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在27岁辞职旅行,敲开新世界大门,还影响了达尔文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0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他在27岁辞职旅行,敲开新世界大门,还影响了达尔文[color=rgba(0, 0, 0, 0.298)]

[color=rgba(0, 0, 0, 0.298)]Original
[color=rgba(0, 0, 0, 0.298)]杨枭
赛先生




他是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以他名字命名的山川鸟兽有上百种之多。他曾经名扬四海,世界各地。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弗逊说他是自己见过的最有名望的科学家。西蒙•玻利瓦尔(南美独立革命先驱)称他为真正发现美洲的人。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最伟大的博物学家之一。

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头像曾短暂出现在1964年版的5马克东德钞票上。1975年东德马克改版,该面值的头像也由洪堡变为托马斯•闵采尔(德国宗教改革先驱和农民起义领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撰文 | 杨枭
编辑 | 李研

“要深入宇宙,最清晰的路途是穿过荒野莽林。”
——美国早期环保运动领袖约翰•缪尔(John Muir)

远航的梦想

1769年9月14日,亚历山大•冯•洪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普鲁士贵族家庭。在他生活的年代,伴随着航海技术的长足进步,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已经不再遥不可及。早在他出生前几个月,著名的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就已经远渡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对那一年的金星凌日进行了观测。

父亲在亚历山大9岁时就撒手人寰,母亲独自抚养他与哥哥威廉•冯•洪堡(哥哥的故事将在下周介绍)。然而,母亲严厉又冷漠,并没有给予兄弟俩多少母爱,但她热切希望兄弟俩成为普鲁士王国的公务员,为他们聘请了优秀的家庭教师。

少年时期的洪堡对书本缺乏耐心,但他却熟读了库克船长和其他探险家的航海日志。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溜出教室,在乡间收集植物、动物和岩石,也由此得了一个“小药剂师”的昵称。

20岁时,洪堡被哥廷根大学录取,为了有朝一日可以踏上南美的土地,洪堡学习了外语、地质学、解剖学和多种科学仪器的使用。

青年洪堡的英俊脸庞中常常流露出淡淡忧虑——他旅行冒险的愿望始终与母亲的期待矛盾。于是,他选择了一种折衷的办法,进入政府矿物部门工作,既能满足自己探索自然的愿望,又能满足母亲希望儿子成为公务员的心愿。这段时期,洪堡结识了作家歌德(Goethe),两人的友情带来了无数灵感的碰撞。洪堡还做了许多生物电相关的实验,并有幸得到两具尸体样本供解剖研究。

洪堡27岁时,母亲因癌症去世。直到这时,他的远游梦想才有可能实现。在离开了母亲的束缚,又继承了一大笔家庭遗产后,他辞去了矿井监察员的职务,着手策划一场“伟大的旅行”。

美洲的旅行

1799年,在西班牙国王的授权下,洪堡与他的同行伙伴乘船前往南美洲,踏上了那片向往已久的大陆。

洪堡和他的伙伴们踏遍了委内瑞拉的丛林,在那里发现了油鸱,并有幸观察了一场盛大的狮子座流星雨。他们还曾与拉丁美洲革命领袖西蒙•玻利瓦尔(Simón Bolívar)的导师共同爬山。

1800年,洪堡离开海岸,目的是探索奥里诺科河及其支流。这是一段长达1725英里,危机四伏却充满惊奇的探险之旅,河流沿途散落着许多未知的原始部落与珍奇的物种。他是第一个目睹原住民利用箭毒马鞍子植物来制作毒箭的探险家。他还发现了金鸡纳树的重要用途——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秘鲁虽然临近海洋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洪堡通过测量海水温度,发现了这一地区有寒冷区域的海水汇入,之后这股洋流被命名为洪堡洋流(又名“秘鲁寒流”)。

还有一次,他和伙伴发现了电鳗,为了将它从河泥中拽出来,当地人建议他们将野马引入河中,通过野马的挣扎消耗电鳗危险的放电攻击。最终,洪堡成功捕获了电鳗,并进行了解剖,这为生物电理论提供了更多的样本和思考。

自1799年到1804年,洪堡在秘鲁的山林中详细绘制了印加古迹,并穿越了墨西哥与古巴。在厄瓜多尔,他攀登了钦博拉索山,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之一。洪堡在这座山上测量大气压,当时还没有人在这么高的地方测量大气压。

