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Hufe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弧与艺术——音乐和绘画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1#
发表于 2018-11-3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时候,美是无法被消费的。与其说“消费”美,不如说是消费了自我灵性。

美的“消费”,本质上是地狱(丑)与天堂(美)两者在灵性中的格力。

美的消费取向——共享抑或分享,将构筑起生灵社会模式的雏形模板及其分化规则,也是一切社会力量的源头。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2#
发表于 2018-11-4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学观点的角度看“人为什么自私?”因为任何个体都是自然美的“局部”。人的向美之心呈现在财富方面时,就是所谓的“自私”。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3#
发表于 2018-11-4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世间,女性是美的承载者,男性是美的解惑者。多重性的交错和组合,构成了浩繁各异的人生。也只有那些美者和穷悟的组合,才有可能揭示出自然更深一层面的意义——存在的意义。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4#
发表于 2018-11-11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举行

2018-11-11 18:30
光明日报客户端
晋浩天



“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日前在京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以党和国家有关美育方针为引领,在直面当代社会文化与艺术变迁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当代美育、艺术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实践问题,希望进一步推动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变革与实践深化。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审美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同行相比起步较晚,但我们在西方同行的理论贡献中吸取了大量营养。今天,我们强调美育的重大意义,与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进密切相关,与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确立积极健康、体现时代特点的审美意识,有效提高学生以育人为核心的个体审美能力紧密相连。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表示,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巨人,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广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养以及深厚的人生感和历史感。


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会议分别举行了两场大会发言及“美育、艺术教育观念的历史与当代”“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实践策略”“美育、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功能与实施路径”等三个平行会议。与会学者认为,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历史性变迁,人的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困境,当代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实践策略、发展路径乃至基本问题都进入了一个跨国界的对话和争论场域。探讨美育、艺术教育的历史与当代问题,既要认真研究中华美育精神,将之作为深化当代美育、艺术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应直面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现实,包括当代艺术本身的转换实践及其美育功能迁移,在中外美育策略的比较借鉴中,发扬美育的实践传统,突出美育在人格培养领域的重要任务。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教授表示,学者们围绕美育、艺术教育观念变革及其实践发展所展开的多层次、多视角讨论,一方面促进了对美育问题的多元认识,另一方面也在现实与未来的发展维度上揭示了美育、艺术教育的实践指向,从而为在新时代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深入探索未来中国美育发展路径提供了积极而有益的启示。


(光明融媒记者 晋浩天)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5#
发表于 2018-11-13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都师范大学邀约大咖谈美育


2018-11-12 11:33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11月12日讯 10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召开。会上,与会学者分析了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现有问题,同时倡导和强化美育、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召开。图为会议现场。学校供图


据悉,本次大会共收到与会学者提交的110多篇学术论文。他们聚焦当下、兼顾传统,从中外不同的视角,围绕“当代文化与艺术发展中的美育、艺术教育观念变革与实践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的学术交流。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认为,学者们围绕美育、艺术教育观念变革及其实践发展所展开的多层次、多视角讨论,一方面促进了对美育问题的多元认识,另一方面也在历史与当下的学理审视中突显了美育、艺术教育观念建构的可能性,在现实与未来的发展维度上策略地揭示了美育、艺术教育的实践指向,从而为在新时代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深入探索未来中国美育发展路径,提供了积极而有益的启示。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表示,立足当下,面向发展,美育、艺术教育要兼顾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西方,有效激活当下文化建设的现代视角,不断探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实践途径。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在开幕式演讲中强调,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巨人,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广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养以及深厚的人生感和历史感。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6#
发表于 2018-11-13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在京举行


2018年11月11日 20:09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潘玥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会议现场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潘玥斐)

11月9-1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在京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以党和国家有关美育方针为引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核心,在直面当代社会文化与艺术变迁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当代美育、艺术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实践问题,藉以推动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变革与实践深化,倡导和强化美育、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会议提供了全方位学术支持。

  11月10日上午,来自国内九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130多位学者共同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在致辞中指出,立足当下,面向发展,美育、艺术教育要兼顾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西方,有效激活当下文化建设的现代视角,不断探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实践途径。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在开幕式演讲中强调,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巨人,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广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养以及深厚的人生感和历史感。

