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rcman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易经中的“爻”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7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8:44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虚怀,有空常来。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72#
发表于 2017-9-19 20:24 | 只看该作者
经禅修习得与寻弧之感悟,
在此奉上 禅宗或上文
禅修自同[/b版的“说道说道”

(说在前面,此为自家心象,完全可能是在“胡球扯淡”,而本着
若有心得,宜应分享。弧论坛乃飞地一隅,但聊无妨!

的宗旨,以博论坛诸君一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弧人解:道乃能,不可知;道生一,即能生能量(异名同谓),一生二,能量分为光磁,二生三,光磁交合生电,三生万物,即电态乃世间万物;

禅宗版:道,绝对的存在,不可知,对应弧之能;道生一,即佛的无我,禅的空,天人合一般的感受,对应弧之能量;一生二,此处即禅宗的分别识之始或佛的内观之始,即内在的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此处体验到的内在的观察者在观看一切,此观察者为光,即实态;而被观察者往往意识不到,此为虚态,但本质上此二者乃从一衍生出来的,同质同源);二生三,即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相互作用,产生了象,对应弧之电(此处,人常常能意识到观察者,以及万象,是因为被观察者为磁,是虚的,被象所掩盖而意识不到);三生万物,即电生万象,如果结合自己体验,则包含了身体的全部感官,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以及心灵的各种感受,是为万物象,此处按内心像与心外象亦可。

禅者说,人能意识到观察者在观察,而是谁意识到那个观察者呢?  不得而知。而当你知道的时候,就回到一了。此处我的理解就是禅所说的,观察者即被观察者,也就无所谓观察不观察,即物是我,我是物,正如弧的论述关系:光是磁,磁是光,光磁皆是能,乃回归到一。

这是我的思考及感受。

然而,这里人意识到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二者已经属于光,磁了,而在弧论中,人的此种意识是否属光磁,还需弧人鉴别,弧外之人只是对号入座,妄猜而已。

不论自家前述真伪,乃图一乐,然有如下感想:
自古佛陀,禅宗有训净空,内观,曰自悟,谓不可知,不可道;
无法自体,难以信;
若悟达,却难以说;因此悟其道者甚少,而常人弃之;

今有理之大成者,谓弧;思之极致,理至穷根;
可推可陈,然其思之浩瀚,理之精奇,常人亦难达;
若弧乃宇宙之理,常人未能达而弃之,岂不人类之大憾?

佛禅虽少,自古有之;而弧论前无古人,横空出世,似乎既是偶然而冥冥之中亦是人类发展之必然。
若弧真,此可说之世理,功德不输佛禅。

ps:本人即非禅亦非弧,于二者均小学生一枚,但心潜;以上想法乃自心象,直觉使然,亦包含间接直觉(即前文中郭师赞弧,我信郭师,此直觉乃对“郭师觉”之相对),自娱自乐而。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73#
发表于 2017-9-19 20:32 | 只看该作者
少说了两句,佛禅求自同,弧求异同;
于内修禅佛,于外研弧;二者相辅相成
古人云:此乃“内圣外王”之“道”也!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74#
发表于 2017-9-19 23:26 | 只看该作者
人们通常说   我看,我听,我闻,我尝,我摸,我感,这个我,即佛所说的观察者

而人同时又能意识到这个我在观察,

此处引用 读《弧的原理》的疑惑与发问 中先生之回答
相对于弧合,分两大类:
1、绝对弧合:是各向全同的纯粹能,是光态或磁态。其一维是能场,二维是能波,三维是能子。这里面没人,也是不可知的。
2、相对弧合:是各向非全同的纯粹能,是电态。其一维是重力场,二维是螺旋波,三维是能量子(即物质)。这里边就有人了,我们最多习见的也正是这种能量子(物质)存在态。

