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rcm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 Jupiter: 关于弧学理论的疑问与思考-2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04:4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首先考察一下本论方面的几个核心概念。让我们从“物质”、“能量”和“能”三个谈起。

相对传统意义而言,弧不认为三者是一回事。弧认为三者是各自独立但派生关联。能最为基本,是自然的本原态。能量最为“表浅”,是自然能的次生态。物质则是两者的关联“桥”,既不是能,也不是能量,是一个所谓的能与能量相互关联的“结”——时间和空间交互的“结”——时空结。


一、物质:
关于本原观,离开认识主体是毫无意义的。而一旦涉及认识主体就不得不考察和定义认识主体的自然性质。人类的一切作为首先是人性的,也就是其存在属性的。正如大家所了解的,多样的分子存在来源于更根本的原子存在。换言之,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存在导源于原子存在。进一步地询问:原子是否就是“最底层”的存在呢?现代科学给出的答案是:非也。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答案。

物质是能的量化分布的天然原生态。也就是说,能量分布的天然构型。物质是能量的自发性叠加状态,而原子是能量叠加的自发性模板。这些“模板”规范了能量叠加的可能性和有限方式,进而呈现出各自叠加态的物质性状。

为了解释“自发性”,现代科学的解决途径是至少是量子化的,或弦性状的等等。而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现象,并非答案。关于原子自发性的现代科学并没有答案,唯一可以称得上答案的就是:它原本就在那样。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就是习惯上所谓的“原在”,也或传统意义上的“存在”或本原基础。

人类当然必须承然这种“原在性”,因为这是同质性的缘故。所以,当人们讨论本原问题时,事实上讨论的是有关存在的一致性的问题,而一致性的首要前提是同质性。譬如,同质于元素,才使得物质存在具备了其一致性。但自然元素不符合一致性的本原原则,这样就需要寻找元素的同质性基础。这就是“求同原则”条件下的本原论。沿着一致性的思路寻根求源,就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主脉。当然,也是其成功和谬误的根源所在。

略有不同的是东方哲学,它也认同“求同原则”,认为万事万物源自这个“同”。但并不去追究这个“同”究竟是什么东东?是什么样的本原实在,只是将其归纳为“道”等形而上。由“道”推导出相应的变格模版,从而也解释了世界在同质化前提下的一致性问题。譬如易经说,老子说等。

历史性的看,关于本原的争辩,分水岭是关于同质化的争辩。几乎所有的主流本原论都承认存在的一致性,分歧表面上看主要是同质性的问题,其实不然,而是同质性的天然基础的问题。同质性仅仅是某种自然实在的性状特征而已。

怎样在认知层面发寻这个同质性的实在基础呢?首先要服从一个基本原则:从性原则。也就是说,是什么东西才有什么世界。但这不是“人择主义”。这里说的是,作为认知主体,任何认知首先要服从认知主体原本的、天然的存在性质。这个性质对于人类作为认知主体而言,就是人性——人的自然属性。

依据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实验事实,人性的自然基础至少是原子的。也就是说和万物是保有一致性的同质化基础的。虽然元素本身不一致,但找到元素一致性的自然基础,只是个时间问题。

是这样吗?是否还有其他途径和方式呢?

事实上,现代基础科学的种种研究结果,早就或明或暗的提示出了这种可能性,也同样提示了现代科学的主流本原模式思维的局限性和错误。譬如:粒子物理学研究证明了“测不准”,也证明了“二相性”。

这说明了什么?你当然可以说是物质存在的特性原本如此。是否也可以理解成这是对自身原在属性的例证呢?因为无论借助何种手段和与方式,关于世界存在的认知根本上讲,还是自性的。直白地说,就是物质与物质的。当人类把物质拆分到那怕只有一个元素时,一旦观察,就不得不外加干扰,这个干扰物无论是什么,最终还是要转化为同质化的才能被认知。这就是认知在属性条件下的极限——相对性。除非物质属性是全同的,否则从性原则就是相对性原则。也就是说认知的前提无法摆脱相对性,那怕其同质化基础的自身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测不准性和二相性也在说明认知主体同质化基础的内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从简单事物之间的一般化相对性延伸到了事物属性内秉的原在性质之一。

一个单一事物与另一个单一事物发生作用,可以理解成是相对性与相对性之间的作用过程,我们可以找出规律,例如经典物理学。若只有一个单一事物呢?如何观察其自身的相对性呢?就是通过外加干扰相,打乱其原有的状态。经验上看,也应该是相对性与相对性之间的作用过程,经典物理是可以解释的,但事实否然。为什么不可以呢?是否是因为单一事物都有一种维持其自身原有状态的惰性,或说“本能”呢?如果不是,如何解释测不准和二相性?如果是,为什么经典物理不适用?

