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rcman

讨论:当今十大物理学难题的哲学基础 Discussion: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e Top Ten Physics Problems

  [复制链接]

5860

主题

6543

帖子

7103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0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真”的?

WeChat Image_20230122132917.png
图片中的“方”和“圆”,如果离了光,只有圆柱是真的。

进一步来看:

圆柱是圆面的叠加,所以只有圆面是真的。而任意圆面都是同心圆的集合,所以圆是真的。圆是空集,所以组成圆的圆弧弧是真的。圆弧是一起波的几何抽象,所以波是真的。而波是物体运动的时空抽象,所以物质波是真的。一切物体运动都离不开能量,所以能量波是真的。如果进一步抽离时间和空间,能量波也将不复存在,所以时间和空间是真的。又因时间和空间彼此关联,既没有孤立的空间也没有孤立的时间,所以时空是真的。

“时空”是什么?

时空是一个“点”吗?它是一个宇宙自身及其万事万物起源的“奇点”吗?时空有无“底物”?其底何者?

解析至此,其实答案已昭然。即:

“时空”是“波”的组合。

什么“波”的组合?即:

是人类摸得着看得见的“物质”组合吗?非也!

“波”是“能量”的组合。

由于一切能量皆源于能,是能的“部分”,所以:

有限波即能量,无限波即能。纯能(量)即“波”。
能量(有限能)是闭合时空的源头,“定域性”的自然实在性基础。
能(无限能)是开放时空的源头,“非定域性”的自然实在性基础。


简言之:

“波”是“纯能”的基本形式。所以,宇宙及其中的一切皆非“真”。唯“能”是真。也因此,弧学是关于自然能及能量的科学理论体系,而非物质性的常言化“科学”。


基于此,接下来再讨论传统科学中几何的“点”就很是“呵呵”了……



祝各位兔年快乐!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860

主题

6543

帖子

7103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0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6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为什么更习惯于“平直”空间?

在宏观感知层面或宏观物理状态,观测者常常是以忽略其自身的运动状态而作为观测的限定条件之一的,也就是说“我”这个“点”是“不动”或“不存在”的,四周物体的那些个“点”对“我之点”而言是“动”或“有”的。

古老的物理观测中,“我”是被忽略或超然于观测系统的一个“点”。近代科学在其逻辑需要上不得不把这个“我之点”强行拉进了物理观测的原则体系。

简单解析一下。

其实,“我在或我动”、“他在或他动”等等之类的问题皆非本质问题。任意“点”之间的相互参照才是观测的必要条件。而任意“点”之间的可参照性,不取决于任意“点”的自身空间性状和相互空间性状。物质宇宙中任意“点”的可参照性取决于一个唯独性自然“参量”——同时性

为了维护“同时性”的正义,牛顿提出了“绝对时间”,与绝对时间相匹配的空间即“以太”。爱因斯坦把“绝对时间”挑下了马,推出了“相对时间”以及与之匹配的“柔性”空间(分立空间)。量子论的创立派们则从函数空间(连续空间)的角度缝补了“绝对时间”。换言之,若坚持“相对时间”,其空间就必然分立,即非同时性空间;若坚持“绝对时间”,其空间就必然连续,即同时性空间。

由此可见,“同时性”的物理本质是空间在形式几何学意义上的“闭合性”与否。分立空间可以理解成非闭合性的“直线”空间,连续空间则对应的是闭合性的“曲线”空间。换言之,任意直线空间的内禀性时间都是曲线性状的,其外延性时间则必定是“非同时性”的相对时间。反之,任意曲线空间的内禀性时间都是直线性状的,其外延性时间则必定是“同时性”的绝对时间。也就是说,开放空间的观测时间必定是相对性时间,闭合空间的观测时间必定是非相对性时间。时间和空间在几何意义上不能“同时”是闭合或开放的。

简言之:空直时曲,时直空曲。

地球人最传统的习惯是闭合时间,所以,“平直”空间就成了与其对应的传统性空间性状。这不是谁错了,而是人类的天性使然。

在几何学意义上,面对“同时性”而言,“点”的原义就出现了大不同。

古老的欧氏几何是平直几何,是描述分立空间的几何体系,其“点”的内禀性质是收敛的,或说其理论体系的“同时性”被隐没了起来。“点”在本质上是“时曲空直”几何学体系的唯一性形式基石及其逻辑源头。

后来的黎氏几何是曲线几何,是描述连续空间的几何体系,其“点”的内禀性质是开放的,或说其理论体系的“非同时性”被隐没了起来。“点”在本质上是“空曲时直”几何学体系的唯一性形式基石及其逻辑源头。

富有戏剧性的是,曲线几何催生了相对论,揪出了隐藏于平直空间灵魂之中的千年老妖——“同时性”或说非定域性。而平直几何坚挺了量子论,抹平了隔阂于分立空间之间的万劫之源——“非同时性”或说定域性。

现代科学是“空直时曲“,或说以“直”定曲。对于“空直时曲”而言,爱因斯坦玩了半把,把重力场玩“弯”了。对应的,量子论玩了另半把,把时间给撸“直”了。两大武林门派把玩百年至今,也都只能这么相互架着,错搭着,谁也掐不翻谁,……。

是否可以反过来玩呢?玩一把“时直空曲”,或说以“曲”定直呢?为什么“不”?不玩怎么知道?


再聊。
祝各位新年发财!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860

主题

6543

帖子

7103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0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直空曲”是什么鬼? 怎么想象?

