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形与神俱|阴阳、五行与立竿测影

  [复制链接]

41

主题

133

帖子

133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形与神俱|阴阳、五行与立竿测影


原创
2017-11-17
路人舟
腔调中医
路人舟(周波)简介
       周波,合浦人氏,中医师,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感兴趣于经典的研读,著有《黄帝内经系统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诠释》一书和《“形与神倶”现代科学研究》等文,对《黄帝内经》的形神观、阴阳五行、调神和“治未病”等内容,有个人的见解。




阴阳、五行与立竿测影

——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公理探讨阴阳、五行的定义和内涵



形与神俱(路人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于阴阳、五行,《内经》说:“(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所谓的“天地之道”,就是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而天地万物的运动,最重要、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太阳的视运动。所以,可以从太阳的运动规律中,探讨阴阳、五行的内涵与定义。事实上,古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 阴阳的定义
       阴阳的定义,有一个变迁的过程。

1.1 阴阳的原始定义
       阴阳的原始定义是指“阴阳二字在文字学上分别指云蔽日而暗及太阳之明照而言[1]”。即:
       “阴”的原始定义为“云遮住太阳”。
       “阳”的原始定义为“云离开太阳”。

1.2 阴阳的科学定义
      阴阳仅靠这个原始的定义,并不能马上被应用到科学的学科(如中医学)里。而从科学实验里所得到的具有科学内涵的阴阳,才能被相应的学科应用。
古人所做的观察太阳运动规律的科学实验,最重要的就是立竿测影。在此实验中,实质上把立竿当作成了云朵,见图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 立竿测影与阴阳内涵模型的建立
       古人做的这个天文学与物理学实验,现代人时髦地叫作“建模”。老祖宗摇头表示:“我们根本听不懂!说人话!”

       以下的认识,由于原作者[2]只在网络上化名发表,为了方便理解,特摘录如下:
       如图1,冬至时,立竿日影最长,“阴”最多;夏至时,立竿日影最短,“阳”最多。
       一年中竿影的长度就在最长的冬至竿影和最短的夏至竿影之间的区域变化。一年中竿影长短的变化对应天地万物周期变化,这种规律恰恰诠释了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
        借用立竿测影的现象来定义阴阳,用数学的方式给出“阴”和“阳”的定义式:
       阳=冬至日影-平常日影   (1)
       阴=平常日影-夏至日影   (2)
       由公式(1)和(2)相加,可以推导出:
       阳+阴=冬至日影-夏至日影 (3)
       有了公式(3),就能很好理解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了。
       最长的日影和最短的日影之间的区域就是阴阳的区域,日影不是总能填满这个区域,填不满的部分(日照部分)就是阳,有日影的部分(日影部分)就是阴。可以这么理解阴阳学说:
       阴阳对立:阴和阳永远不会重叠,这就是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阴和阳的产生来自于阳光照射,所以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阴和阳的总量固定,此消彼长,这就是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日影短到夏至这一天,之后就要变长;日影长到冬至这一天,之后就要变短,所谓热极生寒,寒极生热,自然之理,这就是阴阳转化。
       由此,路人舟将上述具有“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等内涵的阴阳,定义为“科学的阴阳”,只因它从科学实验而得来。
       很多事物的阴阳归类,都可以从日照和日影的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推出,请打开脑洞恶想:
       昼阳夜阴。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外阳内阴。
       上阳下阴。
       热阳寒阴。
       背阳腹阴(非直立动物)。
       腑阳脏阴。
       男阳女阴。
       ……,等等。

2 五行的定义
       五行的定义,同样存在一个变迁的过程。

2.1 五行的原始定义
2.1.1 “五”的原意
        “五”,就是立竿测影,请不要马上认为它是数字“5”!见图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 甲骨文的“五”字(图左)与一年的立竿测影动态图(图右)

    《说文》:“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路人舟的句读)。
       “五”字的造字,就是从立竿测影里得到的,它是太阳一年的视运动轨迹以及立杆顶端投影点的交叉动态运动轨迹的记录。(为了表达直观,将测影点选在赤道附近)。