  本次会议共收到与会学者提交的110多篇学术论文。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会议分别举行了两场大会发言及“美育、艺术教育观念的历史与当代”、“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实践策略”、“美育、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功能与实施路径”等三个平行会议。与会学者聚焦当下、兼顾传统,从中外不同的视角,围绕“当代文化与艺术发展中的美育、艺术教育观念变革与实践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与会学者认为,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历史性变迁,人的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困境,当代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实践策略、发展路径乃至基本问题都进入到一个跨国界的对话和争论场域。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总目标出发,不断完善和持续深化美育理论的当代建设,将美育实践具体引入当代人的发展现实之中,不仅凸显了当代美育、艺术教育“历史纵深感与现实针对性”相统一的理论建构需要,也反映了美育、艺术教育满足和完善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实践本性。探讨美育、艺术教育的历史与当代问题,既要认真整理和研究中华美育精神,将之作为深化当代美育、艺术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应直面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现实,包括当代艺术本身的转换实践及其美育功能迁移,在中外美育策略的比较借鉴中,发扬美育的实践传统,突出美育在人格培养领域的重要任务。

  王德胜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认为,作为新时代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国际性美育、艺术教育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会议是首都师范大学具体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要求、着力搭建美育研究与实践经验交流平台的一项重要举措。学者们围绕美育、艺术教育观念变革及其实践发展所展开的多层次、多视角讨论,一方面促进了对美育问题的多元认识,另一方面也在历史与当下的学理审视中突显了美育、艺术教育观念建构的可能性,在现实与未来的发展维度上策略地揭示了美育、艺术教育的实践指向,从而为在新时代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深入探索未来中国美育发展路径,提供了积极而有益的启示。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7#
发表于 2018-12-3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火爆!几千万人蜂拥来看,因为他让古典音乐“活”了!

一个名叫罗宾斯的21岁年轻人,用Line Rider 的 Flash 小游戏软件,把古典音乐制作成了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大受欢迎!

Line Rider 小人儿的每一个动作都与音乐的强弱、节奏对应。

先来感受下他用三个月的业余时间制作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下的这首曲子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该作品最受网民欢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还有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一段:《糖果仙子之舞》,因为有三个小人儿,所以制作过程中的差错和困难也翻了三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8#
发表于 2018-12-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海宏:艺术有什么用?

[color=rgba(0, 0, 0, 0.298)]
周海宏
王育琨频道
Yesterday


“失去了美,失去了真”
一位极富创造力的企业家告诉我。
“接近美,接近神”。
一位日本匠人告诉我。
“没有艺术,将毁掉孩子的一生”
“要想成功幸福,从小热爱艺术”
周海宏教授如是说。
“茶艺道”概括了做企业的次第。
茶:不同凡响的产品绝活
艺:眼耳鼻舌身意的美觉
道:心物一体的自然法则
接近美,接近善,接近真,见自性
——王育琨手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艺术到底有什么用?见解没有比这篇更深的了...
作者:周海宏
来源:精品阅读

艺术有什么用?

就如问别人:
“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

长期以来,艺术在中国
只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们应该很熟悉:现在很多家长的
成功育子经验:只顾学习,孩子的时间表上
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去掉,
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

  • 但要知道:影响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东西,
    你没有让孩子学,却让他学了大量没用的东西。
  • 家长可能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他说希望的人生。
    我想告诉你们:你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数、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
充斥着童年,这样的早教:
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
因为,你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物质水平提高了
却不一定能地懂得感受幸福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
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
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
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

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
重视理想,忽视感性意识发展的结果,
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
你无意中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
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
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与素质。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乏味?
问题就出在“感性素质”:
因为TA的感性素质低,感觉不到环境多么恶心。

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
他的表现就是
忽略甚至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

有夫妻打架。原因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
好看一点的1600元,难看一点1400。
老婆感性素质高一点,想买好看的;
老公低些,认为一千四就能用了,干嘛多花两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

  • 实际上是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
  • 深层原因是双方感性素质的高低差别。

由此衍生出来的是双方
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
高感性者,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这也解释了夫妻在装修时候特别容易吵架了吧?
还有出去旅游时!
因为那是双方感性素质的大暴露。

找对象,一定要找感性素质相当的:
你要讲卫生,就找一个爱美的。
你要乱七八糟,就找一个油渍麻花的,
一个词:和谐!
感性素质低的人一般不会享受生活。
不会享受生活的,由于感性素质低。
正反都说得通!

