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eagle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 Eagles: 与弧认知相关的求教与思考(1)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
发表于 2018-3-21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生活在真实世界的“夹层”之间,关于自然性的真实而言,就好比隔着衣服揣摩对象的躯体。“解开”遮挡躯体的衣服当然不是仅仅靠手脚,而多的是靠智慧。智慧是本能理性化程度的标度。

理性的运行“载具”或说逻辑“节点”是概念。概念的网络化关联则形成了进一步“标化”的次代“载具”或“节点”——观念。观念的一致化体系即所谓的世界观。世界观的多样化,不仅仅取决于个性的生物本能特征及其个性经验,还取决于世界观中的各个构筑单元以及网络化的关联关系,还有体系的整体及子系的组织性、标化性。世界观的可比性,比的不是其组织结构及内容,或说载具的样式及装载的是那些东西。世界观比的是对其起组织化作用的逻辑原则及归化体系。

但在概念之前,构筑理性“载具”的材质,或说搭建逻辑元素的基料则是所谓的元概念。元概念既不是载具或节点,也不是具体或真实。元概念可以借喻成理性与外在之间的“粘”性,其功用是给予理性得以呈现的前置假设或基础背景。理性起始于此但又不包括它于其内。

这里,就可以仓储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也即所谓的元概念是理性关于真实的必虚性“假设”。如此的话,就很容易看出一条清晰的脉路:

世界观基于基本观念。基本观念基于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于元概念。元概念基于关于真实的假设,或说是所提取抽象形式的定义符。抽象源于共象。共象源于实在分象。分象源于基象。基象源于天然表象。

因此,从天然表象“萃取”而来的关于真实的基象,就构成了理性体系的源头条件,或初始基础。萃取的基象不同,随后而生的世界观也就不同。此乃所谓的“人人有心,心心不同”的原理。

再具体一些地说:什么是基象呢?就是日常中经常谈及的关于世界的基本印象。譬如:有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就是他们理性的共享基象。也有人说,世界是“神造”的,那么,神就是他们理性的共享基象。基象的共享化决定了“人和”与“群分”。这也是导致社会文化分化的总根源。本质上,人类的文化争斗,从来都是关于真实与否的争斗,尽管其任何群体都无可自证其共享基象是否一定是天然本在的那个表征着真实性的唯一基象。一旦分化产生,引发群体间的争斗时,群体们将会不自觉地“忘记”了自身的共享基象也是假设而来的前提,有意或无意的将其“埋藏”在精神世界的无意识层面,转而把求真精神转化成为固守其群体共享基象的理性倾向,进而形成“对外不对内”的理性盲区。攻方说其是“缺陷”,守方称其为“财富”,云云如也!

有诗为证:
见树不见根,
离离枝条分。
原本青一色,
赏花却众人。


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2#
发表于 2018-3-22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花惹人心,
暗香亦乱神。
一旦风吹过,
落地皆入尘。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3#
发表于 2018-3-22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Mr. Eagles,把图做了一点调整,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4#
发表于 2018-3-22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稍微扩展一下下: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5#
发表于 2018-3-24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切概念乃至理性基础的“元概念”与“概念”不同。

元概念是介于先天与后天之间的粘性“媒介”。它是以理性生物的本能为基础的关于外在作用所自发形成的间接性的共象性。也因此而带有鲜明的本能特征。俗话说得好:人眼里看不懂狗画画,反之亦同。

首先,本能自身是被自然律所规范着的生物能力,是天然造就的。其次才是本能基础之上的继发性或依旧被自然律所规范下的后天性,即理性的构筑集成。本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定有所依附,而这个被“依附者”就是元概念的共象基础。

处在一个连续的宇宙体系中,本能的依附者不可能是全域性的,必然是或大或小的局域,或说是所谓的自然“夹隙”。本质上,局域与夹隙不同义。局域更多指说的是共象的自然广延性或空间性,而夹隙则是共象的自然规定性或时间性。广延性是可变的,多变的,规定性是不变的,固在的。广延性来自规定性,伴随理性世界中元概念的变化而变化。规定性来自自然本在的结构性,因结构而在或不在。

智能个体元概念的初始化植根于感知普遍性,或说是关于自体天然同质性的外延性。初始元概念既可以是唯象的,也可以是唯义的,还可以是二者兼备的。然,也都是假定的、粗略的、表征的。

