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Hufe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弧与艺术——音乐和绘画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8#
发表于 2020-5-1 20:2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美感源自本源性内在冲动?

答案:原在性缺憾——即任意个体的天然“不足”。换言之,“爱美之心人人有之”的客观源泉。


举个例子:
没人是完美无缺的。因此,那个看上去并非客观存在的美,就上升成为了某种意念性指标。
尽管这个所谓的意念美的指标,相对于任意个体而言皆非同一,或说你认定的美与他认定的美各个相异。如何来同源化(中心法则化)地解释所有个体的意念美原本就是同一个“美”,或说单一化“美”呢?很简单,因为各个个体其原在性缺憾(生物学结构层面上的“非完备性”)各所相异的缘故。

也就是说,个体在结构上不完备性的深层基础是某种中心法则(例如人类DNA)规定下的统计性分布,或说存在的“合理化”区间。超越此区间的,就会被自然淘汰,被“不存在”掉。但凡被“存在”下来的,都是被“事前”法则所筛选过了并将始终被这个法则所约束着。

换一个角度看,形而上的意念之美(美感、审美之类)实际上是源自形而下的结构性破缺。因此,任何美的体验都必定是以个体缺憾为起始的一种精神性代偿。过渡强调自我之意念美,不是自恋就是夸张。除非超越个性,超越自我,超越本能,来个靓丽却痛苦的金蝉脱壳,方有可能领悟到那个形而上的普世之美——自然美。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

主题

78

帖子

78

积分

特邀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78
117#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18: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美育育什么?      

这其实是在提出两个更为基本的问题:     
一、美是什么或说什么是美?                  
二、审美的实质或说机制是什么?     

所谓美育,在我看来,应当归属于审美实践的范畴。     

历史的看,人类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如果没有其明确的指导思想以及相应的方法论,其实践效应尚不及“乱炖”。“乱炖”的审美落脚点是“乱“,而其方法是“炖”。相对美育而言,当人们各执一词、尚不能统一认识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机制,或说何为审美实质状况下的美育,更像是对美感的经验性回朔或原始朴素的审美以及在艺术上的反复探测,或说灵性艺术。     

而美感既不是美本身,也不是审美机制,通常意义的所谓美感,更类似于我们面对美的事物时朦胧的、本能性反应而已。深入一个层面看,美感是源于外部激发而导生的本源性内在冲动。     

就人类的精神性引领来讲,无论怎样地推崇美学地位,都不为过。之所以美学未能发挥它本来的历史作用,实在是迄今为止,人们都未能发现和认识自然美的最高存在形式。换言之,哲学的最高形式来源于完整的美的形式和完善的方法论。在几乎所有哲学的论述中,缺如了美学的形式赋义和对于自然美的正确表达,这亦是哲学在认识论上的滞后性。一直以来,学界普遍将美学归类于哲学的末端和文学的前端,这不仅是美学的悲哀,亦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遗憾。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6#
发表于 2020-4-29 11:38 | 只看该作者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5#
发表于 2020-2-28 12:24 | 只看该作者
美学,是关于自然唯真抽象的精神原则。艺术,是关于这种原则的表述形式。

美学是直觉,源出形而下的本能。
艺术是感觉,基于形而上的技能。

美学家不是艺术家,同样的,艺术家也不是美学家。二者兼得之,甚少;兼修者,是曰:上师,乃众匠之师。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4#
发表于 2020-2-28 11:52 | 只看该作者
一切艺术形式,都是表达寻求普世美的理想化手段。

艺术不是美。艺术是表达美的方式。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3#
发表于 2020-2-26 01:16 | 只看该作者
美学就是美学,它是独立的学科。

艺术不等同于美学,艺术是关于美学的实践性方法论。打个比喻,不能因为哲学涵盖一切科学活动而把物理学称为“哲学物理学”那样。

美学是关于自然具象的最高哲学内容。逻辑学应该被看作是关于自然抽象的最高哲学内容。二者合一才能构成哲学的完整灵魂。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2#
发表于 2020-1-14 03:0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神曲会一直在我们脑海里循环播放?

