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rcman

讨论:当今十大物理学难题的哲学基础 Discussion: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e Top Ten Physics Problems

  [复制链接]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一步看看。


既孤立又联通的逻辑约束,投射在理性层面就是既非“同时”又非“分立”

如果不允许时间“同时”,就必定导生空间性“次序”,也就是说:时间意义上的非同时性是空间分立特性或说断续性之基由。

空间之间的差分性是源自时间的“非同”性,假如时间的连续性被撕裂了,空间也必定撕裂。

如果不允许空间“分立”,就必定导生时间性“全同”,也就是说:空间意义上的非分立性是时间同步特性或说连续性之基由。


概言之的哲学表述:

时间的连续性是通过空间断续性得以表达的;相反,空间的连续性则是通过时间的断续性而得以表达的。

换言之,现实宇宙既非纯粹时间性的,也非纯粹空间性的。只有时间和空间的交合态才是宇宙存在的基态,或说宇宙是时空的交合态。人类眼中的宇宙,并非宇宙真实的本征态,而是“一半”时间和“一半”空间组合而来的集合。

直白而言经验表述:


你没办法在现实物理世界的任何事件中“一起”获得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或二者的断续性。任意事件的观测中,它们总是错搭在一起的。

换言之,空间不断则时间断,时间不断则空间断。如果二者都断了,或都不断,那么,长期以来人类理性所获知的这个物质宇宙也就“一起”香消玉殒了。


举个例子:
你若想要质点动量(空间连续性),则时间必“断”;
你想要质点位置(时间连续性),则空间必“断”。此乃“测不准原理”的底层逻辑规定。

另例:
时间的连续性,即所谓的“同时性”是需要至少两个空间分立状态才可以保持的。换言之,任意“同时性”系统的最简结构性粒子数必定最少是两个粒子,其物理现象之一:量子纠缠。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1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连续性”与“断续性”的一个简明解析:

断续与连续.png

显而易见,但要求AB线段是“连续”状态时,A'B' 线段必定“断续”。反之亦然。

为什么不可以“同时”保持两条线段的“连续”或者“断续”呢?

问题出在“交点”。

如果:

1、以三维眼光观察这个点,则两条直线是可以“同时”连续的。
2、以二维眼光观察这个点,则两条直线是可以“同时”断续的。
3、以一维眼光观察这个点,则两条直线是不可以“同时”连续或断续的。

“时间”和“空间”分别套入两条线段的话,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都应该被视为是一维的。

相对论证明了分立空间的时间都是“各自”的,因此,断续状态的空间之间不具有同时性,也即时间上的连续性。

量子论证明了没办法求得任意一个粒子的“同时性”,也即空间连续时的时间是断续的。

也就是说,“交点”不是一个“纯”的点,而是三个分别维度的叠加态,或说“杂”点。日常中,人们只是依据需要,经验性的“选取”了所需维度。

这意味着人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基本几何形式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植根于古老几何学的元概念。

以欧氏几何为例:

本质上欧式几何是平面几何,它是从“线”开始的,缺如了关于“点”的具体定义,其中的“点”也代表着零维。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逻辑悖论,结合上图两条相交线段中的“交点”来看,:如果“交点”是零维,或说一个“纯的”点,那就不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维、二维和三维等相交所形成的“交点”叠加维度。换言之,“纯”点是不可能生成或等同于“杂”点的。这种混淆,在经验世界倒是无妨。但在几何逻辑中就构成了重大缺陷。

几何是自然事物的抽象方式,数学是几何的抽象方式。也就是说,数学以几何为其“客观”底物,几何以自然事物为其“客观”底物。关于自然底物的归纳,是自然现象上升为理性成果的模式之一。传统几何之初,亚里士多德那里算起吧,“点”被定义为一个没大小的抽象概念。诸如“线”无粗细,“面”无厚度等其实是逻辑皆同。

这里,就无意识地抹杀掉了自然相对于人类存在的无穷性,不经意间将无穷性自然转换成了有穷性的自然。这种逻辑缺陷也因此被深埋其中。

一旦把世界有穷化了,也就必定选取了时间连续和空间断续的结合方式,并以此来描述自然。空间的尽头是什么?是单一的孤立空间,此刻的时间也就必定被“碎片”化而断续了。说到底,传统几何的元概念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础的,换言之,这些元概念并非包括了时间和空间这两个也理应被几何化的要素。

归结到传统几何中的“点”而言,其实是本糊涂账。为什么呢?