初始元概念既是理性作用的比照背景,也是其发展的基石。元概念承付着理性自我否定与否的双重作用。它不仅贡献了与其共象适配的逻辑范畴,也贡献了对应的逻辑关联机制。什么样的元概念,特别是初始元概念,也就必然派生出对应的自然观。

原始概念,特别是一般性概念是比“约化”,是基于元概念抽象化共象基础之上的次生性产物。“概念”通常缺乏具体的“依附”,更意为泛指。个体性的“约化”结果,因缺乏某个共享原则而常具独属性,也就无法实现群体性交流。如此,就导致了首先是语言,继后是文字的产生。是看地球人:共享一片天,文化各有源。这个“天”是天然性的、原生态的,这个“源”是后天性的、次生态的。

在“天”和“源”之间架起桥梁的正是元概念及其共象。同样的元概念及其共象也因应不同的抽象与表达而衍化出众多的次生体系,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精神信念与理性模式,不断积累成不同的文化体系。理性是不同文化的逻辑体现,也是文化的共性关联。从这里看过去,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共享的地球却产生出如此浩渺如烟的人类文明了。

此乃“哲学”规则。或说:哲学的本质是理性自我批判的艺术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6#
发表于 2018-3-2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至此,再回到Jupiter先生提及的“洛克白板”。

直观大眼地看,人心这块“白板”大致有三个主要关联部分:

1、材质(心肌细胞)
2、材构(两房两室)
3、功效(收舒泵血)

对应人类理性,则是:

1、材质(脑细胞)
2、材构(大小二脑)
3、功效(精神活动)

对应自然本在,则是:

1、材质(物质)
2、材构(元素)
3、功效(能效)

综合提取来看,也就是“质”、“形”、“功”。这些观念与日常生活接壤。

综合递次看来,其实“白板”不白。接下来,深入探讨一下“白”或“不白”的理性纠结。

先打个比方:某理性健全者在电话中听另外两人对自己讲述一些自身理性世界“之外”完全不明白的事情。而他事前并不知道这两人中有一个是假哲学家,而另一个则是表述流利如哲学家的真疯子。那么,他该如何区分哪个是真疯子,哪个是假哲学家呢?

单靠自我的原有理性素材是无法区分的,因为两人的“论述”此刻不过是新的纳入理性的新素材而已。它们是间接的,也是后天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讲述者是“人”。于是,区分就有了可以同质化的共象基础。有了共享基础还不足以进行区分,因为两个讲述者一个是“假”正常,一个是“真”正常。这就需要共享基础上的共象了。共象是由本能提供而来的,本能源自本性。本性呢?遵守着天我皈依的自然律——即自在结构性,或结构自组织化的原则条件——逻辑。
依靠理性“内置”的先天逻辑,可以轻松地对两人加以区分。然而,这种区分是“被”逻辑化的,或说假设性的结论。又将如何对“结果”加以确定呢?

确定性首先导源于生物本性的直接性作用,例如“眼见为实”;其次才是对本能缺省起间接性作用的补充作用,例如各类工具的效用。本能制约下的理性是“拒绝”来自非直接作用条件下的任何结果的,因为这些间接性作用结果在逻辑上是反本能的,与本能的排外性构成了逻辑机制方面的冲突。为什么呢?很显然,非直接性作用可以是某些本能化的“延伸”,但未必是本性化的“继承”。如何妥协呢?一个被人类近代思想史所普遍接受的方式就——实证!事实上,信奉实证主义的人们,首先是“证伪”自己,其次才是“证实”他人。“证明条件”也就上升成为了一个相互“取信”且必不可或缺的确定性的共享原则。

结合上述例子,这个“听者”单凭逻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获得确定的“结果”的。只能通过对两人讲述内容的逻辑证伪而获得一个假设性结论。要想证实必须经由其直接性作用,那就是直接接触两位讲述者,或在互信“证明条件”一致性的前提下,参照医生的对两人的诊断结果了。

这个举例中的逻辑,好比白板上的架构纹理,可以等义于棋盘上的格子。不用看到双方棋手,单单看棋路就能够很简单的区分高下了:“疯子”下棋棋路混乱,不守“规矩”;假哲学家倒是棋路规矩,却毫无方略。

所以说“白板”不“白”,“白”也仅仅是由于自然层级的界定性或本能的局限性所造成的理性“缺省”。

材质、材构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混搭”。不同的混搭将导生不同的功效。“不白”指的是混搭之后的理性状态,“白”指的是混搭之前。