最后一句,电态这里面就有人了,我们最多习见的正是这种能量子(物质)存在态;
然不论物质存在态为何样,平面也好,立体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人的感官产生的象,
既然  本段前述那个  “我”能感知到这个象即电,那么电是否就是由这个“我”与相应的“被观察者”(感觉不到)所产生的呢?    既然这个“我”超越了象,那么其是否当属光态?     则人的内在感官是否与弧论契合?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75#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0:04 | 只看该作者
鹰先生,您将佛禅大教与弧理论进行类比的思想很新颖,也很独特。我想我能理解你的基本理念。容当稍迟回复商讨。谢谢!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76#
发表于 2017-9-20 00:40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直觉的觉得二者何其相似,您别客气,您的思路我都是跑着跟的,何时回复都行,我也未必能跟上您,没事表达一下我的想法,抛下砖,随时迎候您的高见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77#
发表于 2017-9-20 13:46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抛砖
引用   读《弧的原理》的疑惑与发问 中
一、传统认识论原理:
笼统地讲,唯心性和唯物性。它们分别强调了理性感知作用的心源性和物源性。二元论者则是强调了两者的共源性。

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作为理性载体的自然原生态之一的人类,其本体的天然属性可能因此被“割裂”了。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的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在自然层面上是否是同源的?或者说,其中的某些方面是超然的?如果回答不了一根本问题,则争论无可终止。

总结性的看,就是物性或非物性的问题。假如物性并非是宇宙真实的最底层面纱的话,那么,物质世界所呈现的相对性就上升为其必然的普适性基础的核心原理。

先生初次答问,给出如上说明,我即感其艰涩。
然我觉已理解先生之意,综合我的理解如下:
在物质观层面上,分为两大派别:唯心论与唯物论;
唯物论强调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心论相反;
在我看来,此乃人之感性认知与理性抽象认知之争,或主观感受与客观抽象之争;
若唯物,则客观抽象第一,主观感受第二;
若唯心,则主观感受第一,客观抽象第二。

然弧论超越之,乃曰:且勿争,尔等均非第一;能为第一,绝对乃能,能生能量化光磁生电,方有你二者,你二者不过是电态存在的一体两面。(此处借鉴“天堂之门和自我之路”中的说明,凭印象,具体在哪一章、怎么说记不得了,也不好找)

此处插上草图继续说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78#
发表于 2017-9-21 14:33
觉得前面表达的不够精确,以下贴出有关禅的小白文章,并作个人分析,诸君可自行品评弧禅的关系是否相似:

真实的灵魂本质--观照与静心

真实的灵魂本质--观照与静心

最基本的核心,静心的灵魂就是学会怎样观照。
  一只乌鸦在叫……你在听,这些是两方面的--客体和主体,但你无法看见哪个是看着这两者的观照?--乌鸦,听者,而还有某个人在看着这两者,这个是很简单的现象。

  你在看着一棵树:你在那儿,树也在那儿,但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吗?--你在看着树,而在你内心还有一个观照正看着你在看着那棵树。

  看着就是静心,你看着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你能看着树木,你能看着河流,你能看着云彩,你能看着周围游戏的孩子。看着就是静心,你看着什么不是关键,客体不是关键。

  观看的品质,觉知和警觉的品质--那就是静心所在。

  记住一件事:静心意味着觉知。无论你做什么都带着觉知就是静心。行为并不是问题,但是问题是你带给行为的品质。如果你带着警觉散步,那么散步就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带着警觉地坐,那么坐也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带着觉知地听,那么聆听鸟儿歌唱也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保持警觉和观照,那么只是倾听你头脑内部的噪音,也能成为一种静心。

  整个的关键就是,你不要无觉知地行为,那你做什么都是静心。

觉知的第一步就是观照你的身体,慢慢地,慢慢地你会变得对每个姿势、每个动作都有所警觉,而当你变得觉知,一个奇迹就开始发生:你以前**惯做的许多事情一下子消失了,你的身体变得更加放松,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协调;一种深沉的平静在你的体内开始呈现,一种美妙的音乐在你的体内脉动。

  然后,开始觉知你的思想,对思想必须是同样那么做,它们比身体更加微妙,当然也更加危险,而当你变得觉知你的思想,你会被你的内在所进行着的感到吃惊,如果你将在任何时候所进行着的一切记录下来,你会大吃一惊,你将不会相信,这就是你内在所进行的事。

  过十分钟后,你读它--你会看见里面有一个发疯的头脑!因为我们并不觉知,这整个的疯狂不断地涌动着,就像一股暗流。无论你在做什么,它影响着你,或者你并不做什么,它也影响着你,它影响着一切,而它的全部总和就将是你的一生!所以这个疯子必须被改变。而觉知的奇迹就是除了只是变得觉知以外,你无需做任何事情。