假如“点”无“大小”,其前置逻辑必定是“无穷性”。几何意义的“点”,也必定是无穷的“部分”,即有限性。有人说,自然是规律且于人之外的,那好,人类可以在自然中消亡,人类存在的极限还是有穷性的。自然“自个儿”呢?管它是否还在,它相对于人类存在的有限性而言,则是有限的集合,或说,除自我无限性之外的所有有限的总集。因此,传统几何的“点”起步于相对自然无限性的有限性,并由此演化出了一个开放型的用于描绘自然图景的理性模式,也即现代科学体系。

科学的老根真的有麻烦吗?

方式很简单,除了这里讨论的几何“点”除外,再考察一下与传统几何“点”相关联的数学中的“1”或/和物理学中的“电子”,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个例子:

如果量子论正确,那么“几何点”就是错的。形象地说,量子论是把“点”抹开了。也因此,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几何点”的最后堡垒。量子论与相对论在数学、物理现实领域的相互兼容性,看起来竟然被一个小小的“点”给搞砸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几何概念造就了科学,科学推进了理性,时至今日,理性终于被推到了几何“点”的产床跟前了。

面对还是无视? 这是一个问题。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3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任何描述开放性系统的方式方法,无论如何,最终都无法规避无限性难题。一片天来臭皮膏,粘污了科学之清白。

例如现代科学的几何学根基——欧氏几何。其中的“点”,决定了其体系的其它推演。换言之,“点”被决于“点”之定义,“点”之定义被决于“点”之何也,“点”之何也被决于“点”之认知,“点”之认知被决于“理”之模式,“理”之模式被决于“思”之基性,即人性。人“思”故理“在”,云云。

由此是否可获一个推论:人的本在天性之原本就是“开放”的呢?如果是,无限性难题似乎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局域”无法包容“全局”,换言之,“开放”无法囊括“闭合”。当人们规定宇宙是(无限)“开放”的,就不得不定义其自身是(有限)“闭合”的。相反,当人们规定宇宙是(有限)“闭合”的,其自身也就不得不(无限)“开放”了。

可见,这种逻辑上的相拗关系如若投射在人类,其实就是有限肉体和无限灵性的叠加态。归纳于“点”上,则“点”非纯“点”。既然人类之天性不“纯”,“杂合”也就成了其必然本性。一言蔽之:眼花看世界,世界必缭乱。

换言之,人类理性不得不使用两套思维工具,要么使用“有限”pK“无限”,要么使用“无限”pK“有限”。掌鱼不可兼得。

至此,原则上看:

科学之“点”是一个关于形式存在的“空集”之符,其内装元素如何,则随用酌定。模糊由此开始……

有无可能或方法将“开放”和“闭合”协调成某一“共享点”形式呢?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理所当然地坚信其理性能力,认定自我理性是自身的生命之光。

其实,“能够想”是一回事,“如何想”是另一回事。“能够想”若是汪洋海水,“如何想”就是海滩游戏。

这样的话,就出现了一个判断题:

如果理性第一,就意味着自然图景来自于理性,理性构筑起了我们的现实世界,理性是世界的原创力。
如果自然第一,就意味着理性是限制性的功能,理性构筑起的世界将是虚幻的,“非”理性才是世界的原创力。

