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83|回复: 4

如何简单地了解自然?How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in simple way?

  [复制链接]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发表于 2020-2-22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简单地了解自然?How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in simple way?


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极多,有史以来,纷纷扰扰,不尽言表,但最好的一定是逻辑上完美自洽的。

无论从恒持的古老东方文化,还是活跃的当今西方科技,关于自然世界的基本看法,都有余缺,在各自的逻辑基础上也都是开放的,或说把他们都把其逻辑自洽所必需的“另一端”埋入了“无穷"或"无限"。前者说:有穷来自无穷;后者说:有穷可尽(无穷)知。

是否可以找到一个逻辑上明了简约且自洽并涵盖一切宇宙事物的观察方式或认识路线呢?这将是本文的核心表述内容。


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上都接受万事万物都在宇宙之中的看法,认为宇宙是时间和空间中最大的“集体”状态。也因此,时间和空间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解释宇宙的金钥匙。时空本质,也的确是当今科学探究过程中最为神秘且未解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那好,假定如此,我们就从时间和空间问题开始。

什么是时间和空间?

这个问题看上去似乎是如此的体验深厚,平常无奇。东方说,它是轮回的,生生息息,恒不竭;西方说,它是开放的,近代有改口说是“无界但有限”。但深究起来,通常会令人脑壳开崩,逻辑打结,首尾离析,最终常常是浑浊茫然,淹没理性于(时空)所及问题之中。

为什么会这样?

显而易见,“套路”不合适。

什么是“套路”?

很简单,大脑运行的所遵循的“法则”。大脑好比一台计算机,你装载什么游戏软件,它就会跟你怎么“玩”。

什么是“法则”?

它规范了智能的逻辑模式和自觉理性的指向。它好比是你个人喜欢的游戏软件。

“法则”的作用?

规定了你只能是一个“操盘手”,一个必须按规矩行事的“实践者”。只有在你玩到极致水平时,才有可能改良(记住:不是推翻)这套游戏,并继续玩下去。你的一切苦哈哈的身心积累,都在游戏原本的“既定”之中。

如何改变?

除非你主动出“局”,否则就永远被其“捆绑”或“奴役”。

有玩瘾出不来,怎么办?

换一套新游戏继续玩。呵呵……



(待续)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的陷阱


现实世界是“物质”的吗?
习惯上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正是“物质”在点亮了人类理性之后,正日益将其推入迷乱甚至虚无。诸如:大爆炸(Big bang)、引力(Gravitation)、时空(Spacetime)、量子(Quantum)、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等观念。这一切关于“物质”的困惑之背后,其实是所谓的“实在性”。

理解实在性的一个简单比喻是“质感”,或说“有没有”,“在不在”,也即哲学研究中关于本体性的基本问题之一。


若问怎样评判“存在”,就必须首先提出关于存在所指的前提“底物”。通常意义上的“存在”与否,通常是指这个特定“底物”有或无的问题。在现代社会,这个特定“底物”被普遍地称之为“物质”。

进一步讲,当询问什么是“物质”时,其实是在询问万物之“本”的问题,或说是在询问“格物”之“法”的问题。换言之,就是给物质定义的问题,或说把实际的物质形态进行抽象化一的问题。

显然,多数人都认为物质是由天然原素所构成的,因此,原素就格化了物质形态,使之从缤纷复杂变得简并划一。一般而言,天然元素是实在性的“底物”。

近代原子核物理学和亚核物理学已经实现了“敲开”原素(子)进来看看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实在”消逸了,变成缕缕烟波。也就是说,元素的“粒子”态,演变成了“波动”态,换言之,物质“质感”被抹开并溶解了。日常世界中关于“实在”的确定性一转眼转化成为了“实在”的概率性或说不确定性。之前一直以为是虚幻的“时间”和“空间”,也被发展成为了某种被关联在一起的“实在”。

乍看起来,有点乾坤颠倒,“虚的”变成了“实的”,“实的”变成了“虚的”。知识正越来越脱离开理性的日常体会和经验而变得极端抽象古怪和非常识化。

为什么呢?

广而概之:“支点”没了——实在性被日渐弥散——理性渐“漂”


由此而言,倘若不首先回答“实在”究竟实不实的问题,也就无法考究自然世界实不实的问题。

那么,“实在”究竟实不实呢?