  正是以观照它的现象来改变它,慢慢地,慢慢地那个疯于消失了,渐渐地,渐渐地思想开始落入另一种形式,它们的混乱不在了,它们变得更加有序了,而后再一次,一种更深的宁静呈现了,而当你的身体和你的头脑是宁静的,你将看见它们相互间也是和谐的,那儿有一座桥,现在它们不再会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它们不再骑着各自不同的马,第一次它们协调了,而那种协调对第三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那就是变得觉知你的感觉,情感和心境。

  那是最微妙的层面和极其困难的层面,但是如果你能觉知思想,而后它也只是更进一步而已,需要一点更高的觉知,于是,你开始反映你的心境,你的情感,你的感觉,一旦你觉知所有这三者它们都能连结成一个现象,而当所有这三者就是一个--完全地在一起作用着,一起哼唱着,你便能感觉所有这三者的音乐,它们已经成为一支管弦乐队--于是第四步发生了,而这是你无能为力的,它照着它自身发生,它是一个来自整体的礼物,它是给那些做了三个步骤的人回报。

  这第四步是使人醒悟的最终觉知,一个人变得能觉知到他自己的觉知--那就是第四步,它能造就一个醒悟的佛陀,而只有在醒悟中,人才会懂得什么是喜悦。身体知道**,头脑知道高兴,心灵知道快乐,第四步则是知道喜悦。喜悦就是门徒或求道者的目标,觉知就是通向目标的道路。

重要的事就是你是观照着的,你不忘记观照,你一直在看着……看着……看着,而慢慢地,慢慢地,当那个看者变得越来越统一、越来越稳定、越来越不波动,一种变化就发生了,你所看着的事就全都消失了。

看者自身首次变成了被看者,观照者自身变成了被观照者。

你已经回到了家。

敏感度的成长

  静心将带给你敏感,一种属于这个世界的伟大感觉,这是我们的世界--星星是我们的,在这儿我们不是外来者,我们属于固有的存在,我们是它的一部分,我们是它的心脏。

  你变得如此敏感,甚至是最小的一片草叶对你来说也极为重要。你的敏感让你清楚地了解,这片小草叶是和最大的星星一样重要的存在,没有这片草,存在就会比现在少掉一些,这片小草叶是唯一的,它无法被替代,它有它自身的个体性。

  这个敏感将会为你创造新的友情--与树木、与鸟儿、与动物、与山脉、与河流、与海洋、与星星的友情,当爱成长了,当友情成长了,生命变得更加丰富。

当你从头脑中走出时,看着它,觉知它,只是作一种观照,你就聪明了,你的聪明才智被发现了,你已解脱了社会施加于你的东西,你已经摧毁了这个恶作剧,你已经摧毁了教士和政客的阴谋诡计,你已经从中走出,你是一个自由的人。事实上,你第一次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本真的人,现在,整个天空都是你的。

我们不是将意识集中向外,就是闭上眼睛将我们的意识集中向内--而这将会让你会知道,你是一个知者,你就是觉知,你从来不曾失落它,你只是将你的觉知缠绕在无数的事务中。将你的觉知从各处收回来,只要让它在你自身中好好休息,而你就已经到家了。


另有觉知观照:二十四小时禅修法
此处贴出第二篇的其中一段:
这是唯一你可以整天继续的方法。当睡觉时你可以继续观照、观照,睡觉正在来到、来到,天色越来越暗而身体正在放松。而当你可以看到你正在睡觉的时刻来到。在你的内在仍然有一个角落、一个空间是醒著的。

当你可以二十四小时看著你自己,你就达到了。现在没有什麼事要被做了。然後观照对你就已经变成自然的了。你不必做它。它将会像呼吸一样简单地发生在你身上。

你身上有另外一样东西
  同时在一旁“看着”玫瑰和你自己。
  但是,它却不属于你的眼睛
  它压根就属于你的本性。
  这个“看着”,就是“觉知”,就是“觉性”,就是你的“本性”,就是“空”。但你在还未找到它以前,它就显得是“观照”,显得是一个技巧,显得是一种“渐悟”,显得是一个过程。

