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量子力学证明了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基础?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量子力学证明了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基础?[color=rgba(0, 0, 0, 0.298)]

[color=rgba(0, 0, 0, 0.298)]From: [color=rgba(0, 0, 0, 0.298)]量子科学
量子科学
[color=rgba(0, 0, 0, 0.298)]Toda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双缝干涉实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观察者效应,来源于双缝干涉实验。

      起初,科学家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来研究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科学家在其中一个缝隙旁边安装了一个非常灵敏的挡板,发射一个光子后,挡板瞬间将其中一个缝隙关闭。实验结果发现,挡板一旦关闭其中一个缝隙,光子就以粒子的形态出现,干涉条纹消失。光子仿佛预先知道有人要关闭缝隙似的。

      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知道每一个光子的路径情况,于是有人认为是因为人的观测与微观粒子发生作用,从而导致波函数坍缩,甚至有人认为因为人的意识导致了波函数坍缩。

      双缝干涉实验现象的确非常神奇,自然会有各种奇异的解释出现。一些神秘主义者,仿佛捡到宝贝似的,借题发挥,夸大意识的作用。在网上搜索关键词“量子”,就会弹出一大堆诸如“人眼看到的都只是幻觉”“量子科学触及到了神秘的灵魂世界”“量子科学帮我们理解空性”之类的文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网络截图

    人的意识究竟有没有参与实验观察呢?

      后来,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更精巧的实验装置:安装一个单独的光子发生器,光子发生器利用介子衰变,每次产生相互纠缠的两个光子,然后将两组互相纠缠的光子送入分光装置,一组进入进行双缝干涉设备,另一组则由观测者进行观察。另外还安装一个装置,让通过后的光变成一个固定的偏振方向。


      实验结果发现:没有偏振装置的情况下,双缝干涉是波动性图像,一旦加上偏振装置就会导致图像表现粒子性;如果不分离纠缠态的光子,就算有偏振装置依然表现出波动性。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即便人不直接观测粒子,通过其他手段标记每个粒子的运动轨迹,也会导致波函数坍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双缝干涉实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微观世界,观察工具完全没办法不影响被观察对象。量子科学实验中,常用的观察工具有光子、电子、质子、中子等,而被观察对象通常也是质量极小的光子、电子、质子、中子等。

      有人参与的观察:例如用光子观察某物,光子打在视网膜上,转化为神经信息给大脑,大脑感知后进行分析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眼睛是一个接收器,大脑是一个信息处理器。严格说来,眼睛和大脑神经也是被观察者。量子力学里的观察,指的是微观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跟人的意识无关。人如果参与进去,眼睛接收光子、耳朵接收声波、皮肤接收电子的撞击,人实质上也成了被观察者。至于大脑在做信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脑电波,会不会被实验对象所接收,则要看实验对象是什么。例如被观察的一个电子,脑电波对其影响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电子周围的电磁场足够强大,完全淹没了微弱的脑电波。

      观测与人没有必然关系。单粒子双缝衍射实验中,观测者是狭缝和屏幕。量子科学里所说的观察,是指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任何人参与,观察照样进行。量子力学实际上早就驱除了“意识”这个鬼魅,请不要被别有用心的大神们忽悠。

      严格说来,很多量子现象都还是未解之谜,例如量子纠缠。目前,科学还不能对意识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因此,意识现象更是一个还未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未解之谜。量子力学解释不了意识之谜。用一个未解之谜去解释另一个未解之谜,得到的必然是荒唐的答案。有的人用量子纠缠煞有介事地解释“心灵感应”,令人啼笑是非。连量子纠缠的具体机制都不清楚,心灵感应存不存在也不清楚,还解释什么呀?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4-20 06:12 , Processed in 0.4286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