关于旅游,常见的是:
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点拍照。
我曾经在桂林坐竹筏游览,船上两个人,
整整三个小时从头睡到尾。

所以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
千万不要和感性素质低的人搭伴。
他们对啥都没有兴趣,
不是睡觉就是打牌,
——特没劲,简直是灾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
首先要拥有幸福的能力。
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
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不仁的人,
生命品质要高得多。

为什么很多人在物质水平提升了以后,
并没有觉得幸福如期而至?
就是因为幸福的能力,
也就是感性素质低下。
物质条件水平提升,没有文化艺术体验能力时,
还会滋生很多原本没有的社会问题:
家暴、酗酒、吸毒、赌博……

为啥?!
生命总量是一个常数,
不花在这些地方,就会花在别的地方。
不长庄稼就长草嘛!

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
如果你不重视艺术素质
就会像如今学识不高却想成功一样难

有人说,连获得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都没有,
怎么谈幸福生活的感受?!
连“苟且”都还没闹明白,还谈啥“诗和远方”……

那好,咱们谈谈“功利”!
感性素质的艺术教育到底有什么用?
大家现在所谓的成功,不就是升官发财嘛!
咱们就讲发财,不怕俗!

过去,国货和进口货之间明显的差别:
咱们的产品外观难看、工艺粗糙,使用习惯反人性。

从哲学高度来看,本质是啥:
感性的素质低。
产品的品质,由两种质量构成:

  • 功能性的质量,解决实用问题。
    一个杯子能把水喝到嘴里,这问题就算满足了。
  • 感性的质量,也就是审美。
    用这个杯子喝水,爽心悦目,永无止境。
  • 实用与审美相加,才是一个产品的全部品质。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能把水喝到嘴里的破杯子——有一点设计的杯子——有一点好看的杯子
这过程中,提升的不是功能质量,提升的是感性的质量。
产品价格的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翻番,
不是功能发生了变化,而是体验发生了变化。

我们很多企业家,由于他自己的感性素质低,
产品的升级换代啥意思吃不透,死磕功能性,
不懂审美性,不舍得在感性品质上增加成本。
结果是你的产品换了代,但是并没有升级。
特别遗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区别不是功能的不同。

哪个山寨货没有强大的功能?
奢侈品和日用品的功能是不是一样的?
但使用体验一样吗?!
傻子都知道答案!

苹果靠什么征服了世界?
苹果的核心竞争力,
就是把技术变成了艺术,让产品成为作品。
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感性的智慧。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自乔布斯死后,苹果的特色不是特别突出了。
若老乔活着,苹果6的天线不会这么难看;
若老乔活着,苹果7的摄像头恐怕也不会那么高。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
我们服装建材、美容化妆、装修装饰、
汽车手机、酒店医院,
凡是需要感性品质的地方,都更相信外国产品,
甚至把高端产品拱手让给国外企业。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59#
发表于 2018-12-7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音乐美学极简史[color=rgba(0, 0, 0, 0.298)]

[color=rgba(0, 0, 0, 0.298)]夫莽编辑
哲学与艺术
[color=rgba(0, 0, 0, 0.298)]今天
[color=rgba(0, 0, 0, 0.29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方音乐美学史极简脉络

研究西方音乐美学应站在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体系上,与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政治及各种人文科学的思想体系结合起来研究。同时,西方大量存留的艺术家、艺术流派作品更有助于我们对同时期音乐思想史的研究。因为西方自古希腊以后,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音乐实践基础上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元前6世纪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用数来测量琴弦的长度,发现弦长的比例越简单,发出来的声音就越和谐。通过音的和谐来自于数的比例这一主张,来探讨音乐美的本质。和谐是来自于宇宙规律,音乐作为天体中的规律,对人的内心具有“净化”的所用。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代表柏拉图也将“和谐”理论推广发挥,在他的美学思想中,音乐的美都源于道德和心灵,这也进一步延续了毕达哥拉斯的“净化”观,提出“音乐美育”。音乐对青少年性格形成起着积极作用。亚里士多德也在音乐美学的研究领域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认为音乐作用于情感,所以可以达到“音乐美育”的作用。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音乐具有重要的调节功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在古希腊,关于美与艺术的观念背后,诸神与理论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到了古罗马时期,实用、功利之风盛行,总体而言,在美学思想上缺乏独到的成就,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Gloria XI Mode II (第九乐章 荣耀颂,第二乐章 模式)Choeur Des Moines Benedict - L'ame du chant grégorie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世纪教会教父用音乐来宣扬教义,影响人的情感,同时又禁止世俗人民自由表现情感的音乐,因此,这时期对音乐美的认识是建立在神权基础之上的。在音乐的实践方面,经常可以发现宗教神权与世俗音乐的对立。波埃修就谈到:“有三种音乐:宇宙音乐,宇宙的‘和谐’或次序;人体的音乐,高尚的、健康的身心次序;以及应用的音乐,人们所做的,可以听到的音乐。”前两种音乐都无法用人耳去感知,只有第三种应用的音乐才有赖于乐器表现为人耳能捕捉的音响。