其实近代天文学已经给出了粗略的图景,请参看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黄道平面看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示意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黄道平面为参照物看到的太阳系运行示意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太阳系真实运行轨迹示意图

不宜深究但显而易见:

1、时“直”:太阳的运行轨迹放在银盘背景上看,也是波浪形且闭合的。局部而言,可以看做是一条近乎线性的虚拟“直线”。

2、空“曲”:人们长期以来以为的地球转圈的那个“圈”,其实是一条开放型轨迹在黄道平面上投影而来的虚拟圆,而非一个真实圆。由其他行星运行轨迹虚拟而来的各个“圈”都是以太阳为“同时性”中心的同心圆,这里的圆心,即太阳轨迹虚拟而来的直线之截面,等义于抽象的那个几何“点”。

进一步进行形式提炼,直线无限延伸,曲线收敛成圆。可得:

260-.png
“时直空曲”示意图

但时间和空间如何相互关联呢?

这就需要引用弧几何来处理了。参见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同时性条件下的平行空间(绿色圆环)。Mr. Eagles制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同时性条件下的时空关联——弧旋线(黄色)模式。Mr. Eagles制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地球旋动模型。Mr. Eagles制作


对弧几何有兴趣的请参见本论坛其他各区的相关讨论。

参考: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860

主题

6543

帖子

7103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0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Mr Alex Ren及时制作出了弧几何“时直空曲”的简化标准模型,详见如下3D动图:

3D半弧旋构造。Mr Alex Ren制作。



模式中:

虚线黄圈表示惯性平面(或电平面),即闭合空间。
Time线段表示开放时间的双矢向线性形式。
蓝色弧旋曲线和红色弧旋曲线表示该时空系内部,或能隙(模系的端能之差)区间的能量(子)交互作用轨道。

物理意义上看,空间的本质源自不同能级之间的能量交互和变迁。时间的本质源自不同能级之能量的相互趋同性。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860

主题

6543

帖子

7103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03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空共轭”


时间与空间在弧几何学中的这种“曲直”关系,被称之为“时空共轭”。在特定的弧几何时空共轭构造中,例如“弧旋子(类弧子)”,时间与空间之间的线性形式之量比是一常数,称之为“时空比”或“空时比”。

需要注意的是,弧几何中的“时间耦合”或“时轴”与时空共轭不是一个概念。时轴的几何本质是量子能能级在物理上渐次递进(减)关系的能簇,是抹平了能簇集合中各个量子所携带能量之间标准能量级差的线性几何抽象。

结合前面的讨论,不难理解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各自来源和自然分歧。参考图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D半弧旋构造。Mr. Alex Ren制作。

任意几何“点”之定义都不可缺如或忽略其对应的天然性形态之內秉性质。

此图中的弧旋线对应的自然底物是“能量”而非“物质”。弧理论规范下只有能的交互作用才可以形成对应于规范能量场之规范时空场。时间和空间仅仅是规范时空场几何学构型中不可相互拆分的两个几何分量。能量是一切物质形态的源头,也因此,处于物质状态的任何观测,在“时空共轭”规制的条件下,就只有两种可能的几何描述方式:

一、空基描述:

很显然,如果定义空间是“直”的,时间将必定被“弯曲”化处理。如果定义时间是“直”的,空间将必定被“弯曲”化处理。对应的,前者是欧氏几何体系的导源,后者是非欧几何体系的导源。两者分道扬镳的根本在于“第五公设”。

WXWorkCapture_16750510142539.png
如果α和β的内角和小于180°,则两直线不断延伸,在这一侧相交。来自维基

简言之,“平行公设”的实质,是取“直”抑或取“曲”的问题。

这说明了宇宙之自然形态中,对于时空是其必要先决存在条件的物质存在(包括人类存在)而言,不存在所谓的直线“平行”。深一步看,宇宙中的一切物质事物都处于“半闭半开”的自然性能量“流”状态。

换言之,宇宙中既无“点”也无“圆”宇宙能自身是波基的

二、时基描述:

就是定义时间是“直”的,空间是“曲”的。传统的几何工具也同样适用。但这将导致隐藏起一个深刻的几何危机。

在熟悉的平直时空中,几何“圆”是离不开的。处理圆就离不开π。这个危机正是几乎无所不在的π之真实性问题。

π.png
来自网络

简析一下:

π是圆周长与圆直径之比。


π1.png



下图中可以看出,圆是弧旋线的投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也就是说,由于π来自于圆周长,正确的π应该是弧旋线的长度与圆直径的比值。如何弧旋线表征了能量交互的“时空”轨迹,那么,π的圆周长则必定是弧旋线之长,本质上是(能)量子化的。“点”也同理。故而,π的圆直径也必定是(能)量子化的。如若π并非源自“平直且光滑”的时空,那么,当下的π必定是错的。π的量化值之所以无限不循环,其本质意义在于宇宙能的无限且独一性,与其相对应的能量则是有限且规范化的。

至此,宏观物理与微观物理之间的“鸿沟”就消失了。几何学意义上而言,宏观物理是微观物理的几何近似。两者之间的分水岭是自然元素。自然元素即天然性的最基本时空场场构序列,其中,氢元素构型是天然时空场的最小单元,是宇宙中一切物质形态的唯一本源。撑起“氢”之天地的是那个既熟视无睹又神秘莫测的“电子”!

换言之:

无“氢”则无“物”。
无“电”则无“氢”。
无“能”则无“电”。


简而概之:电性才是导源并深藏于传统几何中之“点”(或“圆”)中的那尊千年老妖。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滑动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3-4-2 04:49 , Processed in 2.1631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