中科院物理所
[color=rgba(0, 0, 0, 0.298)]2 days ago


怎么样,这首歌是不是很洗脑,就算没点开听的朋友们,一看到歌名,这首歌就已经在脑海里旋转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说来也不怕丢人,小编最近脑子里循环的是一首叫不出名字的歌曲,只记得那句歌词,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完了,小编在敲上这句歌词以后,脑子里又要循环播放了,好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究竟这些歌曲有什么魔力,能在我们脑子里循环播放呢?难道我们脑子里装了一台全方位立体环绕音响吗

具体是怎么回事,且听小编跟你叨叨一会儿。

神曲入侵大脑

其实,这种神曲在我们脑海里循环播放的现象有个有趣的专属名词,叫耳虫(earworm)

虽说这名字像生物,但实际上人家跟虫子真没什么关系,是1979年心理医生Cornelius Eckert根据德文译化而来的[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giphy.com

现在,科学家们更愿意将耳虫定义为不自主的音乐想象(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简称INMI),主要是指某段音乐在脑中不断重复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这种现象是不需要刻意想象的,它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停留可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尤其是当我们很闲,比如收拾屋子、打扫卫生的时候,各种神曲就会突然弹出,然后我们就开始哼哼起脑子里的那首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giphy.com
就像这样

这种现象极为常见,常见到什么程度呢,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12000人中,99%的人都存在耳虫现象,而有90%以上的人,每周至少会经历一次[2]。

那么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如此普遍呢?

说来也怪,实际上关于耳虫现象的研究非常少。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的音乐心理学家维奇·威廉姆森(Vicky Williamson)表示自己就经常被耳虫现象困扰,她很好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收集很多资料以后,威廉姆森发现,耳虫现象可以用以下两个原因来解释[3]。

首先,威廉姆森认为,音乐可以用多种方式编排,不同乐器的混合会给我们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最终使我们对这段音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很多音乐都饱含了创作者的个性和情感,当我们感同身受时,会对这段音乐记忆尤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giphy.com

其次,威廉姆森也收集了很多其他领域专家们的意见,她发现很多专家都认为,出现耳虫现象是源于人类进化的方式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需要记住信息,例如陷阱的位置,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有毒,以及怎么处理伤口感染等等

人类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但是发展书面语言也不过是近5000年左右的事情。所以以上的信息多半可能是通过歌曲来进行传递的,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记住一些音乐。

不过,威廉姆森也表示,耳虫现象虽然常见,但是每个人所受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有的人很少出现,而有的人则深受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出现耳虫现象呢?这些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脑子各有千秋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不是没研究过耳虫,可就是因为耳虫现象因人而异,又会在不经意间出现,无法用传统成像技术进行捕捉,给研究增加了很多难度,以至于研究的人寥寥无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giphy.com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神经学教授尼古拉斯· 法鲁吉亚(Nicolas Farrugia)恰巧就是为数不多研究耳虫的教授之一[4]。

在经过不断尝试之后,法鲁吉亚想到了个绝妙的点子,他想,也许不用实时监测很多人,只要找到那些经常出现耳虫现象的人,把他们的脑部成像与不怎么出现耳虫现象的人脑对比,或许就可以知道,经常出现耳虫现象的人到底有什么不同了。

于是说干就干,研究人员先是招募了44名经常出现耳虫现象的志愿者,让他们填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包括耳虫现象出现的次数、频率,以及出现时他们的体验如何,是否会影响日常生活等等。最后再收集这些人的脑部核磁数据,与其他人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与耳虫出现频率低的人相比,这些经常出现耳虫的人大脑皮层更厚,尤其是右侧哈氏回(Heschl's Gyrus,HG)和右侧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IFG),前者与听觉知觉和自主音乐想象密切相关,后者则参与了音调记忆的加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wiki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出现耳虫频率高的人,他们的右侧海马旁回皮层(parahippocampal cortex,PHC)的灰质体积较大,而PHC的灰质体积增大有利于音乐相关的记忆和情绪的提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wiki