文艺复兴时期摆脱了中世纪长达千年的宗教对艺术的束缚,将艺术带入到普通民众中去。追求人性的解放和自由的意识,所以,这时期的音乐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和声写作尚未建立功能体系;复调音乐写作手法已形成规模;器乐音乐逐渐上升超过声乐音乐占主导地位。音乐家将音乐审美当成激发情感的艺术,从音乐感性物质材料的属性上来激发人们对音乐的和谐感,也就是从音乐的和声、旋律、调式、节奏等形态来谈。此时期的音乐发扬了古希腊人本主义精神,为主调音乐、歌剧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女低音)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女低音、女高音二重唱)他必象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Karl Richter/约翰阿尔迪斯唱诗班 - 亨德尔弥赛亚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是西方音乐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以及市民阶层的兴起,资本主义在意大利之外的整个欧洲发展开来。这一时期的艺术具有一种美学特征:艺术家们对艺术作品情感予以前所未有的投入。音乐形式上主要强调以下特征:节奏比前一时期有了更大的变化,节奏连续、反复、强烈;旋律常用颤音及自由运用其他加花装饰技巧,形成了该时期的一大风格。结构上,复调音乐、对位手法的运用在巴赫的作品中尤为突出,但其旋律音乐在通奏数字低音的基础上,促进了歌剧音乐的诞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美学延伸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一些观念。作曲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该时期的音乐审美规则。

17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威尼斯歌剧乐派创始人蒙特威尔第开始使用代表一定形象的主导音乐动机的主调音乐。乐队中的震音和拨奏演奏手法,在乐队中运用不协和音加强表现力,都表现出巴洛克时期音乐家相信人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代表的是情感派音乐美学思想。那不勒斯歌剧派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蒙特威尔第的情感表现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他在歌剧中首创了乐队序曲模式,为后来的交响乐套曲形式奠定了基础。乐器开始有独立的表现性能,并且在歌剧的伴奏中能够独立地塑造音乐形象。

18世纪在欧洲开展的文化运动,成为西方近代史上一个巨大的历史变革时期。该运动始于英国,发展于法国,最后形成席卷全欧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欧洲封建主义制度,诞生了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歌颂“自由”、“平等”、“博爱”,高举理性主义、人道主义旗帜的文化启蒙运动为思想理论变革做了准备。在欧洲乐坛上也发生了巨大变革。首先在音乐的实践中,音乐织体上和声性的主调旋律性音乐开始取代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乐队乐器日益完备,通奏低音逐渐从乐队中消失。这些现象与音乐理论界对于音乐美的剧烈争论有关。主张主情论思想的德国音乐理论家马泰松视旋律为音乐基础,他认为音乐的美主要来自于旋律的表现,音乐旋律能够引发人们内心的波动。而“和声派”的代表拉莫,站在传统音乐美学的角度上,对音乐与数字的关系加以肯定,认为音乐的美应当看做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

启蒙思想还影响到一场歌剧改革运动。18世纪末意大利歌剧中,歌者肆意卖弄技巧、虚荣的表演,无视作曲家的意图,毁坏了意大利歌剧的音乐表现力,德国作曲家、歌剧改革家格鲁克决心改革这种现象。他强调,歌剧应当以音乐为主,歌词及其余的动作只是辅助或加强故事情节的发展,力求单纯的音乐美,回归音乐应有的功能。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为当时的音乐创作者们提供了正确的音乐思路,这一点对后世的古典主义歌剧及其浪漫主义歌剧有深远的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eethoven:  Sonata  For  Piano  And  Cello  No.3  In  A  Major,  Op.69  -  III.Adagio  Cantabile秦立巍 -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着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深入,文艺思潮也产生了与之前不同的新时代音乐美学精神。到处充斥着个人主义精神,作曲家们热切地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主观想法,这非常有利于音乐情感的发展。在这一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艺术家把音乐形式作为一种本质上的存在来接受,而把对社会的责任、看法从主观的角度、幻想式地体验和表现生活事物,努力发掘自我,热衷于情感性题材。因此,自传性、抒情性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贝多芬在《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在溪边》,用很快的行板描写“溪边小景”,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道:“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的最精致的产物之一。

