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塞尔思想梳理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胡塞尔思想梳理

2017-04-21
夫莽 哲学与艺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个时期

胡塞尔哲学思想的发展可分为 3个时期:前现象学时期(1900年以前)、现象学前期(1901~1913)和现象学后期(1913年以后)。

前两个时期主要是批评19世纪各种经验论的心理主义,发展布伦塔诺的意识意向性 学说,建立了从个人特殊经验向经验的本质结构还原的 "描述现象学"。他提出了一套描述现象学方法,即通过直接、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经验,从而获得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不变部分,即"现象"或"现象本质"。这一方法又被称作本质还原法。胡塞尔倡导 的早期现象学运动,主张在各人文学科内运用现象描述 或本质还原法,从中获取较直接、较真确的知识。

胡塞尔试图借助描述现象学的悬置 (epoch□ )原则将一切 有关客观与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都存而不论,并把一 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于考虑之外。他以为这一 哲学立场既可避免当时自然科学中的经验论的"自然主 义",又可避免当时德国"精神科学"中的历史相对主 义,从而在哲学研究中奠定具有普遍确定性的认识基础。 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身,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系。意向关系既包括意向作用(noesis), 又包括意向对象 (noema)。

他认为,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意向作用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聚结于意向关系体内的特定方面。他主要研究对象在意识中的显现方式,即对象的"透视性形变"、显现时的清晰度, 以及意向关系体的统一化作用。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最终 演变为更彻底的主观先验唯心主义。目标是使现象学还原深化为"纯粹意识" 或 "纯自我",以便使知识的 "客观性"或确定性建立在纯主观性的基础上。经过这一还原,一切经验性内容都将被排除,只留下"纯粹意识"或"先验意识",包括所谓先验自我、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他认为,先验自我是意识和意向结构的最深核心,同时也是推动心理活动和引发知识结构的总根源。

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所关注的中心课题是先验意识的构成 作用及主体在其特殊视界内经验到的"生活世界"。他 指出,从个人生活世界向人类共同世界的过渡,是通过 所谓"主体间关系体"来完成的。胡塞尔因其在现象学 中的先验唯心主义与彻底主观主义的立场、观点,使他 在现象学学派内部不断受到批评。但他提出的一些分析 方法,在20世纪初以来的西方哲学与人文科学中一直具有重要影响。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对数学和逻辑基础的研究。胡塞尔是数学博士,1853年随布伦坦诺学哲学,受其经验主义影响。胡塞尔1891年发表《算术哲学:心理和逻辑研究》,探讨数学、逻辑与心理学的关系,弗雷格对之严加批判,认为胡塞尔的观点受流行的心理主义思潮影响。胡塞尔本人也自觉有不妥之处,遂重新研究逻辑基础问题。

第二阶段
创立现象学。以《逻辑研究》(1900-1901)为标志,第一卷是对心理主义的批判,第二卷建立了"描述心理学方法",实际上是现象学方法。
第三阶段
把现象学发展为先验唯心论。《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1910)已包含了方法论向本体论的过渡,《关于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于1913年出版,后两卷死后出版)、《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1929)、《笛卡尔的沉思》(1931)等书提出"现象学还原"和"先验自我"对世界的构造。
第四阶段
向生活世界的转变。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前两部分于1936年出版)一书中,对自己的唯理智主义倾向做了自我批评,把现象归结为"生活世界",而不是自我的创造物。


胡塞尔的影响

胡塞尔的哲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他最初的兴趣是逻辑学和数学,后来发展了早期的现象学,这种现象学主要关注的是知识论,再后来深入到为哲学和科学奠定普遍基础的现象学观念,最后他进入这样一个阶段,这时生活世界(Levenswelt)成了他的现象学的更突出的主题。因此,胡塞尔的哲学会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学者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马丁·海德格尔在1920年成了胡塞尔的助手,师从胡塞尔期间他熟悉了胡塞尔的逻辑学著作和早期的现象学著作。从1920年到1923年,海德格尔作为助手与胡塞尔共同为《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了现象学的条目,海德格尔还整理了一些胡塞尔早期的讲演稿准备发表,甚至海德格尔在1923年离开弗赖堡,成了马堡大学的教授后,仍继续通胡塞尔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德格尔发现很难同意胡塞尔思想的新发展,尤其是在先验现象学方面的发展。在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中,海德格尔批判了胡塞尔的方法和他独树一帜的自我观,到1928年秋天,海德格尔接替了胡塞尔在弗赖堡大学的教席时,他们的关系开始冷淡,最后走向终结。

与之类似,虽然萨特在弗赖堡大学研究现象学时,胡塞尔的著作对他很有影响,但萨特最终还是逐渐相信海德格尔对胡塞尔观点的改造在哲学上的更有意义。然而,1934年,萨特从德国一回到巴黎,便要梅洛·庞蒂注意胡塞尔的著作《现象学的观念》(The Idea of Phenomenology,1906-1907),并敦促他仔细研究。梅洛·庞蒂对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几个颇具特色的因素有着深刻的印象,这激发了他进一步研究胡塞尔的著作,他特别受到胡塞尔的《欧洲科学的危机》(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1936)一书的影响。

胡塞尔对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和萨特这些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巨大影响,即使他们否定胡塞尔许多关键性的思想,但他们所完成的著作仍然打上了现象学的印记。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10 22:54 , Processed in 0.4332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