旅途中,他还勘测了各地的地形变化、经纬度、温度、气压和地磁,并由此首次提出了等温线和等压线的概念。

除了山川鸟兽和自然气候,洪堡还详细地记录了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并为当地人给出了许多切实的生活指导。在墨西哥城的时候,他一直努力探寻气候对此处文明的影响,并试图拼凑出西班牙到来之前的历史。

洪堡的美洲旅行最后一站是美国。在这里,他不仅与许多科学家交流他的发现,并且见到了当时的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洪堡的许多思想甚至影响了美洲的政治决策。

从自然统一到万物平等

在洪堡之前,自然哲学家们并没有将生物与其所在的环境联系起来。18世纪人类在改造自然的热潮中,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更多的人认为大自然如同运转的机器,可以随意开采。而洪堡第一次将生物的多样性与它们所生存的地带联系在一起,指出了“栖息地”的重要性。他笔下的自然万物是一个富有生命的有机整体,他提出了“自然统一性”的理论,描述了自然万物如何环环相扣,任何一处自然都是整体自然的反应。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扰乱了自然的秩序,而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最终会因为破坏自然反噬自身。

洪堡不厌其烦地将地理和动植物与殖民对环境的影响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强调种族冲突、劳工的悲惨遭遇,以及殖民对原住民的伤害。他认为原住民既不是野人也不是野蛮人,坚决反对奴隶制和农奴制,认为不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人权。他这些思想不仅在美国传输给了杰斐逊总统,还在巴黎与玻利瓦尔进行过讨论,并在玻利瓦尔返回拉丁美洲后,一直关注着那里的解放之路。其后,玻利瓦尔带领当地民众摆脱殖民统治,成立了哥伦比亚共和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自然之图,原图长三英尺、宽两英尺,手工上色,图中展示了纬度与海拔高度分布气候带和各类植被的对应关系,主体为钦博拉索山,同时在云端标注了其他山峰的高度,并附有各高度下的重力、温度、空气组成、水的沸点等数据。(图源:Wikipedia)

最后一位通才

洪堡回到欧洲后,将所见所见所思写成30卷《1799~1804新大陆亚热带区域旅行记》、《新西班牙王国地理图集》等等。洪堡一生著作颇丰,1830年,近古稀之年的洪堡决定将毕生思想汇聚于一本《宇宙》,来包罗万象地描述整个世界。这一写就是二十多年。5卷《宇宙》于1845~1862年之间出版,汇集了他一生的研究成果,作为第一部准确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的百科全书,堪称自然史上最宏伟的著作之一。英国诗人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曾盛赞洪堡,用“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感受”将广博的知识融为一体。

在洪堡生活的年代,自然哲学已经开始分成更细化的学科,分门别类地研究科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洪堡却逆潮流而行,不断强调自然的整体性,他也是最后一位自然哲学的通才。尽管他没有提出具体的地理学著作与流派,但是他的思想在地理学的大厦的构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洪堡无疑是科学界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的科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其后的学者和思想家。达尔文在剑桥的最后一年读到了洪堡的旅行日记,激发了他去旅行的想法。他曾在小猎犬号上写到:“我现在只能研读洪堡的著作,他如太阳一般照亮了我眼前的路。”当约翰•缪尔穿过洪水泛滥的森林时,他认为是洪堡书中关于自然整体的想法激励他走上了环保运动的道路。美国作家梭罗亦是洪堡的忠实读者,他在瓦尔登湖畔的日记中写道自己的心灵“与洪堡同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亚历山大•冯•洪堡的肖像,由Joseph Stieler于1843年所作。(图源:Wikipedia)

去世与纪念

1859年,洪堡去世,享年90岁。洪堡出殡时,上万民众跟在由国王马匹拉载的灵柩之后哀悼,送葬队伍长达一英里——柏林还从未举行过如此盛大的私人葬礼。美国各大报纸纷纷致上“最卓越人物”的追思,并悲叹“洪堡时代”的结束。从伦敦到曼谷,各地市政厅的外墙上都垂挂着洪堡的大幅画像。

1860年,朋友们建立起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致力于打破种族界限,促进全世界的和平与交流。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如今的洪堡基金会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建立,每年为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学者授予700多项奖学金和奖项,以鼓励各个国家、各个种族的优秀学者交流合作。

据统计,自创立之日至今已有来自140余个国家的2.9万名青年才俊获得了洪堡奖学金。中国洪堡学者是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的最主要外国学者群体之一。从1953年到2017年间,先后有2170名中国学者获得洪堡基金会各类奖学金资助,其中以化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为主,受资助者包括前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等众多知名学者。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3 13:59 , Processed in 0.6085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