这么看,经常出现耳虫现象的人,他们的大脑确实与其他人不同啊。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这种大脑的皮层厚度和灰质体积大小与大脑本身功能是否异常无关。就像有些人手指很长,有些人手指比较短,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手指的功能一样。

法鲁吉亚做完研究后就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刊登在了《意识与认知》上,他表示,自己的研究还很初级,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研究耳虫现象背后的神经机制。

小编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当然,法鲁吉亚的研究证明了经常受到神曲侵袭的人,大脑与常人略有不同。而此前威廉姆森的调查也提到了一件事,就是那些有强迫症、对音乐很热爱的人,往往也会出现耳虫现象。

那么耳虫现象是有害的吗?如果经常出现我们又该怎么呢

口香糖来一块

来来来,大家坐好,小葵花课堂开课了,常受耳虫侵袭总不好,多半是病了吗?

首先,小编明确告诉大家,耳虫不是病,对我们健康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害。但是,如果经常出现,会使我们焦虑,失眠。

那么我们脑子里经常出现神曲,又挥之不去时该怎么应对呢

办法一,咀嚼口香糖[5]。英国雷丁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在听完一段上头的音乐以后,再咀嚼口香糖可以大大降低神曲入侵大脑的频率。这是因为,咀嚼口香糖时,舌头与牙齿以及其他部位产生接合,这种开合运动降低了大脑对于音乐的记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办法二,把神曲一次性听完。根据研究显示,最容易导致耳虫现象的是20秒左右的音乐片段,这与当下短视频app播放时长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很多某音上的神曲就是利用这种片段侵袭了我们的大脑。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你听某一段会让耳虫有了可乘之机,那么打破这个规律,一次听完即可帮助我们减少耳虫发生的频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办法三,弃疗。如果实在做不到,也不要难为自己,随它去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送大家最新洗脑段子。

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消除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才是胜利,加油,奥利给

参考链接:
[1]Williamson V J, Liikkanen L A, Jakubowski K, et al. Sticky tunes: how do people react to 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J]. PLoS One, 2014, 9(1): e86170.
[2]Liikkanen L A. Musical activities predispose to 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J]. Psychology of Music, 2012, 40(2): 236-256.
[3]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17105759
[4]Farrugia N, Jakubowski K, Cusack R, et al. Tunes stuck in your brain: The frequency and affective evaluation of 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 correlate with cortical structure[J].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15, 35: 66-77.
[5]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do-you-solve-a-problem-like-an-earworm/

来源:Dr.Why
编辑:Tim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1#
发表于 2020-1-11 04:57 | 只看该作者
PNAS:为什么“伤心的人别听慢歌”?新研究揭示音乐带来的13种情感体验[color=rgba(0, 0, 0, 0.298)]

[color=rgba(0, 0, 0, 0.298)]Original [color=rgba(0, 0, 0, 0.298)]王芳
生物探索
[color=rgba(0, 0, 0, 0.298)]3 days ago
[color=rgba(0, 0, 0, 0.298)]

[color=rgba(0, 0, 0, 0.298)]

婚礼上能放《Lost Rivers》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当旋律响起以后,或许所有的嘉宾都会愤然离席。
我们总说,什么场合放什么音乐,因为不同的音乐能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比如,升旗时放国歌能激发人们的自豪感,毕业时放《送别》能增加对同学朋友的留恋,恋爱时放《suger》带来愉悦甜蜜。



那么,音乐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多少种感觉呢?


本周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对此进行了总结。来自加州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中美两国2500多人对2168个音乐片段的情绪反应,总结出13种跨越文化的情感体验:愉悦、欢乐、色情、美、放松、悲伤、梦幻、胜利、焦虑、羞怯、烦恼、蔑视和兴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ttps://doi.org/10.1073/pnas.1910704117


音乐也有“情绪”

