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Jupiter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 Jupiter:再问“类弧子结构”

  [复制链接]

3

主题

91

帖子

91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1
25#
 楼主| 发表于 2020-7-26 20: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Arcman 发表于 2020-7-23 10:45
您理解的对,基本物理含义是这个样子的。

弧学中关于类弧构造的电弧旋(旋线)仅仅是其最简约的“并合” ...

补充一个问题。
      MP弧旋与PM弧旋是不可以“见面”的,一旦相遇,必定是能量交互过程中止,所谓的“湮灭”,双双“还原”到其交互作用发生前的基态,即能量态。


      欧美包括北京也有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简称BEPC),基本原理,是将正负电子束加速高速对撞,观察对撞后的生成粒子。静止的正负电子湮灭后产生两个gamma光子,但是只要能量足够够大,正负电子对撞后能产生很多种粒子,包括轻子、胶子以及他们的反粒子,例如τ子,μ子等。
       MP弧旋与PM弧旋“见面”,是指的正负电子对撞。问题是在对撞机中正负电子高速相遇,算“见面”。那么反映在类弧子结构,怎么样的弧旋,算“见面”,怎么是还没“见面”?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4#
发表于 2020-7-26 15:16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简要地考察一下“电性”。


生活常识和现代科学都在告诉我们:电可以转化成光或/和磁。反过来,光或/和磁也能转化为电。但光和磁之间则被已知的自然法则所禁止而不可以直接地相互转化。换言之,电是光与磁相互关联的“中介”,是两者姻缘的媒婆。直白地说,没有电,光和磁必将老死不相往来。

好了,来看看科学里面有什么吧?有光电效应,有电磁效应云云等等,几乎全是与电相关的东西。啊哈,科学还真的就成了人类用人性模板所制作的宇宙仿真品。可以不服,请把电子丢掉只保留光和磁试试看?一准儿找不到北!

也正是由于科学在人性意义上对宇宙自然的仿真性描述,所以,人最难了解自己。其根本成因是不了解其应用最为广泛但所知却甚少的“电”。

简言之:电性即人性之盲。


FYI(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3#
发表于 2020-7-26 14:41 | 只看该作者
绝对的“无”= 无任意的“点”。“有”才是“点”的必要前提。

什么东西可以“装进来”人性呢?毫无疑问,是人性的胎母——自在宇宙。

宇宙究竟“有”什么?

一目了然地分类看,宇宙无外乎两个“有”:物质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有何区别?

经验考诉我们:物质可以被人为“创造”或“消灭”,而能量却不能,能量只能被转化。好似物质是软柿子,能量是钢弹。

好了,至此,我们可以概括性地认为:宇宙看上去至少在人眼里只有俩“点”——物质“点”,或说质点,还有能量“点”。物质点是可塑性的“软点”,能量是不可塑性的“硬点”。因由科学系统并不包含人性这个质“点”,所以,有必要弄清楚能量“点”才有望补全科学认知体系。


再深入地看“点”,科学知识揭示了一切物质皆自“元素”。好吧,让我们考查一下“元素”。

一切天然元素都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元素本身的结构性是不可塑性,满宇宙的各元素在哪儿都共享着其特定的同一个脸谱,不会变。二是一切元素都携带有被称之为“电子”的这个小玩意儿,它在元素内部轨道上永恒地漫游着,且是元素唯一可塑的成分,能够被“敲掉”或“嵌入”的进行拆装。

如果进一步地把元素不变的结构性称之为“静点”,把永动性的电子称之为“动点”的话,宇宙中的“点”就简略化成了一个点的两面性了——元素既是静点也是动点。“动”或“静”不过是相对于“点”所存环境或观察背景的相对状态而已,是一个自然“点”在特指“人点”上的两种投射方式。直白地说:“人点”以外(上)的宇宙世界,哪儿哪儿都是动态的,包括宇宙“壳”也不例外。而“人点”以内(下)的宇宙世界,哪儿哪儿都不动,但电子例外。也就是说,在这样一幅图景中,电子是一切“动”点的开山鼻祖。

所谓的“静点”可否被劈开呢?可以啊,现代粒子物理学就是关于“静点”被人工手段劈开后的专业化描述。尽管可被劈开的天然元素备选者并不多,但最有趣味的是,劈来劈去,把“点”给劈没了!无论是“动”的抑或“静”的,统统都融化成了能量,“软点”的极限即“硬点”。看来高能粒子学带给我们的真正启示是:能量最基本

世界真精彩!这样的图景不正是当今科学所描述的宇宙境况吗?的确如此,它符合人性。

简言之,人性即电性

FYI(再叙)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2#
发表于 2020-7-26 12:47 | 只看该作者
先简单聊一聊“点”的问题。


”是传统几何学或说现代科学的基石概念之一,与其对等的是“”。

由此,延及到了哲学意义上的“存在”命题。反过来看,哲学“存在”的概念更基本,而“存在”的根基性问题又必定首先涉及人的意识存在。换言之,人类关于自然的一切体验和知识收获,其实都是以意识存在为先决条件下的“存在”。这看上去有点像“我思故我在”。

因此,现代科学体系可以看成是关于人的意识存在之“后”的“点学”体系,或说“我在”体系。它实用却非根本

为什么说科学并非自然根本?