你需要耐心等待,在某个不可预知的时候,这个觉知会自动的“最后一跳”:这个“觉知”已经不属于头脑,因为它很宽广却不具体,很精微,而“我”又在它里面——这个“觉知”不就是这个“空间”、这个围绕着我的“空”所固有的觉性吗?
  这个“觉知”自己的“一跳”就是开悟的起点。
随着“觉知”的逐步加深和“开悟”的更加敏感警觉,你也会更加清晰:那些所谓的“物质”是“空”的某种形式而已,它们不也是觉性吗?不就是一种“固态”的觉性吗?
  到此,你会大笑:天哪,整个世界压根就是一个觉性啊,就是“一”啊,而且这个觉性压根从一开始就在,它一直都是如此。
  这个觉性无形的部分,是“空间”,是“觉知”,有形的部分是“物”,是“被觉知”,但它们都是一个觉性。

选此两段因其相对通俗,且用之足以表达我心所想,且不论各位是否接受文章描述之体验,
但文章中之层次关系非常清晰:
引用
一只乌鸦在叫……你在听,这些是两方面的--客体和主体,但你无法看见哪个是看着这两者的观照?--乌鸦,听者,而还有某个人在看着这两者,这个是很简单的现象。
  你在看着一棵树:你在那儿,树也在那儿,但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吗?--你在看着树,而在你内心还有一个观照正看着你在看着那棵树。


这里,“你看着一棵树”,即佛所说的相,即由关照得来,在此相中,“你”为主体,“树”为客体;
因此,此处之关照,并得到相使理性成为可能,即主客体;
此相中之具相(“你”与“树”)与理性抽象主客体,似乎是一体两面。
看者自身首次变成了被看者,观照者自身变成了被观照者。
你已经回到了家。

这里,观看者与被观看者合一了,即达到了佛之空。

对比弧之关系如下:
能,绝对;能量,绝对之相对;光磁,相对之相对;电,相对之相对之相对。
道,绝对;空,绝对之相对;观者与被观者,相对之相对;相,相对之相对之相对。

而在弧中,电态层面乃有物质层面抽象,并伴发其层面感知,我理解为人之主观感知在电态才出现,二者一体两面;
而在佛中,相之层面乃有物质层面感知,并伴发其理性,我理解为人之客观抽象在相中才出现,二者一体两面;
二者对称。

拿禅弧相类比的初衷即:禅乃主观一,而弧乃客观一,而二者在对方之地位相互对称,巧合?
诸君可自行类比,看其是否有误。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79#
发表于 2017-9-21 14:36
本帖最后由 eagles 于 2017-9-22 06:23 编辑

前面表达的似乎不太严谨,此处贴出两篇有关禅的文章,并附以个人分如下:真实的灵魂本质--观照与静心

最基本的核心,静心的灵魂就是学会怎样观照。

  
一只乌鸦在叫……你在听,这些是两方面的--客体和主体,但你无法看见哪个是看着这两者的观照?--乌鸦,听者,而还有某个人在看着这两者,这个是很简单的现象。

  你在看着一棵树:你在那儿,树也在那儿,但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吗?--你在看着树,而在你内心还有一个观照正看着你在看着那棵树。



  看着就是静心,你看着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你能看着树木,你能看着河流,你能看着云彩,你能看着周围游戏的孩子。看着就是静心,你看着什么不是关键,客体不是关键。

  观看的品质,觉知和警觉的品质--那就是静心所在。

  记住一件事:静心意味着觉知。无论你做什么都带着觉知就是静心。行为并不是问题,但是问题是你带给行为的品质。如果你带着警觉散步,那么散步就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带着警觉地坐,那么坐也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带着觉知地听,那么聆听鸟儿歌唱也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保持警觉和观照,那么只是倾听你头脑内部的噪音,也能成为一种静心。

  整个的关键就是,你不要无觉知地行为,那你做什么都是静心。

觉知的第一步就是观照你的身体,慢慢地,慢慢地你会变得对每个姿势、每个动作都有所警觉,而当你变得觉知,一个奇迹就开始发生:你以前**惯做的许多事情一下子消失了,你的身体变得更加放松,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协调;一种深沉的平静在你的体内开始呈现,一种美妙的音乐在你的体内脉动。