人在智慧的深处具有一种独特的隐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们领悟艺术,而音乐就是能迫使这种感觉振动的手段之一。”这段话表明音乐不单单是局限于形式对人生理快感的满足,而更重要的是音乐着重于人的精神层面的提升。   恰巧在浪漫主义音乐家用音乐极力表现自我时,一个新的声音的出现,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指明了方向。20世纪初,音乐史学的研究中心转向了风格史的研究,开始趋向于音乐的自律性方向,并进行了探讨。奥地利音乐美学家、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提出了与18世纪的情感美学相反的理论,被称为自律论音乐美学。即音乐自身特有的美,来自于自身的运动形式。相对应的情感美学史音乐以外的事物或被称作音乐的内容。“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失――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浪漫主义及其以前的音乐都力主以音乐的旋律与和声来表现一定的音乐内容。在此之后,作曲家们便开始热衷于音域基本要素的自然组织。由于音乐不被内容所束缚,所以从印象主义开始,音乐逐渐偏离主调旋律的轨道,而朝着追求声音复杂化、丰富化的倾向发展。

为什么20世纪会出现那么多与传统音乐反差极大的音乐探索,如表现主义、整体序列主义、微分音乐等?在这些现代音乐中,音乐艺术语言形式的不断发展,旋律的表现力那种强调旋律的优美、流畅完整、连贯已经不是旋律唯一的要求了。我们很少再听到大段大段的完整旋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支离破碎、时有时无的旋律碎片。纵观数千年的西方音乐现象,音乐美学思想以不可阻挡之势不断推陈出新,促使我们对音乐美规律的认识更加清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ransfigured Night, Op. 4Arnold Schönberg - Schoenberg: Transfigured Night for String Sextet, Op. 4 & String Quartet No. 2, Op. 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现代转向后现代乃是西方思想自身的发展使然,在这一思想的历程中,思想的规定性由存在变成了语言。后现代消解了近现代的审美理念与艺术思想,其思想的根本特征是解构性的,表现为不确定性、零散性、非原则性、无深度性等。如果说,现代美学还在存在境域中关注形式的话,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坚持强烈的反形式倾向。在利奥塔看来,“后现代应该是一种情形,它不再从完美的形式获得安慰,不再以相同的品味来集体分离乡愁的缅怀。”后现代不再具有超越性,不再对精神、终级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感兴趣,而是转向开放的、暂定的、离散的、不确定的形式。在后现代思想中,传统的审美标准与旨趣,不再有不可置疑的意义。艺术与非艺术、美与非美之间也不再有根本性的区分,从而导致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想风格,即文化、文学、美学走向了反文化、反文学与反美学,而复制、消费和无深度的平面感正在成为时尚。后现代艺术成为行为与参与的艺术,似乎不再需要审美标准与“艺术合理性”。后现代反对中心性、二元论以及体系化,消解了传统和现代美学思想与艺术理论的基本观点,当然也力图去解构审美的一切形式规则。


文章转自公众号:西方音乐史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60#
发表于 2018-12-9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埃舍尔画作中的数学秘密[color=rgba(0, 0, 0, 0.298)]

[color=rgba(0, 0, 0, 0.298)]Beatriz Guillén
原理
[color=rgba(0, 0, 0, 0.298)]今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画廊》,埃舍尔(1956)

美术馆里,一个年轻人正凝视着一副描绘马耳他森格利亚海港的画。画中的建筑是一个画廊,这个年轻人站在画廊里,再次看着描绘这个地中海码头的画;在这幅画的建筑里,再次出现这个画廊和这个年轻人。

这幅包含了无限的画作名为《画廊》(Print Gallery),它出自荷兰艺术家埃舍尔(M. C. Escher, 1898-1972)之手。在画中,埃舍尔还扭曲了这种无休止的重复,它膨胀和扭曲,形成不可能的形状。

如果不是因为这幅画中央、地中海风格的建筑与画廊窗户之间印着埃舍尔名字的白色圆形斑点,这幅画的冲击效果将是完美的。埃舍尔创作这幅画的时间是1956年,要等到大约五十年后,荷兰莱顿大学的一位数学家才设法完成了这幅作品。

在从旧金山飞往阿姆斯特丹的航班上,Hendrik Lenstra教授在杂志上第一次看到埃舍尔的平版印刷画作,他利用这次旅途的闲暇,试图找到解开谜团的办法。Lenstra解释说:“我想知道,如果你继续向内画这些线,是否会出现一个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我还想知道这幅画背后的结构是什么,作为一名数学家,我该如何画出这样一幅画?”