显然,理性来源于灵性,灵性来源于人性,人性植根于自然。如此,人类理性不过是了解自然自在的一种工具。形象地说,理性如同漆黑中的点点烛光,通过照亮自身黯然的周边而进一步汇聚成大片的光明和璀璨。由此而言,天然条件下,理性原本的个体意义是分歧,其社会意义才是求同。简言之:天下没有一盏烛光是相同的。

社会性的理性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集体性的相互补残。大白话,脑残互补。补一补,就会残的轻一些。天下没有一个大脑不是天然的,而天下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脑残。由此可知:理性注定是天然残。

至此,就导生出了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

人类理性,究竟是源于其天然本性特定之效应性映射?抑或是其自带的某种超然之孤立性能动?

假若理性自身的真实性可被质疑,那么,所有的人类真理也将随之毁灭,人类自信将无所依靠,人类所依赖的理性自燃之光将变成幽幽借光,云云等等……。这个问题决定着人类命运。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凭借其理性能力,就真的具备了确定和真实的天然“选择权”了吗?这原本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笑话。

撅个例子:
一头猪能不能飞和想不想飞完全不是一回事!如同事物的本能基础与其本能功效之分。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冲突与协调——关于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底层逻辑

当今科学界的最大冲突来自于相对论和量子论。本质上是人类关于空间与时间的描述性问题。论坛中很多讨论都已做过多次简明解析和扼要阐述。

相对论与量子论在底层逻辑上的冲突并不奇怪。原因在于科学活动截至今日,在本质上依然处于对事物运动(之间的)关联性描述,而非对事物运动(本体的)的所然性描述。换言之,科学只知其(运动),不知其(运动)所以然

这种认知障碍,其基本的自然成因有二:

一、人类的天然本性所决定的。
二、理性观念及方法论所决定的。

支撑着上述两大基本成因的唯一性天然基础,或说一般性的“共享”要素是什么呢?即:

时间和空间。


暂且不讨论时间和空间终为何物这一问题,仅仅考察一下时间和空间的关联性或说相互作用,如下“搭配”就是当今世界主流理性模式的根本基石。

时间和空间是各自孤立性的 + 人类的天然属性是空间性的。或说,时间是空间之外的“牵挂”,或说,空间是时间之外的“载荷”。

换个说法来解释:

如果着眼于空间为存在前提的观测立场,时间就构成了各个空间之间相互关联起来的链条,运动中的物体空间在“拖拽”着时间,因此,每个空间所对应的时间都是“分立性”的非同时性时间。相对论描述的就是各个空间对时间的这种拖拽性差异状态。

如果着眼于时间为存在前提的观测立场,空间就构成了各个时间之间相互关联起来的链条,运动中的物体时间在“粘滞”着空间,因此,每个时间所对应的空间都是“连续性”的同时性时间。量子论描述的就是各个时间对空间的这种粘滞性差异状态。

如上所然,就必定导生出了现实眼中宇宙图景的“合理化”认知系统,譬如当代科学体系。在这个混搭的理念框架之下,可以轻松推演出科学认识方面的核心成就及其伴随而来的大困惑。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能量——人类的认知边界

众所周知,物质世界离不开能量。换句话说,物质是能量的作用结果。

宇宙,作为人类理性视野在的最大能量作用场,其初始和终末也必定是能量,换言之,能量构成了一切物质存在的围栏,同理,能量也构成了人类理性的天然界限。因此,能量的作用规律也必定适用于宇宙全域,必然也包含了人类及其理性。

宇宙可以看作是某种“米汤”,它既包含着一切物质,也包含着能量的一切作用。也就是说,在人类理性的视野中,宇宙包罗万象却唯独不包括能量。

能量作为宇宙事物及其运动的唯一原动力,它渗透在宇宙全域却又毫无踪迹。也就是说,人类对能量的认知都并非是来自能量自身的,而是能量的作用,一切人类知识不过是关于能量的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的总结而已。关于能量自然,截至目前,我们一无所知。


这就有热闹看了!