任意局域性自然系统,对系统其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系内能量的来回转移,而是系外能量的注入或减持,或说取决于系统所处在的能阶状态。系内能量的转移,改变的是系统次级局域的功效状态;而系外能量的转移,改变的则是系统的本能状态。改变系统本性状态的是能阶。

自然条件下,局域系统的系外能量注入或减持有两个共享端口:一是“热端”或高能端,一是“冷端”或低能端。来自低能端的能量注入将使得系统膨胀,系统内部的时间矢向是顺时针方向,熵值增加,系统“热”化,系统能量的出口是热端,诸如燃烧、喷发等物理现象。而来自高能端的能量注入将使得系统塌缩,系统内部的时间矢向是逆时针方向,熵值减少,系统“冷”化,系统能量的出口是冷端,诸如冰冻、黑洞等。如果系统的两个端口之能阶相等,也就是说系统外部不存在所谓的高低端能量端口时,那么该系统将处于恒定态,系内时间矢向性消失,熵值等于零。

系统的“热”、“冷”端区间,构成了好比半透膜一样的时空连续。这个时空连续,提供了系统存在和继后的理性可能。时空连续的本质是系统内能量流布的所有可能性方式的集群态或叠加态。能量是任何局域体系的自然性本在基础,宇宙中不存在没有能量的任何局域系统。

能量源于能,是能全域态的局域态或说是能的量化态。相同量化态的能量不发生交互流布。系内看,被称之为“纯能量”。纯能量是哲学意义上“有限、相对、运动、统一等”概念的自然基础。能的局域态回归到能的全域态时,系外看,则被称之为“纯能”。其哲学意义上,就是“无限、绝对、静止、同一”等的自然基础了。通常而言的“宇宙”,正是纯能量和纯能的“混搭”态。

能量的交互流布取决于纯能量之间是否量化等同,能量的全域回归是其本在特性。只要有量化差别,就会自发地交互流布,直至等同。例如地球系统,其一切就好比是构成其体系能量端口之差的所有自发性能量流布可能性的自组织系统,伴随着系统能量的流入流出,繁衍着各种能量交互的流布结构。在人类眼中,就构成了关于自然真实的理性图像。

事实上,宇宙体系中,物质与能量的相对占比是极其微少的。而所谓的可见性物质的占比,就更是微乎其微了。依据弧理论而言,所谓的“明”物质与“暗”物质之比是一比三的存在关系。任何自然系统,包括宇宙系统总是围绕着这个定比而自发性调整。物质系统可以看作是能量的冷却趋性与加热趋性的混搭体。

物质态是以能量交互流布为前提存在的混搭态。没有能量交互流布作用,就没有物质态的存在。因此,物质本性首先是能的量化态,是能量的相对交互态,是冷热不定的流布态,是时空连续的片段态,其次才是与之伴随而来的功效。如果人类是物质性的,其本能也必定是局域的、有限的、相对的、运动和阶段化的。

也因此可知,能量交互流布的结构性也构成了理性所“内置”的、先天性的逻辑基础。弧论研究的正是能量交互的结构性和流布特征。什么是能量交互流布的同一性共享原则呢?其共象又是怎样的呢?请参阅相关弧原理的有关文献资料和讨论,在此不赘。

此乃“天然规则”的如是说。


匆忙草成,供商榷。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7#
发表于 2018-3-2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PS:

在弧学观念看来,物质不是能量,更不是能。

物质世界是弧研究的后继推演内容。物质是能量的冷凝态或激发态以及稳恒性(惯性)态的集合形式。

物质与能量之间不存在普适性的“换算”关系。任何物质与能量的关系都是被“事前”定义和限定的。

采用物质观念“套用”在弧理论的理解和学习方式,将会导致理性在其在逻辑上的困难。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8#
发表于 2018-3-2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跟着顺张简图概括一下: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9#
发表于 2018-3-3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于一、二:


1、能是能量的唯一源泉。能量大同于能。
2、能量的交互流布,产生了物质世界。

3、人类是能量的产物,不是能的产物。

4、一切物质存在的自然本底边界是能量,不是能。物质大同于能量。
5、能量交互的基本方式决定了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能量交互律是一切物质规律的规律。
6、无论是已知的或未知的,科学的或非科学的理性能动,都是受能量交互律的规范而格式化的结果。
7、能量交互的基本几何学形式是类弧,类弧导源于能的基本形式——弧。
8、能量交互的形式学关系律即弧逻辑学。