在早前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人们在观看You Tube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视频片段时会产生27种情绪。于是,他们在最近的这项研究中对这些情绪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
科学家首先让志愿者在YouTube上寻找能够唤起各种情感的歌曲,并据此建立了一个与情感有关的音乐库。然后,让参与者根据28种不同的情绪类别、积极和消极程度以及亢奋程度对大约40个音乐样本进行了评级。通过统计分析,得出13种跨越文化背景的主要情感体验。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科学家让来自中美的近1000参与者对另外300多首西方和中国传统音乐样本进行评级。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13个类别的可靠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科学家根据美国和中国超过2500人在听音频剪辑时触发的13种主要情绪来绘制音乐样本。图片来源:Alan Cowen


音乐如何影响你

小提琴协奏曲《Four Seasons》让人精力充沛,摇滚乐《Rock the Casbah》让人感到兴奋,重金属音乐普遍带来挑衅感,《Lost River》会让人烦躁不安,《My Heart Will Go On》可能会让人悲伤哭泣。为什么音乐有如此大的魔力?2019年10月,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索。他们借助AI算法对收集到的人们听音乐时的情绪进行了处理,发现在听音乐时,我们的大脑会对脉冲的清晰度和节拍的强度作出反应动态、语域、节奏以及和声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节奏快、乐器多的音乐总是让我们觉得振奋,而节奏缓慢、乐器单一的音乐往往让我们感到平静和安详。

效果尚未可知

当然,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也提到,尽管音乐能够给人带来相同的情感反应,但是这些情感给人们带来的究竟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目前还不清楚。
总之,这项新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音乐能够唤起这么多情感的奥秘,这或许能够用于唤起某种情感的心理和精神治疗,同时也有助于Spotify、网易云音乐等国内外音乐流媒体调整算法,以满足客户对音乐的渴望或调节情绪的需要。
End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10#
发表于 2019-12-13 23:37 | 只看该作者
看懂毕加索,就是正确打开现代艺术的方式

阅美艺术美学 [color=rgba(0, 0, 0, 0.298)]Yesterda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ablo Picasso
巴勃罗·毕加索
西班牙, (1881-1973)

正文


在全世界前 10 名拍卖价最高的画作里毕加索的作品占据四幅

作为一个生前便由卢浮宫收藏画作的画家他的存在无疑为西方美术史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毕加索这个在很多人眼里
绘画不如三岁小朋友的人
凭什么那么厉害?

你来看看他的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要构图图没构图,要造型没造型
还没我儿子画的好看,到底凭啥叫大师?
难道画的看不懂就可以称为大师了吗?

那你了解过少年时期的毕加索吗?
可能答案就在这里。

1 毕加索不如你?他年轻时候的作品你见过吗
毕加索曾经说过:
“我在小时候已经画得像大师拉斐尔一样,
但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
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

你以为他这样说是自恋?
那我们就走进他的小时候,
来看看他四岁时候的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构图到色彩搭配到人物形象,
从遮挡关系到动态把握,
这是一个四岁连笔都拿不稳的小朋友的作品,
想想四岁的我们在做什么,玩泥巴?

这个世界真的是有天才的,毕加索就是!
而天才的进步也是飞速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加索12岁时候的素描石膏像,
你觉得这已经很优秀很震惊了?
完全不够!他十三岁的作品就完全
可以媲美很多写实主义大师了。

这是毕加索13岁时候画的素描石膏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加索13岁时的油画作品《老渔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初的圣餐》毕加索14岁的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这幅《科学与慈悲》
是毕加索进入艺术学校后,在老师的指点下创作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画面展示了医生和修女共同护理病人的场景,整个画面的色调是非常沉重的,透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毕加索的思考和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样饱有内涵的画作,谁能相信它出于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之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没有被深深震撼到,
我们以为画画连孩子都比不过的毕加索,
竟然年轻时候的作品写实到如此地步。

所以,毕加索说的在小时候画得
像大师一样真的不是在夸张。
那为什么毕加索之后的作品变成了那个样子?
更奇怪的是毕加索名震画坛并不是因为写实,
而是在立体主义之后。

可见基本功是大师的必要却不充分条件,
我们看大师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2 毕加索“越画越差”?
看了早年毕加索的画作
我们有理由怀疑他是在“逆生长”状态,
毕加索真的是“越画越差”吗?
看一下毕老师的自画像发展史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5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4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6岁