  然后,开始觉知你的思想,对思想必须是同样那么做,它们比身体更加微妙,当然也更加危险,而当你变得觉知你的思想,你会被你的内在所进行着的感到吃惊,如果你将在任何时候所进行着的一切记录下来,你会大吃一惊,你将不会相信,这就是你内在所进行的事。

  过十分钟后,你读它--你会看见里面有一个发疯的头脑!因为我们并不觉知,这整个的疯狂不断地涌动着,就像一股暗流。无论你在做什么,它影响着你,或者你并不做什么,它也影响着你,它影响着一切,而它的全部总和就将是你的一生!所以这个疯子必须被改变。而觉知的奇迹就是除了只是变得觉知以外,你无需做任何事情。

  正是以观照它的现象来改变它,慢慢地,慢慢地那个疯于消失了,渐渐地,渐渐地思想开始落入另一种形式,它们的混乱不在了,它们变得更加有序了,而后再一次,一种更深的宁静呈现了,而当你的身体和你的头脑是宁静的,你将看见它们相互间也是和谐的,那儿有一座桥,现在它们不再会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它们不再骑着各自不同的马,第一次它们协调了,而那种协调对第三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那就是变得觉知你的感觉,情感和心境。

  那是最微妙的层面和极其困难的层面,但是如果你能觉知思想,而后它也只是更进一步而已,需要一点更高的觉知,于是,你开始反映你的心境,你的情感,你的感觉,一旦你觉知所有这三者它们都能连结成一个现象,而当所有这三者就是一个--完全地在一起作用着,一起哼唱着,你便能感觉所有这三者的音乐,它们已经成为一支管弦乐队--于是第四步发生了,而这是你无能为力的,它照着它自身发生,它是一个来自整体的礼物,它是给那些做了三个步骤的人回报。

  这第四步是使人醒悟的最终觉知,一个人变得能觉知到他自己的觉知--那就是第四步,它能造就一个醒悟的佛陀,而只有在醒悟中,人才会懂得什么是喜悦。身体知道**,头脑知道高兴,心灵知道快乐,第四步则是知道喜悦。喜悦就是门徒或求道者的目标,觉知就是通向目标的道路。

重要的事就是你是观照着的,你不忘记观照,你一直在看着……看着……看着,而慢慢地,慢慢地,当那个看者变得越来越统一、越来越稳定、越来越不波动,一种变化就发生了,你所看着的事就全都消失了。

看者自身首次变成了被看者,观照者自身变成了被观照者。

你已经回到了家。

第二篇
觉知观照:二十四小时禅修法
摘一段:
这是唯一你可以整天继续的方法。当睡觉时你可以继续观照、观照,睡觉正在来到、来到,天色越来越暗而身体正在放松。而当你可以看到你正在睡觉的时刻来到。在你的内在仍然有一个角落、一个空间是醒著的。

当你可以二十四小时看著你自己,你就达到了。现在没有什麼事要被做了。然後观照对你就已经变成自然的了。你不必做它。它将会像呼吸一样简单地发生在你身上。

你身上有另外一样东西

觉知观照:二十四小时禅修法


  同时在一旁“看着”玫瑰和你自己。
  但是,它却不属于你的眼睛
  它压根就属于你的本性。
  这个“看着”,就是“觉知”,就是“觉性”,就是你的“本性”,就是“空”。但你在还未找到它以前,它就显得是“观照”,显得是一个技巧,显得是一种“渐悟”,显得是一个过程。

你需要耐心等待,在某个不可预知的时候,这个觉知会自动的“最后一跳”:这个“觉知”已经不属于头脑,因为它很宽广却不具体,很精微,而“我”又在它里面——这个“觉知”不就是这个“空间”、这个围绕着我的“空”所固有的觉性吗?
  这个“觉知”自己的“一跳”就是开悟的起点。
随着“觉知”的逐步加深和“开悟”的更加敏感警觉,你也会更加清晰:那些所谓的“物质”是“空”的某种形式而已,它们不也是觉性吗?不就是一种“固态”的觉性吗?
  到此,你会大笑:天哪,整个世界压根就是一个觉性啊,就是“一”啊,而且这个觉性压根从一开始就在,它一直都是如此。
  这个觉性无形的部分,是“空间”,是“觉知”,有形的部分是“物”,是“被觉知”,但它们都是一个觉性。