2.1.2   “行”的原意
     《说文》:人之步、趋也。表示的是二种不同前进方式的加总[3]。可以引申为:各种不同的运动状态的汇总。
        五行的“行”,指的就是“日行”。《素问•六节藏象论》:“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所以,“五行”的原始定义即:
        “五”+“行”=立竿测影+日行。即:通过立竿测影,观察太阳和日影,在年周期里的各种运动状态的变化。
       也就是说,和“阴阳”一样,“五行”的内涵,与太阳的运动规律的认识也相关。

2.2   五行每一行的最早解释
       五行的内涵,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关键性演变,就是由立竿测影所得到的太阳-日影动态记录图,转变为数字的5,“五行”的内涵,又演变成了《尚书•洪范》中的五种不同的运动状态。箕子解释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2.3   《说文》对木、火、水、金、土各行作出的相应解释
       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
       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 炎,火光上也。
       金,五色金也。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从革不違。西方之行。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2.4   今人根据《说文》所述对各行作出的文字学解释
       朱壁修先生[3]指出:“木的冒也,指一直向上;火的燬(火尾),指由原本向上转为向下;水,准也。水本来是向下的,但在执行准的功能时,是注水待其由下向上的;《说文解字》看不出金的本义和一直向下有什么关系,但金一般给人沉重的印象,我相信其本义是和一直向下有关;木火金水合之为土,土又生木火金水,所以说土是吐生万物,这才是中医表象五行背后深刻的涵意。”

2.5   根据立竿测影得到五行各行的科学定义
       作者以立竿测影(见图3左)的结果为依据,对《洪范》五行的各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以最长的冬至日影为半径,画出年周期的圆(见图3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3 由立竿测影得到的日影区(心形图)和日照区
(注:此测影点约在中华文明发源地一带的北纬30-40度)
      每一个节气的日影长度都不同,连接起每一个节气的竿影的顶点,画出的心形图(以下简称日影区),这是从日影的角度(即阴的角度)画出的,见图3右。
       但是,如果从四个季节的4个日照区(见图4中的A、B、C、D四区)的角度(即阳的角度),看立竿测影的结果,就可以看出,《洪范》五行中的水、木、火、金四行的基本内涵,与四季的4个日照区的动态变化有关。见图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4  四季的四个日照区的动态变化与比如

2.5.1  水行——水曰润下;准也。
       冬季日照区随着时间的动态变化(图4中的蓝色A区域),其面积向下逐渐缩到最小后,转向上开始逐渐变大。象在测水准(水平)时,水的流向,先向下冲,再转向上一样。即阳气处在“将尽——极尽——复出”的藏匿与复生的过程,此时段含阳最少。
       一般认为水行属“阴”。但在实质上,水行只是在四个日照区中,含“阳”最少的一个,这就是《说文》所说的“中有微阳之气”。本质上,水行还是属阳,具有河图、洛书里最小的阳数1的性质。

2.5.2  木行——木曰曲直;冒也。
       春季日照区的动态变化(图4中的绿色B区域),其面积向上发展,并且不断增大。象植物种子发芽“冒”出地面(春分——秋分连线)一样,“直”是树的主干往上长,“曲”是树枝向横长,即在向上升的同时,也向外散开,表示此时段的“阳”,具有的“上升、发散”的“升发”之意。

2.5.3  火行——火曰炎上;燬也
       夏季日照区的动态变化(图4中的红色C区域),其面积向上升并发展至最大后,转向下并开始变小。象火焰及烟先向上升并扩散,到最高点后,火烟转向下沉一样。“燬”亦(读)作“火尾”,C区域的图像就像公鸡的弯曲羽毛尾巴。表示此时段的“阳”,呈向上发展到夏至的最大点后,转向下并开始衰减的状态。

2.5.4  金行——金曰从革
       秋季日照区的动态变化(见图4中的黄色D区域),其面积向下发展,并收拢。“从”为随从、跟从,“革”为去毛的皮张,古人在没有掌握编织技术的情况下,能找到的比较大块的包裹物,就是皮张了。“金曰从革”,即“金从革而下”,就是指金(重物)向下落,砸向平铺、悬空的皮张时,用皮张形状的动态变化,说明此时段的“阳”,呈向下、同时向内收拢的状态。