因为意识。科学与其他各种人类知识一样,首先是“想”出来的,其次才是“想好”之后的延续作用。但凡人类要“想”,就必须用脑袋或说身心,否则,一切疑问都无意义。

核心问题来了。


因为人类是宇宙的天然“造化”,那么,科学必定是这个“造化”基础之上的构建,换言之,科学是意识的“后生”之物。科学从创生的那一刻起,其体系就早已“排外”了人类,或说科学元素中不包含人的“意识”。

进一步地看,如果人类这一天然“造化”被简称为“人性”的话,那么,科学即人性之学。相对于宇宙本体而言,科学并非其存在的“解释性”知识,而是其子集(人性)基础之上的“感知性”知识。人性构成了科学全集的绝对补集。直白地说:科学是不含括人性的。

至此,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有”和“无”对于科学存在的哲学意义。科学无人性,非人性则非科学。

接下来看,人性存在是了解和认知宇宙自然的唯一且首要条件,人性的特征之一是“意识”。人类对自我意识的归化过程即理性过程,这一过程涵盖了多种途径,诸如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文化投射以及后来的科学理论。

这些途径,其本质都是以“”概念作为各自发展前提的。虽然不同途径的各自原“点”不尽相同,但都是行之有效的意识归化方式。看一下科学体系的“原点”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是欧氏几何中的那个“点”概念。

如此看来,日常理性习惯中的“点”,就是欧“点”,也可以说是人性之“点”,或说“人点”

新的问题又来了,依据上述讨论,科学系统并不包括这一“人点”,该如何定义这个“人点”的自然意义及其性质呢?

这方面也有很多尝试过的路径。举例而言,传统哲学概念中的“主观”和“客观”之说。所谓“客观的”就是指不包括“人点”的理性范式,而“主观的”就是指包含了“人点”的理性范式。其实,这种定义,并未回答“人点”自身意义的问题,其真正价值宜应是揭示了“人点”的自在二象性特征。也就是说,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可以“忘掉”自己来思想,也可以“装入”自己来思想。

如果把“忘掉”自己来思想的方式称为逻辑的,那么,“装入”自己来思想的方式即可称为形式的。故此,欧点条件下思想其实就是“人点”的形式学思维范式,与其呼应的是传统数学。无论怎样看,科学都是“人点”的形而上理性范式,也因此,科学之学非人性自然的本在之学。

简而言之:人性是科学自身的盲点人性即“我在”之盲。


FYI(待续)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1#
发表于 2020-7-26 10:12 | 只看该作者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7-26 08:48
先生对“单一化”电子和“群”电子阐释,很好说明了当今的电器和半导体为基础的计算机为何能应用的最底层逻 ...

Good morning!Mr Jupiter!

这里将涉及到两点基本的弧几何概念:(弧)“”和“弧簇”。容当逐一展开探讨。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3

主题

91

帖子

91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1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7-26 08: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对“单一化”电子和“群”电子阐释,很好说明了当今的电器和半导体为基础的计算机为何能应用的最底层逻辑。   

但是用氢原子与电子关系来理解类弧子结构,个人感觉还是不够形象,因为我们确实亲眼没有“看到过”原子或者电子。或许还是视线放大,来太阳系一探究竟。

太阳系目前公认是八大行星,水星最靠近太阳轨道上转,其次是火星和地球,最外层是海王。
问题是,如果说地球是太阳系这个大的类弧子结构弧旋的“动点”,那么我们每天看到的那个早上从地平线升起,傍晚又落入的发光圆球(太阳),又是对应于类弧子结构的哪个部分呢,P极点?         
对于太阳系上不同轨道的行星,类弧子结构又是怎么区别描述的?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9#
发表于 2020-7-22 20:00 | 只看该作者
PS:

如果“站”在电子平面(黄色盘圆)之外看正负电子对的相互关系时,粒子的纠缠效应就不言而喻了。

“纠缠”是能量交互的普遍性效应。微如“粒子”,宏若“星辰”。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8#
发表于 2020-7-22 19:45 | 只看该作者
Jupiter123 发表于 2020-7-22 17:22
1、MP双弧旋可否这样理解,有两个“动点”分别不断从M极移向P极,只不过弧几何用两条MP弧旋线来示意。其物 ...

您理解的对,基本物理含义是这个样子的。

弧学中关于类弧构造的电弧旋(旋线)仅仅是其最简约的“并合”化描述。在弧学倍律规范下,可以任意“重组”或“分拆”。

应用于实际物理现象时,要考虑在平凡物理时空中,元素所承载的能量交互不仅仅是类弧几何所示的“单一化”电子行为,事实上是“群”(电流强度)交互作用。这个所谓的“群”效应,其交互规模在一定条件下是可变的,因此提供了“可控性”。而有条件的交互作用“可控性”,为人类科学的电器创造(电子力学),提供了自然性的根本依据。

所以说,MP弧旋与PM弧旋是不可以“见面”的,一旦相遇,必定是能量交互过程中止,所谓的“湮灭”,双双“还原”到其交互作用发生前的基态,即能量态。这也是为什么说“物质”是能隙存在的因由所在。

FYI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3

主题

91

帖子

91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1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7:22 | 只看该作者
Arcman 发表于 2020-7-23 06:01
重发三图作为理解3D弧旋的参考:

1、MP双弧旋:

1、MP双弧旋可否这样理解,有两个“动点”分别不断从M极移向P极,只不过弧几何用两条MP弧旋线来示意。其物理意义是代表负电子对。
2、PM双弧旋可否这样理解,有两个“动点”分别不断从P极移向M极,只不过弧几何用两条PM弧旋线来示意。其物理意义是代表正电子对。
3、MP和PM对称弧旋可否这样理解,有一个“动点”从不断从M极移向P极,另一个动点不断从P极移向M极。其物理意义是代表正负电子对。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6#
发表于 2020-7-22 15:01 | 只看该作者
重发三图作为理解3D弧旋的参考:

1、MP双弧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PM双弧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MP和PM对称弧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19 08:19 , Processed in 0.5245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