不论诸君能否接受文中之体验,且看其关系分析如下:
一只乌鸦在叫……你在听,这些是两方面的--客体和主体,但你无法看见哪个是看着这两者的观照?--乌鸦,听者,而还有某个人在看着这两者,这个是很简单的现象。

  你在看着一棵树:你在那儿,树也在那儿,但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吗?--你在看着树,而在你内心还有一个观照正看着你在看着那棵树。



这里“你在看着那棵树”,即佛之相;此相由观照得来,其中“你”是主体,“树”是客体,我理解为在相层面上,才可以理性抽象,即相与理性抽象一体两面

以下为弧与禅的类比:
弧——能,绝对;能量,绝对之相对;光磁,相对之相对;电,相对之相对之相对。
禅——道,绝对;空,绝对之相对;观与被观,相对之相对;相,相对之相对之相对。

在弧中,电态层面乃有物质抽象,并产生物质感知,二者一体两面;
在禅中,相层面乃有物质感知,并产生物质抽象,二者一体两面;
相互对称。

因此,将禅弧对比之初衷为:二者均为一,弧乃客观一,禅乃主观一,二者所属性质之客观与主观在对方的体系的位置相互对称,此为巧合乎?

诸君可自行类比,看其是否有误

5

主题

140

帖子

140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0
80#
发表于 2017-9-21 15:27
前面表达的似乎不太严谨,此处贴出两篇有关禅的文章,并附以个人分如下:

真实的灵魂本质--观照与静心
最基本的核心,静心的灵魂就是学会怎样观照。

  
一只乌鸦在叫……你在听,这些是两方面的--客体和主体,但你无法看见哪个是看着这两者的观照?--乌鸦,听者,而还有某个人在看着这两者,这个是很简单的现象。

  你在看着一棵树:你在那儿,树也在那儿,但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吗?--你在看着树,而在你内心还有一个观照正看着你在看着那棵树。



  看着就是静心,你看着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你能看着树木,你能看着河流,你能看着云彩,你能看着周围游戏的孩子。看着就是静心,你看着什么不是关键,客体不是关键。

  观看的品质,觉知和警觉的品质--那就是静心所在。

  记住一件事:静心意味着觉知。无论你做什么都带着觉知就是静心。行为并不是问题,但是问题是你带给行为的品质。如果你带着警觉散步,那么散步就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带着警觉地坐,那么坐也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带着觉知地听,那么聆听鸟儿歌唱也能成为一种静心;如果你保持警觉和观照,那么只是倾听你头脑内部的噪音,也能成为一种静心。

  整个的关键就是,你不要无觉知地行为,那你做什么都是静心。

觉知的第一步就是观照你的身体,慢慢地,慢慢地你会变得对每个姿势、每个动作都有所警觉,而当你变得觉知,一个奇迹就开始发生:你以前**惯做的许多事情一下子消失了,你的身体变得更加放松,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协调;一种深沉的平静在你的体内开始呈现,一种美妙的音乐在你的体内脉动。

  然后,开始觉知你的思想,对思想必须是同样那么做,它们比身体更加微妙,当然也更加危险,而当你变得觉知你的思想,你会被你的内在所进行着的感到吃惊,如果你将在任何时候所进行着的一切记录下来,你会大吃一惊,你将不会相信,这就是你内在所进行的事。

  过十分钟后,你读它--你会看见里面有一个发疯的头脑!因为我们并不觉知,这整个的疯狂不断地涌动着,就像一股暗流。无论你在做什么,它影响着你,或者你并不做什么,它也影响着你,它影响着一切,而它的全部总和就将是你的一生!所以这个疯子必须被改变。而觉知的奇迹就是除了只是变得觉知以外,你无需做任何事情。

  正是以观照它的现象来改变它,慢慢地,慢慢地那个疯于消失了,渐渐地,渐渐地思想开始落入另一种形式,它们的混乱不在了,它们变得更加有序了,而后再一次,一种更深的宁静呈现了,而当你的身体和你的头脑是宁静的,你将看见它们相互间也是和谐的,那儿有一座桥,现在它们不再会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它们不再骑着各自不同的马,第一次它们协调了,而那种协调对第三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那就是变得觉知你的感觉,情感和心境。

