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智与疯狂之间有一条细细的红线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8 0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智与疯狂之间有一条细细的红线

Original
2017-04-11
王鹏 陈聪颖
哲思学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文根据哲思学意4月5日晚《电影与哲学》微课第六讲《细细的红线》与诗化哲学的简单笔记整理,对完整版语音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讲座嘉宾:吴冠军

笔记整理:陈聪颖

文章朗读:BoBo



从《细细的红线》开始,导演马里克的思考就指向了一个方向,就是对技术的追问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忧虑,并且热衷于表达人与自然的原初的场景。这三个主题也就是诗化哲学的主旨。“诗化哲学”这一概念来自八十年代我国学者刘小枫的作品的书名,该书的主题是研究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后来这一概念也用来概括海德格尔、叔本华等非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他们强调诗一般的表达和诗一般主题。诗化哲学有三种意思,一是尼采用诗的方式表达的哲学;二是哲学家通过研究诗阐发的哲学,如海德格尔后期的哲学;三是表达诗意的哲学,也就是以18世纪末开始的浪漫主义思潮为典型。浪漫主义思潮最早以文学的形式展开,后来成为一种思想传统,成为哲学,再后来渗透到美国,塑造了美国的超验主义。


所以这里要讲的诗化哲学是浪漫主义、超验主义和泛灵论的总括。这种哲学强调的是人生和诗意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人的直觉和灵性;这就与传统的哲学,也就是强调人的理性的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按照原著,电影的名字“细细的红线”是指,在人的理智与疯狂之间有一条细细的红线,它很细、易断,表示出人很容易扯断这条红线、陷入疯狂之中。电影名“细细的红线”指的就是战争有这样的能力,让人扯破这条红线,失去理智、变成疯子。但在导演马里克那里,“细细的红线”多了几层含义,他用三对矛盾冲突述说了三条红线——一是在忠诚与野心之间,二是在爱与背叛之间,三是在真理与虚假之间。在第一条线中,忠诚输给了军官的野心;在第二条线中,爱情输给了战争带来的分离和寂寞。


爱默生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演讲家、诗人,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林肯将爱默生称作“美国的文明之父”。他的作品有《论自然》、《论文集》等等。他的超验主义始终围绕着三个关键词:超灵直觉自助。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哲学,那就是:世界的本质是超灵,人能通过直觉把握超灵,顺从超灵的人便能自助。“超灵(the over soul)”是爱默生哲学的本体论概念、是世界的本原,是宇宙间无所不在、无所不容、抑恶扬善的力量,是在人的感官之外的。他这样描述超灵:“古往今来,对错误的最高批评家,对必然出现的事物的唯一预言家,那就是大自然,我们在其中休息,就像大地躺在大气柔软的怀抱中一样;就是那‘统一’,那‘超灵’,每个人独特的存在包含在其中,并且跟别人的化为一体;就是那共同的心,一切诚挚的交谈就是对它的膜拜,一些正当的反应就是对它的服从;就是那压倒一切的现实,它驳倒我们的谋略才干,迫使每个人表露真情,迫使每个人用他的性格而不是用他的舌头说话,它始终倾向于进入我们的思想和手,变成智慧、德性、能力和美。我们连续地生活,分散地生活,部分地生活,点点滴滴地生活。同时,人身上却有着整体的灵魂,有着明智的沉默,有着普遍的美,每一点、每一滴都跟它保持着平等的关系,有着永恒的‘一’。” “”指的是灵魂的超验性质,超越于具体的物质和形状;“”是世界的精神本质。爱默生崇尚灵魂,将其视作宇宙和人类的本质;对人来说,不是人拥有灵魂,而是灵魂拥有人。“超灵”是在“灵魂”后加上了“超”字,意味着“超灵”是完成了永恒统一的灵魂,它比个人的灵魂更大、更普遍,是宇宙的灵魂、普遍的精神,弥漫、渗透于万事万物当中,万物都是超灵的象征、显现、替身、流经的渠道。爱默生“超灵”并不比古今中外哲学家类似的思想创造高明;他的突出点是在于他用精妙的文笔营造的诗意的境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论证。


要理解超验主义的重要性,就要回溯到爱默生的历史语境当中。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美国的文化主要来自于欧洲的文化输出。超验主义的提出,对美国文化的塑造、美国文化地位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并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美国文化终于以独立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这是美国在文化层面上的独立的标志。