2.5.5  土行——土爰稼穑
       水、木、火、金四行,说明了日照区在四时里的动态变化,即“阳”的四时变化。
       中央的土行,则是说明了日影区(图4里的灰色心形图区域)的变化,即“阴”的变化。
       从《洪范》行文方式的对比来看,水、木、火、金四行里的四个“曰”与土行的“爰”(图5),有着明显的不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5  甲骨文的“爰”字

       “爰”是会意字,上面像一只手抓住棍棒的一头,下面像另一只手抓住另一头,分别表示拉、引。故“爰”的本意就是拉、引,后造“援”字表示此意。
       “稼穑”说明了竿影的动态变化,“稼”为种植在田里的谷物(种子由仓库拉出到野外),“穑”为收获回仓库的谷物(种子由野外拉回到仓库),“稼-穑”表示农获在田野和仓库之间进行移动时的位置变化,表示在一年的时间里,竿影的长度,好像受到了不停的来回拉引,故其长短、方向也在不停地变化,见图6。
       而竿影的长度变化,存在于四时里,故“土主四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6  稼、穑说明测影过程中竿影的长短(包括方向)变化

       由上,得到了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路人舟将具有这些功能内涵的五行,定义为“科学的五行”,中医就是应用这些内涵来解释生命的活动现象。

归纳见表1。

五行

动态图像

方位

阴阳

属性

洛书

阳数

河图生数

五个日照-日影动态移行区动态图像所表达各行的阴阳功能内涵

A

1

1

阳向下收藏到最小后,转向上并开始变大。

B

3

3

阳向上升,同时向外散开。

C

9

2

阳向上升散到最大后,转向下并开始变小。

D

西

7

4

阳向下降、同时向内收拢。

心形图


5

从冬至点开始,阴的矢量箭头点向中心内收;

从夏至点开始,阴的矢量箭头点离中心外出;

同时伴有矢量方向的四时改变。

表1  五行各行的功能内涵

2.6    太阳的视运动观察与五行的内涵,实质上就是对矢量的研究
         只需要加上一个箭头,就能很容易地画出矢量来,见图4、6、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7  定点定时(北纬41º54´,上午9时15分)记录的太阳全年视运动轨迹[5]


3      结语:

        阴阳、五行的定义与内涵,古人实质上是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公理而认识到的。(高大神为此专门纠正了我的说法,“太阳运动”应该严谨地叫“地球对太阳的视运动”,喏!)
        阴阳、五行是“神明之府”——使“神”被解释明白的知识库。
        它们在中医学里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解释“形神”之“神”的矢量性质——“生命矢量”的运动[4,5,6,7]。
        从科学实验里得到的“阴阳、五行”,不是很科学吗?
        “阴阳、五行”首先也不是某些观点里所说的“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
        科学的潜规则认为:在没有对阴阳、五行作出(讨论者自己的)定义前,任何有关阴阳、五行是否科学的讨论,不管是攻击或是吹捧,都是耍流氓。
        阴阳对五行说:不管受虐千百次,我们都在那里,不垢不净,不多不少。


文中所用文献:
[1]王博.周式天人合一的崩溃与阴阳、五行的自然性意涵.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医道小童.从立杆测影谈阴阳.http://www.doc88.com/p-3098067919337.html
[3]朱壁修.字以载道[M].新竹:竣弘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4] 周波,兰吉瑞,陈瑞祥等.论《黄帝内经》的“形与神俱”、调神及治未病[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6):133-137.
[5] 周波,兰吉瑞,陈瑞祥等.阴阳五行、神机气立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立竿测影.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6]周波,陈瑞祥,张学著等.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脏器基本结构、生命矢量、药性矢量与电磁波身体干涉耦合及生命谐和度矢量测量.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7] 周波,吴世东,曾启全等.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2)——立竿测影与阴阳五行定义、古经文五脏配五行、河图洛书的关系.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8]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向作者致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4-28 13:46 , Processed in 0.4424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