这些问题的答案并没有在短暂的飞行途中揭晓,所以Lenstra决定开展一个为期两年的调查,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破解《画廊》的空白斑点也就是破译埃舍尔本人的秘密。

数学与艺术的结合

埃舍尔从来都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的正规数学知识仅限于中学阶段获得的那些。他最初学习建筑,但后来将他的职业生涯专注于成为一名绘画艺术家。尽管在理论知识方面存在缺陷,数学和几何却是埃舍尔作品的关键元素。

1936年,这位荷兰人来到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在这里,他对伊斯兰密铺艺术和平面的规则分割等概念非常着迷,花了几天时间仔细复制那些装饰宫殿的几何设计。而这些,也在日后成为了他作品的核心元素。他的许多版画都充满了重复的动画人物,这些人物的空间创造了新的形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阿尔罕布拉宫的密铺瓷砖。| 图片来源:Wikipedia

后来,埃舍尔想知道能否更进一步,保持图像的形状不变,并固定图像间的相对位置,用图像而非几何图形来填充绘画,并以一种连贯的方式改变图像的大小。

在H.S.M. Coxeter的数学文章《晶体对称性及其推广》中,埃舍尔找到了组合图形的方法。埃舍尔承认,自己并没有理解当中的所有概念,但是,从这些科学研究中,他发展了主要是视觉和直觉的数学知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骑马的人,埃舍尔(1946)

在下一个阶段,埃舍尔的作品开始探索结构中透视的错误,这些错误乍一看似乎是合理的,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创造出这些情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升与降,埃舍尔(1960)。画中包含彭罗斯阶梯。

1954年,埃舍尔的一些版画在阿姆斯特丹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展出。从那时起,他与数学家和晶体学家之间的对话就成为他创作不可能的作品光学幻象无限表象的灵感源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手与发射的球面,埃舍尔(1935)

无限递归

这种数学与艺术的交叉在《画廊》中得以具体化。在平板印刷中,埃舍尔违反透视法则,创造了无限的、扭曲的重复,而在他完成这些重复时,既没有凭借工具,也没有依靠计算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Lenstra教授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德罗斯特效应”的现象。例如在《画廊》中,如果年轻人所在的美术馆在画中被再次复制,那么同样的事情也应该发生在白色斑点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德罗斯特效应是指,一张图片的部分与整张图片相同,以荷兰的巧克力品牌命名,在这种巧克力的广告画面中,女子拿的杯子及纸盒上的图与整张图片相同。| 图片设计:Jan Misset

在与埃舍尔的朋友,也是《埃舍尔的魔镜》一书的作者Hans de Rijk交谈之后,Lenstra发现,埃舍尔曾试图以闭合圆环的形式进行连续的圆形扩展,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因此,在埃舍尔的变形中,网格中正方形的尺寸从中心向外递增,在相反的方向上则递减,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就像是从装满水的水槽中拔掉塞子时水流动的形状。这就是图像背后的结构。

为了找到埃舍尔扭曲他的平板印刷时所用的精确值,Lenstra的团队花了几个月时间进行实验(甚至是猜测),将旋转、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结合,同时缩小尺寸或比例。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一旦有了精确的公式,填补空白的步骤就变得简单明了。

他们用计算机程序去除埃舍尔画中的变形,将其转换成一个平面网格,填补平面图像上的空洞,完成整个场景,最后,通过使用已经识别出的变形,让图像恢复原来的形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相对性,埃舍尔(1953)

在那次飞行两年之后,Lenstra和他的团队终于解开了与一位最神秘的艺术家有关的最大谜团之一。然而,答案早就在那里,埃舍尔是一个天才中的天才中的天才…...

原文链接:
https://www.bbvaopenmind.com/en/the-mathematical-secrets-of-escher/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6 00:42 , Processed in 0.7703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