看完是不是一脸的问号?其实正像毕加索自己说的那样“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他放弃了自己的舒适圈,背离传统的绘画道路,来到艺术之都巴黎开启属于毕加索独一无二的艺术道路。

在我们被惊艳的青年时候后,毕加索因为被好友自杀影响进入忧郁阴沉的蓝色时期。情人奥利维叶的出现为毕加索的绘画注入一股鲜活的气息,画面弥漫着粉红色的浪漫环宇。再到他最被人所知的立体主义,使毕加索真正的名声大噪起来。可见他一直在创新,在改变,毕加索也因创作方法的多变和作品风格的多样而被誉为“永远年轻的画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蓝色时期毕加索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粉红色时期毕加索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立体时期毕加索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提到立体主义不得不提的就是《阿维尼翁的少女》,它被认为是最早的立体风格作品,立体主义也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女性似乎是被扭曲着表现出来的,但实际上最左边的带有埃及常有的正面的姿态,而中间两个人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西班牙古伊比利亚雕刻的痕迹,右边女性则是受到非洲艺术的影响,每个形象都是毕加索深思熟虑而创作出来的,是他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下的创新。谁还敢说这是简简单单的臆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加索一直在思索,在改变,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似乎是“逆生长”的。

这就是毕加索自己的独特,从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和古典主义中去领悟创新,并且并受到非洲黑人雕刻和古代伊比利亚人艺术的影响,他对东方的艺术也具有非常的兴趣,塞尚的几何形构图几何结构美更是给了他新的灵感追求。

“当一个画家看到他所要画的对象的正面时,难道对象就没有侧面和背面么?……我们能不能‘同时地’把它们画出来呢?也就是说能不能用‘二维’的画布画出‘多维’的物体呢?”
——毕加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加索是个具有冒险精神的天才,他希望在画作上去表现一个动态的人物,一个具有“双面性”而不单调的个体,他的不断尝试也成就了他不断超越自己、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

他一面开拓着新的艺术样式,一面却又回到旧的样式中去寻找新的可能性,这是毕加索作品难以被大家所理解的原因,也是毕加索可能拥有如此成就的原因。


3 亲眼看到自己画作被收藏进卢浮宫的人
这个就很优秀了,毕加索这个愿意打破自己去进行蜕变的天才也注定不平凡。对于影响力仅局限在艺术圈子里的人,大众未必会对他俯首称臣,而毕加索的艺术能量之大,已经辐射到了建筑、奢侈品,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柯布西耶就深受毕加索的影响,他的萨伏伊别墅就是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得到灵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柯布西耶作品——萨伏伊别墅

而当香奈儿和毕加索碰撞在一起,又会产生什么样新的火花呢?

1924年,在芭蕾舞剧《蓝色列车》上,香奈儿担任全剧服装设计、毕加索负责节目单和幕布的创作,二人的合作也为这个舞台增彩不少,两个人也是至交的好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加索为芭蕾舞剧创作的巨型布景《沙滩上的女人》

毕加索曾透露过,“绘画不是一个美学过程,而是......一种魔法,一种获取权力的方式,它凌驾于我们的恐惧与欲望之上。”看懂了毕加索的作品,就能理解毕加索想要表达的“魔法”,并且把它化用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来了解毕加索的意义,给自己点亮一个全新的审美技能,是其一,汲取毕加索艺术中的宝藏,则是其二。

要想彻底了解毕加索,说难也难,难的地方陈丹青也告诉了我们,“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

所以真的要懂毕加索,并不是可以瞬间完成的事情,或许要看一下非洲艺术,塞尚的艺术,看一下新古典主义也就是安格尔的艺术,还有希腊的艺术……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109#
发表于 2019-10-30 22:4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丨黑格尔[color=rgba(0, 0, 0, 0.298)]

華崢编辑
哲学与艺
Toda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黑格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过于强调感恩的文化是不可能孕育出民主的,因为无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死于习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恶气氛中苟活下去作辩解。这样一种谦逊是一文不值的。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17 03:30 , Processed in 0.6459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