爱默生作为一个牧师,却提出超验主义哲学,主要与他所处地区的宗教、文化氛围有关。他生活的新英格兰地区主要受加尔文教派和唯一神教的影响。加尔文教派是基督教新教的三个原始宗派之一,产生于16世纪的瑞士,为尼德兰革命和英格兰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加尔文教派的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加尔文教派宣称“因信仰而得救”,认为人只要努力赚钱、把钱用在造福社会上也能得救,因而打破了天主教会的说法。唯一神教是否定三位一体和基督具有神性的教派。这两个教派作为新英格兰地区的主流,对当地的思想产生了一种负面的禁锢作用。超验主义的诞生是对这二者的反抗,因为超验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个性,反对宗教权威。因而超验主义也被很多学者称作美国的文艺复兴。


爱默生说:我们应该服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超灵,以此来达到超越,而非服从教会和上帝。可以说,爱默生大胆地革新了基督教的教义。超灵并非是一个人格化的神,而是上帝的精神化;每个人都是超灵的化身、原子、片段,因而每个人都有神性。原则上每个人都能走近超灵,感受它的精神力量;甚至能成为超灵,达到人神合一的境界。我们该如何与超灵相通呢?这就要提到爱默生的认识论。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实际上就是一种认识论,这个词的意思是“超越界限”;按照爱默生的说法,超验主义来自康德的哲学。在讲康德哲学之前要提到洛克。洛克是经验主义的代表;他认为,人所有的认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但康德表明,人类有一种重要的知识并非来自于经验;相反,经验是由于它们才被人们获得的。这类知识就是心灵本身所具有的直觉,也被康德称作“超验的形式”。因此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就是指人能超越感觉经验而能直接认识真理人凭借直觉与超灵直接沟通


在《论自然》一书中,爱默生就用他的散文笔法来描写这种依靠直觉来获得的体验。他写道:“站在空地上,我的头颅沐浴在清爽宜人的空气中,飘飘若仙,升向无垠的天空——而所有卑微的私心杂念都荡然无存了。此刻的我变成了一只透明的眼球。我不复存在,却又洞悉一切。世上的生命潮流围绕着我穿越而过,我成了上帝的一部分或一小块内容。……我成了一种巨大而不朽的美的崇拜者。” 这里的“透明的眼球”指的就是人的直觉的认知方式——我们通过直觉便能体验到超灵、洞悉到大自然无所不在的精神之美。在《论自助》中,爱默生对直觉有了更为直接的描述。他写道:“原来那既是天才的本质、也是美德和生命的本质之所在,我们称之为‘自发性’或‘本能’。我们把这种基本智慧叫做‘直觉’,尔后的教导则都是‘传授’。在那种深邃的力量,也就是无法分析的终极事实中,万事万物发现了它们共同的根源。因为生存感在静谧的时刻从灵魂里冉冉升起,我们却不知不觉;它跟万物,跟空间,跟光,跟时间,跟人不仅没有什么不同,反而跟它们合而为一,而且,显而易见也是从他们的生命与存在所产生的同一个根源上产生的。……


我们躺在无边的智能的怀抱里,它使我们成为它的真理的接收器和它的活动的器官。当我们发现正义、发现真理时,我们不主动做任何事情,而只是让它的光辉通过而已。” 这种说法是对基督教教义的改装和个人化的加工处理。通过直觉,我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真、善、美,并于超灵融为一体。在爱默生看来,自然是超灵的象征,超灵是有生命的。这种说法类似“万物有灵论”。所以爱默生主张,我们应该回归自然,接受超灵对我们的影响,在精神上成为完人。所以在爱默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自然的歌颂。


归根究底,超验主义不是一套能供人思辨的哲学体系;它更像是一套行动指南。这种行动指南,可以用他所说的“自助”来概括。爱默生在《论自助》中写道:“相信你自己。你内心认为真实的,对于所有人来说也是真实的。——这就是天赋。” “自助”意味着突破传统、习俗的束缚,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听从内心的召唤,发展和充实自我。这种说法类似存在主义。通过爱默生本人出色的口才和演讲技巧,他的思想形象了很多人,塑造了一种坚强、乐观的美国的国民性。所以直到今天,爱默生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很高。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5-11 04:46 , Processed in 0.5003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