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洛伦兹,洛伦茨——都是重名惹的祸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洛伦兹,洛伦茨——都是重名惹的祸

2018-04-17
中科院物理所

在19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了两位科学巨擘——丹麦数学家卢兹维·瓦伦汀·洛伦茨(Lorenz)和荷兰理论物理学家亨德里安·安东·洛伦兹(Lorentz)。在物理和天文学中,狭义相对论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狭义相对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概念便是洛伦兹群,这个当然是荷兰的有着“最后一位经典物理大师”之称的洛伦兹的杰作;而在与狭义相对论紧密相关的电动力学中,则有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洛伦茨规范。那么,这个究竟是哪位科学家提出的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卢兹维·瓦伦汀·洛伦茨(Ludvig Valentin Lorenz)卢兹维·瓦伦汀·洛伦茨(1829-1891),丹麦数学家、物理学家。作为一位以数学为主业的科学家,他最著名的工作却是物理上的,即用微分方程解释了力场的传递,换句话说,就是电磁波传播速度为光速。而他在解释这物理规律的时候,引入了洛伦茨规范这一让他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工作。不过,他的工作起初并不为电磁学的宗师麦克斯韦看好。而比他年轻很多的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1853-1928),却也在几乎同时注意到了相似的问题。更为巧合的是,两人不约而同地在同一期学术期刊中发表了关于同一个话题的文章。但是,洛伦兹当时并未明确提出这一规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随后,这位极具智慧的荷兰人逐渐成为了理论物理学界的领袖人物,而丹麦老人则在十年之后就逝世了。荷兰的洛伦兹德高望重,爱因斯坦等人都极其崇敬他。在众所周知的索尔维会议上,前四届的主持人都是这位精通多国外语,又有着高深的物理思想的荷兰长者。尽管他并未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决定性的贡献,但是他却像《魔戒》中的甘道夫一样,在背后默默指引着年轻人们,并时不时的给予他们恰当的提醒,终于这些了不起的科学家们创造了量子的奇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7年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与会人员合影由于作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洛伦兹太出名了,再加上他对电磁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因此人们一度误认为洛伦茨规范是由荷兰人提出的。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哥本哈根的学者们仔细地翻阅了文献,才确认,提出这个重要概念的,是丹麦的洛伦茨。两个名字只差了一个t的学者,为科学史留下了一段幽默的插曲。另外,还有著名的气象学家也叫洛伦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上个世纪,物理学史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乌龙。1967年,著名物理学家温伯格发表了让他荣获诺贝尔奖的统一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文章,他虽全数引用了4篇希格斯机制这方面的奠基文章,但是,他不小心把物理学家希格斯的文章的发表日期和出处写错了,这就使得希格斯的文章看起来比另一位物理学家恩格勒发表得更早。事实上,恩格勒的文章要更早一些。而希格斯的文章实际上发表在PL上而不是PRL。但是,温伯格这位世界上最智慧的人之一却在这个问题上乌龙球梅开二度,在1971年的另一篇文章里,温伯格不仅把发表日期写错了,还把这个也写错了,导致那篇和希格斯机制无关的文章凭空多出了几百个引用。再加上温伯格德高望重,理论物理研究者中颇多都是他的脑残粉,以至于大家都没有去检查这个错误。直到2012年5月,老温才在“纽约书评”上作了更正。事实上,我们所知的希格斯机制,本应叫恩格勒机制,而不应该叫希格斯机制。而与恩格勒合作的另一位物理学家布饶特则在希格斯粒子的诺贝尔奖颁发之前就已经逝世了,因此错失了诺贝尔奖。

- e n d -
作者:王纪尧
配图:王纪尧
校对:叶君耀
排版:王纪尧
责任编辑:解仁江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来源:牧夫天文
编辑:太阳骑士07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1 22:35 , Processed in 0.4539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