9、宇宙是一切能量交互的总概念。宇宙包含有三个层面:能界面、能量界面和物质界面。
10、宇宙在能量意义上是全域连续性的,在物质意义上是局域连续性的。
11、宇宙的局域越热,点对而言,其全域就越冷。
12、宇宙不存在绝对温度。所谓最低温度是能的量化序列连续统中的相对最小单元,或说是能量相对于能的临界状态。
13、宇宙不存在绝对速度。光速是任意物质局域系统的能量交互比——时空比。其于局域系内具备绝对性特征,于局域系外具备相对性特征。
14、宇宙相对于能界面,是一孤立系统,其全域将逐渐变冷,其熵永不为零;相对于能量界面,是一封闭系统,其熵只减不增;相对于物质界面,是一开放系统,其熵只增不减。

15、人类理性是耗散结构(弧簇)的反熵特征。

16、三维度是物质存在的本征,即空间二维,时间一维。能量是二维度的,时空各一。能是一维度的,时空互济。

17、天然元素可技术性相互转化(人工弧合)。
18、生命可技术性逆反(熵值重整化)。
19、智能可技术性克隆(结构性标化)。

What is that all? 未临弧世界是也!


供参考。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20#
发表于 2018-4-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思想的局限性

讨论科学思想是否局限,可以简单地从其自然基础、基本抽象及后天逻辑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自然层面:

科学思想植根于物质层面,而物质是能量层面包围下的“孤岛”,故而可得能量守恒律等。

鉴于其思想基础的局限性,科学思想条件下的终极研究目标并非自然成因及物质成因。而是更偏着于物质存在间的相互作用性。传统西方哲学又不断的将其予以强化,引入和传播诸如:主体、客体等观念。

科学思想本质上是“工匠式”思想,或说是技艺思想。科学思想指导下的科学实践,通常是通过对物质“孤岛”之间的作用关系及方式的认知,以达到了解物质的原本性状,并加以利用这些物质性质的目的。因此,科学思想虽然是科技的灵魂所在,但无论科学思想怎样的开发物质孤岛,它都不可能是关于自然真实成因的适配性思想方式。

相信科学思想原则的人,也必定接受了物质第一性的自然观。由于物质形态不是宇宙真实的唯一层面,或许是最表层的层面,但一定是“人在”的层面。 也因此,相信科学原则,也意味着其理性在能动方面的自我限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成了科学思想原则下的认知必然。


二、基本抽象:

物质孤岛的抽象自然而然的被定义为了“点”。如此也就引申出了四维(空间三维,时间一维)、普适对称等。一般性物质意义上,科学思想及其原则是相当成功和实用的,特别是近代科技史都给予了广泛肯定。但涉及到物质的临界状态时,则必定会出现问题,陷入逻辑困境。科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大事件,都发生在理论体系的边界条件。譬如:相对论对经典牛顿力学的否定与发展,量子论对传统能量传播方式的否定与发展,等等。

更多时候,科学思想扮演的不是“预知”,而是“后知”。科学思想给出了技术实践的原则性,而技术发展又常常“跨越”已知现象发现新现象。科学思想的诞生之日,就已形成了技术倒逼思想的发展格局。

这种倒逼格局的根源,在于作为科学思想体系的元概念——物质抽象及其形式。

“点”概念由来已久,随着科学思想的传播,已贯彻人心。点概念以及建立于点概念基础之上的第一套完整的形式学体系——欧氏几何,在成为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技术实践的有力工具的同时,也把科学思想的元概念悄然植入到了科学文化。

科学思想也变得更加依仗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失去了自发觉悟的能力。从东方宗教思想的原则来看,科学思想就是本末倒置,把“无常”当成了“有常”。或说把“弗定”当作“定”了。现代科学,已经把科学思想的原则发挥到了极致,也就是说把物质孤岛的局域性开发到了临界态,如是乎,就必然地导致科学思想原则的先天性缺陷——物质元概念以及体系——日渐显露了出来,在自身发生危机、观念冲突的同时,也把其技术体系推送到了空中楼阁的理论境地。

例一:引力场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1 20:20 , Processed in 0.7226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