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361|回复: 8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 Jupiter:再问“类弧子结构”

  [复制链接]

3

主题

91

帖子

91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18 19: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Arcman先生别来无恙。

       有看到Mr eagles的那张类弧子动图,确实能很好阐释弧旋是怎么旋的。由此,想到弧的难懂,是不是读者对于先生的文章表述理解偏差造成的。如果多以一些图片、视频描述,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


       关于类弧子结构,想到几点问题:
      1、类弧子结构是形象化的还是逻辑化的?由先生文章说的,类弧子结构是最基本的能量“模版”,小到氢元素,中到太阳系,大到宇宙,都可以用这个模型去理解。氢元素,那个动点代表电子;太阳系,那个动点代表地球。
      由于日出日落,是我们日常最容易观察到的,我们就先拿这个来讨论。如何用类弧子结构来理解地日关系呢?地球在类弧子结构中不断弧旋,那么日常看到太阳是对应类弧子结构哪个部分,是对应于光极点P?结合类弧子结构理解,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四季更迭的现象?
       2、弧旋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点不会停地转来转去,是由于能的不断交换?对于类弧子结构个头的大小表征着什么?弧旋点转的有没有快慢的说法,对应什么?基态和次级弧旋的关系,是不是有一个最小的类弧子的基态?
        这个问题,结合氢元素来问。不同大小个头的氢元素,是什么物理意义上的区别,固态氢,液态氢,气态氢?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84#
发表于 2021-11-24 20:28 | 只看该作者
参见类弧构造: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83#
发表于 2021-7-16 23:19 | 只看该作者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82#
发表于 2021-6-24 11:02 | 只看该作者
参见类弧动图:

http://3d.arcii.org/beta6.html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81#
发表于 2020-11-15 21:52 | 只看该作者
扯几句弧旋线与量子计算。

现代的量子计算机原理模式,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模型。换言之,都是技术性的堆砌。

说明这一点,还要回到类弧子构造中的弧旋线。

通常的弧几何原理描述中,都是以M to P和P to M为表述的。但考虑到磁弧和光弧其实都是由“两个”绝对弧构成的。这表征了自然环境中,M to P的过程和P to M的过程是“同时”逆向进行的。M-P表征着能量“强化”的过程,P-M表征着能量的“弱化”过程。反映在物质世界,M-P是生成,P-M是分解,或说,M-P是氧化,P-M是还原。

物质现实中,一个类弧构造不仅仅只有一条弧旋线(基态),可以容纳很多条弧旋线。例如,人工加热某元素,并不能改变该元素的原本结构状态,但可以处于所谓的激发态。通俗地讲,就是吃撑了就吐。

元素也并非在基态基础上一经加热就立即激发的。是否激发,是和特定元素类弧构造的弧旋线丰度相关。换言之,特定类弧构造可以容纳的弧旋线的“条数”有关。弧旋线的最大丰度与时空比值的“寸头”相关联。用现代物理的术语就是促使受激辐射产生时所需的最低能阈。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80#
发表于 2020-11-15 19:43 | 只看该作者
把相对论和量子论糅合在一起,变成科学梦寐以求的“大统一理论”可以吗?

当然可以!

只不过会变得更加“脱离”人性,十足怪怪的,且不可能完备。因为它最简洁的描述方式将必定是11维的,也即空间10维 + 1维时间。

为什么呢?很简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人们把物质作“”看待时,这个“点”对应了能量交互作用的类弧子时空态。也就是人们“立足”在空间上看时间——一个不断周期循环的时间。这样的时空场特性必定是:三维空间 + 一维时间 = 平常时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人们把物质作“”看待时,这个“波”对应了能量序贯作用的弧波子时空态。也就是人们“立足”在时间上看空间——一个螺旋开散的锥体空间。这样的时空场特性必定是:十维空间 + 一维时间 = 超弦时空。这个11维时空系中,所有空间维都是互不平行且相互旋散开来的平坦空间形式,唯独其时间维却是旋曲的。


当代弦理论工作者们正在折腾着,但愿他们成功。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79#
发表于 2020-11-15 16:2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啰嗦:


人们常常把“实在”等同于“真实”,其实不对,真实的东西并非是实在的东西。比如能量。

无能则无物。

宇宙对人类而言,没有能量的宇宙就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空幻”。即便宇宙中充盈着满满的能量,在人眼里也未必就是一堆堆的“实在”。因为能量的本态几何特征是二维度的,所以,在三维度人类所认可的实在性世界中,沿着空间维度看过去,能量所展示出的“实在”特性仅仅是一些细细碎碎且各向同性的波纹而已,例如近代比较流行的“宇宙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简称CMB”学说;而沿着时间维度看过去,能量被最终“收缩”成了一个“点”,例如现代宇宙学中比较流行的“宇宙大爆炸Big Bang”学说中的那个奇点。

关于能量的实在性证明,近代科学在微观方向做了大量的“海底捞”实验。不惜重金打造设备,设法儿让粒子射流碰撞靶粒子,试图砸开原子,一看究竟。敲来砸去,其结果是把时间和空间给“拆散”开了,硬生生地把人类的信念基础——实在性——融化入了一派凌峰乱波之中,并由此总结出了能量波的时空关联特性——不正是描述概率化量子态的波函数吗?