自然能量究竟是什么?不知道,也无从回答。我们仅仅可以获知的是它的作用过程或说功效,有诗为证:

但闻萧笛声,
难觅奏曲人。
乐起天地开,
曲终万世沉。

作为宇宙中万千舞者之一的人类,闻声如见或许可能。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聊……

如果人类心智中的宇宙仅仅是自然自在的宇宙之某个层面的话,那也就是说,人类的心智性宇宙除了自然能量之外是完全有可能与自然的自在宇宙相一致的。换言之,自然宇宙不单单是由物质形态所组成的,它必定也应该包含了心智本体及其性质在内的形态组合。

人类心智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什么呢?

如果能量只是标量性差异,或说是同一性质的,那么其形态学就是无限且连续的,描述这种性状的几何学原理投射在心智上就是所谓的“时间”。
如果能量只是矢量性差异,或说是统一性质的,那么其形态学就是有限且断续的,描述这种性状的几何学原理投射在心智上就是所谓的“空间”。

如果把上述的“时间”和“空间”捆绑在一起的话,那么其形态学就是既连续又断续,且既无限又有限的合成,其性状的几何学原理投射在心智上就是所谓的“时空”。(注意:此“时空”是弧学理论中的一个特指名词,它不等同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为了区分,通常称之为“弧时空”)。


如是可知:
寻常时空(时间和空间)是直线几何学原理的心智基础,也是科学的心智基础。而边际时空(弧时空)则是曲线几何学原理的心智基础,也是弧理论的心智基础。

换言之,人类心智关于能量标矢性状(断续和连续,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有形和无形,……)之不同的关系组合,构成了统摄着人类心智世界基本世界观的超其然之基础。俗话说:你怎样看世界,世界就是怎样的。心智活动,不过是场游戏罢了。怎么耍,全看心境。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2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4

主题

6599

帖子

7159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4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物理观测可靠吗?

答案是否定的。若想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观测的哲学原理说起。


什么是观测?

简单地讲,观测就是比对,其比对性差异就是观测结果。

细处看,测量性比对还应该粗略划分为三大类:
“表征”性比对,“实质”性比对和“混搭”性比对。
每一类,又可以再细分为:
原态性状基础上的“自比对”,以及外部性状基础上的“干预比对”。


概括起来看,对于任何物体的观测,本质上不过是其空间性比对,时间性比对和时空搭配性比对。鉴于人类常常把时间看的更根本一些,转换一下用词,就是:分立性比对,连续性比对和速率性比对。任何观测指标都必定可以至少被划定为三者之一。

这种比对与其所对应之结果在大小规模、精细等级、复杂程度、参数多寡等等方面均无确定性关联。

至此,看起来没毛病。是的,也确实如此。


那为何说观测不可靠呢?因为问题出在观测的“实施”上。

基础上的瑕疵,经过精致象牙塔的层层放大之后就会被深深地掩盖,以至于审视任意学科的基础完备性时,不得不采取系统论方式才有可能。换言之,就是通过对系统的结构性、功能性及能动性进行综合评估,或说引入“二度”观测。对于开放体系而言,为了考察被观测系统的完备性就必然会因此而引入新的观测所带来的可能性误差,为了证明这些新误差是否存在,就又不得不引入再一次观测,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无限性嵌套的逻辑怪圈。


也就是说,任何观测在逻辑上其实都是误差的叠加态,都是关于被观测对象性状之粗略的、近似的,无穷性误差的衔接链条。无论如何,观测之结果都必定是无法被确定的,或说,观测是通过自身的系统不确定性与被观测事物的系统不确定性之间的比对,原则上是“错上加错”的结果。这是观测实施的自带天性,去不掉,抹不去。


那么“结果”还有用吗?

当然,人类正是通过这种“错上加错”的方式发寻自然真理的。

如果“错上加错”错变小,那就可能是“对”的;反之则是“错”的!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3-29 03:13 , Processed in 1.6075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