于此基础看,弧abc是一条“有始有终”的可无限延展的螺旋态,也因此,在套入传统的“电子”概念后的推论将导出元素的“无限”性周期之逻辑结果。

若结合能量场转归的双矢向特性,逻辑上看,元素周期最多将是9个周期(十进制条件下的九个区间),且第一周期和第九周期又各自构成了完整元素体系的反折归零(重返能量场)之“终结点”,也就是说,在磁至光的元素合成的“同时”也伴随着光致磁的元素裂解。经验性地看,元素越“大”,其回归性越强,越不稳定。例如放射性元素。


综合而言:
元素翻转的拐点应该是居于中位的第5区间。一般而言,任意质点中元素的周期伊始,都必然伴随着所谓的“大冰期”,物质质点将永恒于能量场的冰火浴之中。眼下的地球正处于其最美好的“年龄段”,也是人类所能拥有的最美好光景,珍惜她吧!


鉴于波子构造的艰深抽象性和复杂性,不建议在论坛上展开讨论。希望大家专注于弧几何的基本原理及类弧构造。谢谢!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68#
发表于 2020-11-1 16:29 | 只看该作者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10-31 07:59
3、类弧子结构动点的旋转方向。论坛中的动图,动点是从磁极向光极旋动,再由光极旋回到磁极。那么相反方向 ...


理论上看,如果从相对极点
“同时”对应出发的能量交互,其相互镜像对称的两条弧旋线就是彼此的“反物质”态。

但现实世界中,鉴于任意时空场的能量场都是非对称性的,尽管伴有弧旋的双矢性作用,也不会在“同一个”时空系内出现其自身的“反”常态。换言之,时空和物质质点都是相互交互之能量场的能差作用结果。极点之间的能等相差越大,其时空场就越广阔;反之亦然。任意物质质点,从所处时空系统中“外在”地看,只有单向的弧旋动力学效应。但从其内秉的“自我”时空场来看,则是一个耗散系统。

动点由光极向磁极旋动,再由磁极旋回到光极的过程是两种彼此并非连贯在“一起”的弧旋作用,它们彼此独立。磁至光的过程本质上是能量增益的过程,在动点抵达光极时,它要么进入下一级弧合构造继续增益,要么必定发散(辐射)回归到与光极相应的能量场,进入新的交互循环。光至磁的过程本质上是能量损益的过程,在动点抵达磁极时,它要么进入上一级弧合构造继续损益,要么必定发散(辐射)回归到与磁极相应的能量场,作为新交互作用的“原料”

可以试着把氢元素和整体的宇宙都以类弧结构相互关起来。朝大尺度看,把宇宙的极限边际条件看做是光极基态,是一切辐射作用的墓地。朝小处看,把氢原子看做是整体宇宙的磁极基态,是一切吸收作用的黑洞。想象出两条贯通微观和宏观的旋曲纽带——一条从极大指向极小的光绳,一条从极小指向极大的磁绳。两绳交互旋舞,构筑出了令人敬畏的伟大宇宙!

哇,好喜欢!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69#
发表于 2020-11-1 16:55 | 只看该作者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10-31 07:52
2、类弧子“个头”大小表征什么?比如有两个氢原子(类弧子),一个“个头”是另外一个的2倍,那么类弧子“ ...

首先,类弧是个无量纲构造,它的“尺度”仅仅是能量交互规模的几何表述,或是对象內秉性时空场的“大小”。

第二,宇宙中任意时空场内的氢元素基本构造都是毫无区别的,但在不同的时空场内,因场构弧旋的“跨度”不同,因此不同时空场内的氢元素的区别在于各自场能所赋予的动能不同。

第三,描述温度时,以单一类弧构造为例:

1、电平面的温度,即该系统的相对零度。
2、电平面之上,即物理世界的寻常温度(正温度)。
3、电平面之下,即物理世界的寻常温度(负温度)。
4、磁极点的温度,即系统的绝对零度。

温度的物理实质对应的是被观测系统之能量交互作用的强度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70#
发表于 2020-11-1 17:23 | 只看该作者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10-31 07:34
Acrman先生好,看到论坛中发布的类弧子结构动态图,很直观。

从动态图可以看出,一个动点从磁极向光极旋动 ...

简而概之:

弧原理的方法论,包括:
弧几何——形式学描述体系。
弧数理——抽象学描述体系。

弧原理的本论,包括:
弧概念——弧学前提假设。
弧逻辑——弧学认识论。

弧理论处理寻常世界时,既可以表征逻辑化,也可以仿真形象化,还可以完全抽象化。遗憾的是相关的技术工具仍处于开发研制过程中,短时间内很难满足实用化期待。

诸如日地关系,地月关系,乃至银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区别在于所关联的弧簇对象在各自构造上的差异,以及弧合向度的不同。例如,地月关系是两者的弧簇构造之间的电平面弧合效应(空间弧耦合效应),不同于日地关系的时性弧耦合。再如,地球(以及其他太阳场的行星)转一圈的“时长”取决于太阳场与其上下(或前后)鱼贯对应的其他能量场之间的序列弧合作用。类同于温度,地球时也不过是一个不稳定的相对性“合成”量。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4-28 07:33 , Processed in 0.8005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