作为一种局域性理论,量子函数看起来不错,用起来挺烦,必须玩点数学算法上的技巧才能消除鬼魅一样的无穷大问题,重整化Renormalization)

虽然通过重整化处理,波函数变得实用了,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仍旧存在,那就是:这些被人工方式乱敲乱砸出来的波,为什么不是无限发散而是有限发散的?或说为什么是可重整化的,而非不可重整化的?这个问题不解决,量子就只能停留在“半个理论”的实用性阶段。这一点看,爱因斯坦相对论倒是与之“同病相怜”。


既然人类已经把物质的“老底儿”都给砸穿了,“实在”的是否是“真实”的问题岂不一目了然了吗?谁要还想继续烦恼,没人拦着!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78#
发表于 2020-11-15 14:09 | 只看该作者
一例而发:

关于世界的自然图景,人类从自我为中心的“地心说”,逐渐转换成“日心说”,再后迄今的“无心说”,……。人类一路找“点”找得很辛苦!

“点”的原概念伴随着人类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且不断被意识所丰富和强化,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成功且庞大的局域性理论——科学体系——所加持着,“点”俨然变成了人类的意识图腾和精神禁忌。谈虎色变,讳“点”必诛……

然而,“点”是实在的吗?“点”是自然存在的本体形式吗?换言之:“点”真实吗?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77#
发表于 2020-11-14 10:57 | 只看该作者
用脑子去思考什么是一回事,脑子怎么来思考是另一回事。前者指的是脑功用,是人意;后者指的是脑效应,是天意。

换言之,脑本能源自生物本性,本性源自天然。
简言之,本性决定本能,本能决定意识。

人类思考问题时的意识模式,原则上可分两类:直觉或非自觉。

本能是直觉的天然基础。直觉是原始的、原发的、简明的、初级和经验的。
直觉是非直觉的人性基础。非自觉是衍生的、继发的、繁杂的、训练和逻辑的。

对于脑生物而言:

直觉是本性,非自觉是本能。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76#
发表于 2020-11-13 11:44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看世界的“立足点”不同,其感觉也将不同。

点时空观念的眼里,他活在其它属时空的“内部”。
场时空观念的眼里,他活在其自属时空的“边界”。


时间和空间不是物质一样的“实体”,它是宇宙存在的一种天然属性。这种属性投射在物质就是所谓的“点时空”,投射在能量就是所谓的“场时空”。

想象一下元素中的粒子自旋。把自旋粒子放大到能装进去一个人,体会一下那位坐在里面的先生对于其所经历的时间和空间的感受,就容易理解了点与场的时空差异性了。

再结合另一个例子来看,比如地球。地球有静止轨道,超过它将会飘逸离飞而去,低于它将会滚坠冲下而落。无论物体长短大小,或重或轻,要想呆在轨道,只求速度正好。为什么呢?因为轨道那里就是地球自属时空的边界地带。对于那些满天旋飞的人造卫星而言,地球就是其点时空的场时空。也就是说,对于卫星的“感觉”而言,它是处于沿一个方向的直飞状态;对于轨道内(外)的“感觉”而言,卫星是处于不断变向的绕飞状态。

在卫星处于低速状态下,虽然卫星和地球都在遵守着各自系统的自属时空节律,但感觉和习惯上仍旧会忽略不同系统间自属时空节律的差异性,被认为是“同步”的,或说近似同步。在卫星速度足够高的条件下,系统间的时空节律之差异就会变得突出了。如何协调和比对系统间各自时空节律的这些差异呢?或者说如何在“等效原则”下技术性的处理系统自属时空节律之间的效应性变换?目前而言,广为接受和被采纳的科学方法即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现代星际探索中的变轨飞行,其实就是场时空的相互转换过程。“同一个”点时空在不同的场时空作用中,其自属时空性状也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点时空就一个跟谁变谁的主儿,无论跟谁它还是它。这种“质点”自属时空性状的因应性改变,就是“点”和“场”之间的时空效应,也即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效应。

由此看来,自然本体并非复杂,是人类想多了,或说我们了解它的方法不够敞亮,不够爽,甚至是错了也未觉察。


让一个脑袋“自主”地想和“租赁”一个脑袋来想,置身同样的宇宙,其精神天地的景观效应也该不同吧?!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3 09:42 , Processed in 0.7474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