  那是最微妙的层面和极其困难的层面,但是如果你能觉知思想,而后它也只是更进一步而已,需要一点更高的觉知,于是,你开始反映你的心境,你的情感,你的感觉,一旦你觉知所有这三者它们都能连结成一个现象,而当所有这三者就是一个--完全地在一起作用着,一起哼唱着,你便能感觉所有这三者的音乐,它们已经成为一支管弦乐队--于是第四步发生了,而这是你无能为力的,它照着它自身发生,它是一个来自整体的礼物,它是给那些做了三个步骤的人回报。

  这第四步是使人醒悟的最终觉知,一个人变得能觉知到他自己的觉知--那就是第四步,它能造就一个醒悟的佛陀,而只有在醒悟中,人才会懂得什么是喜悦。身体知道**,头脑知道高兴,心灵知道快乐,第四步则是知道喜悦。喜悦就是门徒或求道者的目标,觉知就是通向目标的道路。

重要的事就是你是观照着的,你不忘记观照,你一直在看着……看着……看着,而慢慢地,慢慢地,当那个看者变得越来越统一、越来越稳定、越来越不波动,一种变化就发生了,你所看着的事就全都消失了。

看者自身首次变成了被看者,观照者自身变成了被观照者。

你已经回到了家。
第二篇
觉知关照,24小时修禅法
摘一段:
这是唯一你可以整天继续的方法。当睡觉时你可以继续观照、观照,睡觉正在来到、来到,天色越来越暗而身体正在放松。而当你可以看到你正在睡觉的时刻来到。在你的内在仍然有一个角落、一个空间是醒著的。

当你可以二十四小时看著你自己,你就达到了。现在没有什麼事要被做了。然後观照对你就已经变成自然的了。你不必做它。它将会像呼吸一样简单地发生在你身上。

你身上有另外一样东西

觉知观照:二十四小时禅修法


  同时在一旁“看着”玫瑰和你自己。
  但是,它却不属于你的眼睛
  它压根就属于你的本性。
  这个“看着”,就是“觉知”,就是“觉性”,就是你的“本性”,就是“空”。但你在还未找到它以前,它就显得是“观照”,显得是一个技巧,显得是一种“渐悟”,显得是一个过程。

你需要耐心等待,在某个不可预知的时候,这个觉知会自动的“最后一跳”:这个“觉知”已经不属于头脑,因为它很宽广却不具体,很精微,而“我”又在它里面——这个“觉知”不就是这个“空间”、这个围绕着我的“空”所固有的觉性吗?
  这个“觉知”自己的“一跳”就是开悟的起点。
随着“觉知”的逐步加深和“开悟”的更加敏感警觉,你也会更加清晰:那些所谓的“物质”是“空”的某种形式而已,它们不也是觉性吗?不就是一种“固态”的觉性吗?
  到此,你会大笑:天哪,整个世界压根就是一个觉性啊,就是“一”啊,而且这个觉性压根从一开始就在,它一直都是如此。
  这个觉性无形的部分,是“空间”,是“觉知”,有形的部分是“物”,是“被觉知”,但它们都是一个觉性。

不论诸君能否接受文中之体验,且看其关系分析如下:

一只乌鸦在叫……你在听,这些是两方面的--客体和主体,但你无法看见哪个是看着这两者的观照?--乌鸦,听者,而还有某个人在看着这两者,这个是很简单的现象。

  你在看着一棵树:你在那儿,树也在那儿,但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吗?--你在看着树,而在你内心还有一个观照正看着你在看着那棵树。


这里“你在看着那棵树”,即佛之相;此相由观照得来,其中“你”是主体,“树”是客体,我理解为在相层面上,才可以理性抽象,即相与理性抽象一体两面

以下为弧与禅的类比:
弧——能,绝对;能量,绝对之相对;光磁,相对之相对;电,相对之相对之相对。
禅——道,绝对;空,绝对之相对;观与被观,相对之相对;相,相对之相对之相对。

在弧中,电态层面乃有物质抽象,并产生物质感知,二者一体两面;
在禅中,相层面乃有物质感知,并产生物质抽象,二者一体两面;
相互对称。

因此,将禅弧对比之初衷为:二者均为一,弧乃客观一,禅乃主观一,二者所属性质之客观与主观在对方的体系的位置相互对称,此为巧合乎?

诸君可自行类比,看其是否有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4-24 23:41 , Processed in 0.6432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