既然“实”端走不通,不妨走一趟“不实”之端一看究竟。为什么不呢?反正不损失什么!

我们颠倒一下看世界,可以把长期以来所感受的物质看成不是“实心”的,它也可能是按照我们未知的某种方式有序地缠绕在一起的“空团儿”呢,只要逻辑通顺,不再烧脑就行,事实也的确如此。

实在是虚拟的,不实在才是“实在”!



(再续)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唯一性


条条大路通“真实”,但“真实”是唯一的。


首先要认识到,科学并非是唯一了解宇宙的理性方式。即便是牛顿时代,在其恢弘理论大厦的底部构筑中也存在有“漏洞”。当代科学也是如此。诚然,科学对人类贡献巨大,特别是近代科学,没有其成果,就不可能“催生”新的世界观。

为什么科学并非唯一?

一个简单的归纳即可说明:理性即反判

科学是反判最成功实例之一,也因此它被推崇为“最理性”。科学的最大价值是通过“实证”原则及其方法,对天马行空的意念自由加以制约,最终发展成出了一系列相对有效的反判模式。这使得它从宗教神学中分离并解放了自己。科学质疑,其实就是反判精神。

科学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路径可以通往“真实”。例如:直觉、信仰、本能等。

特别是近代对科学理念的反思——反判的反判。反判的反判俨然已构铸起了未来新文明的思想马达,它更广泛地被安置于散布天下的“民科”之头脑。尤其是21世纪,最有希望发寻到新思路的很少会来自于科学“正统”,而恰恰是那些很少被“八股”鸦片所致幻的“民科”。

事处“极端”的有效解放路径,就是反判那些原先的反判。也即反判之反判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质”的问题?


可以把头脑中的物质形态借换成空心大麻花。


“空心”的自然意义是没有“质”。

质”的观念引导了人类理性几百年,作为急先锋的科学为了证实宇宙是“质”性的,已经竭尽所能。到头来,给自己掘了个空心大墓坑。如果临坑一踹,天下就“太平”了。

所谓的“质”,就是各种能量交互的结构性,这种结构相对于人类知觉而言是“隐形”的,或说“静态”的,它只能通过能量交互的过程性被呈现,或说“动态”的。

观测空心大麻花的“质感”之前提,是必须“活”着,否则就“看”不到了。

人界里最不缺的就是胡思乱想,最稀缺的就是那个隐藏在胡思乱想后面的那位打不死的小强。搬开“质”点,一目了然。是若“一石蔽岭”。

小强是谁?为什么老也打不死?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0-6-8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惯中的“自然”


人们头脑中习惯性感受的外部世界乃至宇宙,似乎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交织而来的、开放的、无穷尽的、连续的、彼此联系的且具有共同中心法则的“壳囊”样儿的实在性集合。人类居于其中,努力地由里向外地张望,寻觅着自己所处在的这个世界的边际及其一切内含。

在意识能力的引导下,人类不自觉中把自我当成了这个世界的枢核。人类创造了宗教、哲学、艺术和科学,演化出各族群的不同文化体系。用了可记载的区区几千个地球年,就几乎完成了关于宇宙全景的理性描绘。这一图景至宏至微,虽有“瑕疵”,但也平滑流畅、合理自洽。至少,它是很实用的。

习惯中,宇宙是一个各向同性且均匀的无界但有穷性存在,也可以简单地想象成一个三维超曲面的莫比乌斯环。

假定宇宙就是这个样子的话,它的成因隐含了些什么呢?

一、闭合性:也就是说在尺度上可以无限“大”或“小”(无界),但非“开放”(有穷)。
二、旋曲性:也就是说在时空上可以“连续”(各向同性),但必“拧巴”(去中心化)。
三、完备性:宇宙是游弋于某个无限性背景(譬如3K背景辐射中的孤立系统(物理原理的等效性)。

把这些糅合在一起来看,宇宙跟一个扭巴管子圈成的囊壳差不多。在这个囊壳的壁层里观测宇宙世界,就应该是我们习惯中的那个“自然”。

如果跳出来,在某个背景中看这根又扭曲又空心化的囊壳呢?有人或许会直觉到宇宙并非自然之全部,它只是自然自在之普遍存在形式的某种集合。换言之,宇宙始终都是被“合成”的。

Bingo!千真万确,宇宙的确是由能量所合成的。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3-28 08:20 , Processed in 1.6041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