显然,单一事物内秉的相对性作用完全不同于单一实物之间的相对性作用!普通意义上的相对性是在所谓对称原理指导下的认识事实,而事物内秉性的相对性这是非对称性的。简单地说,普通意义的对称,指的是事物在时间和空间性质的双对称,而内秉对称,则是时间与空间两者之间的单对称。这就有意思了,因为双对称是平常世界的普遍性对称,所谓的“真”对称,而单对称则是相对于平常世界“真”真对称的“非”对称。换言之,时间和空间虽然是相对性的但却是不对称的。

为什么会这样?如何解释呢?这要从能量说起,……



(时间关系,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19:30 | 只看该作者
介绍弧说之前,先做个铺垫:

弧认为:

1、世界首先是本在的,其次才是可知的。
2、世界首先是几何的,其次才是代数的。
3、世界首先是能同的,其次才是能量的。

这些基本点说明:

本在的,即“原有”并包含了“一切”。在认识主体出现之前,它是“什么样儿的?”,“怎样的?”是不可知的,即“不知道”。弧否定人类作为自在世界认识主体的超然性,认为“可知”是系统“内源性”的。可知性即系统内的同源相对性

一切内源相对性的作用都必定起始于事物“表象”,所谓的“由表及里”。“表”出自象,“里”出自“表”。“表”有“共相”,“里”没有,除非把“里”变成了“表”,否则,“里”就是“空相”。现代社会中,人们习惯于用几何方式表述事物之“表”,代数方式表述事物之“里”。不同的“表”象定义,决定了相应代数的“内”秉意义。几何是“空相”代数的“壳”定义,代数是“共相”几何的“象”集合。

鉴于上述两点,本在其“里”必定是纯一且无“表”的。这个唯一的“纯粹”在弧学中被定义为“能”(或纯能,或纯粹能)。能的同源相对性即能量。能既是能量系统的“底子”也是其“盖子”,也就是说:能不可“表”,无量纲且不可度;能量可“表”且可度,但其“表”是二元(能)性质的。能量不是能,是的相对性状


引入一个证例,参照思考一下:

大家都知道,系统的能量特性遵守“能量不灭原理”,或说“能量守恒定理”。讲得是热能可由某种形式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形式,但绝不会消失。对于一个孤立系统而言,其能量永远守恒。当两个系统相互作用时,情形会复杂得多,但总能量依旧守恒。

弧说中,大致可以解读为:

孤立能系统的能量总是来自于该能系,且只能回归于该能系。其“来来回回”的能量数额总是相等守恒的,无论系内能量规模如何,其功等于零。也可视为能量系统的边界条件

两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并非能系统与能系统之间的作用,而是孤立能系统中两个能量系统之间的相对作用。能量系统间的能量交换总是系间的“差额交换”,或说趋同性,其结果不外乎“正”、“负”或“零”。宏观层面的总是动能守恒;微观层面视为“量子涨落”。

现实世界中的能量“表象”有多种,一旦定义了能量之”表“的测度方式,无论如何,也就“认定”了其对应几何的定义基础。这个定义基础所对应的自然客体也是多样化的,诸如“水”、“火”、“物质”、“原子”、“基本粒子”等等。如若所提取的能量形式定义基础是至简而可“共相”的,那么对折此“共”,断取其“半”的话,即可获得作为所有能量之“底”——关于纯能的推导而来的形式定义。

这就是弧说中“弧形式”的逻辑基础。



(再聊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00:34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Jupiter先生再次光临!

您涉及的问题既系统也专业,也是宏大基本的问题。很有兴趣共同商讨!让我们找时间慢慢的递次展开……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17 04:46 , Processed in 0.4667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