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G点,简直就是妇科界的UFO

[复制链接]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G点,简直就是妇科界的UFO[color=rgba(0, 0, 0, 0.298)]

[color=rgba(0, 0, 0, 0.298)]Original
[color=rgba(0, 0, 0, 0.298)]Nichi Hodgson
利维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利维坦按:2005年,美国泌尿学协会(the 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的一份报告指出:“阴蒂的解剖学结构并没有预期得那样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有关它的研究一直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中世纪,阴蒂曾一度被认为是“魔鬼的乳头”,一旦发现女性拥有这一组织,便认定其身份是女巫。甚至到了19世纪,阴蒂也仍被视为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对于所谓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女性,有时会进行阴蒂切除手术。(studylib.net/doc/8339689/anatomy-of-the-clitoris---journal-of-urology--the)

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女性对于身体构造的认知早已今非昔比。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对于G点的争论中,有女权主义者将这种事物认定为男权想要再次插入女性身体的一种幻想……抛开这些观点不谈,科学角度上来看,G点是否是一个解剖学结构意义上的真实存在?至今也无定论。所以,就目前已有的科学研究,使得G点也薛定谔了……




文/Nichi Hodgson
译/夏夜夜夜
校对/一粒宸
原文/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7/may/10/do-women-have-a-g-spot-google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夏夜夜夜在利维坦发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类阴蒂解剖学结构真人大小比例的3D打印模型,由法国社会学家、独立研究员奥黛尔·菲奥德(Odile Fillod)设计。通过网址(odilefillod.wixsite.com/clitoris)可以免费下载。图源:The Atlantic

今天,在人们眼中,G点就是个“神出鬼没”的女性快感放大器,情趣玩具制造商和女性杂志都对其顶礼膜拜。但20世纪大多数时间里,作为一个解剖学结构,G点的存在一直模棱两可,这也奠定了它在人体解剖学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而它存在与否则取决于你相信哪些科学研究,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薛定谔的阴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德国妇科医生埃里克·格拉芬贝格(1881-1957)。图源:Jewish Currents/lawrencebush

和那些无心插柳的伟大发现一样,最先发现G点“存在”的,是发明宫内避孕环的德国妇科医生埃里克·格拉芬贝格(Eric Gräfenberg,G点也因此得名)。他在研究尿道对女性高潮的影响时,发现“在阴道前壁,围绕着尿道的部位有一处敏感带”,刺激此处会引发强烈的性欲和性高潮。
(vampirefacelift.com/members/wp-content/uploads/2018/02/Ernest_Grafenberg_1950_The_role_of_ureth.pd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贝弗利·温普尔。图源:Healthy Women

这一发现有可能为弗洛伊德及其阴道高潮理论正名,别的不说,仅此一点就应该引起轰动,但它却被彻底忽视了。直到30多年后,性学家贝弗利·温普尔(Beverly Whipple)才让G点重回大众视野。某些女性称自己在高潮时伴有排尿现象,温普尔在分析这些女性提供的报告时发现了格拉芬贝格的研究。1982年,她在美国电视节目上宣布她发现了G点,当时人们将其称为“温普尔痒痒点”(the Whipple Tickle)。不久之后,“薛定谔的阴部”之谜横空出世,让美国人既困惑不安,又深深着迷。不过英国人早已受到《论坛》杂志(Forum)启蒙。这本两性科学期刊出奇地严谨,上世纪70年代,很多英国人的性教育都靠它。

温普尔的著作《G点:重新探索女性高潮》(The G-spot and Other Discoveries About Sexuality)问世后,无数女性和专家站出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关于这个终极敏感带的研究。性教育先驱黛博拉·桑戴尔(Deborah Sundahl)写书向女性普及尿道旁腺的相关知识,展示潮吹的强大作用和魅力。桑戴尔认为,女性都能学会潮吹。从教学初期开始,她就反复提到温普尔的“G点地图”——阴道壁前部的11点到1点方向之间。

一直以来,G点的迷人之处都在于,那些相信它存在的女性在描述G点高潮时都言之凿凿,将其称为更加绚烂深入、全情投入的极致高潮。

与温普尔和桑戴尔刚刚掀起讨论的时候相比,现在我们能肯定的是,某些女性体验的强烈高潮快感并非源于阴蒂,而是来自某个区域。但该区域的大小、位置和构造依然成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或许正是因为女性生殖器外观太过低调,认识G点才困难重重。”图源:Research Gate

但在2010年,伦敦国王学院研究人员在《性医学期刊》(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上发文,想一举攻克“G点到底在哪儿”这一难题。据推测,双胞胎的身体构造完全相同。因此研究人员选将其为实验对象,打算借此锁定G点的位置。
www.jsm.jsexmed.org/article/S1743-6095(15)32843-5/abstract)

然而,实验结果令人一头雾水。同时反馈G点存在的双胞胎只占少数。但研究者发现,有G点的女性更加开朗外向;在两性关系中满足感更强的女性,G点受到刺激的可能性更大。这到底能否说明G点不在生殖器上,而在大脑中呢?毕竟男性也没有能和阴茎同等重要的身体构造……

有趣的是,性医学领域的女科学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G点,却被一个男科学家否定了。阿米契·基尔切夫斯基(Amichai Kilchevsky)在《性医学期刊》上发文,他明确指出:“毫无疑问,G点这个独立的解剖结构不存在。”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1743-6109.2011.02623.x)

对女性性行为来说,这还不是自夏娃偷食禁果以来最糟的消息。基尔切夫斯基解释说,G点或许不存在,但阴道前壁的敏感度确实可以增强。也就是说,某些女性描述的强烈G点高潮的确不是凭空想象,但这种感受不是来自某个非同寻常的解剖学结构,而是一整片潜力无限的区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The Globe and Mail

目前某些科学家认为,将G点看作阴蒂的延伸更为准确,其中就包括基尔切夫斯基、拉奎拉大学的研究团队和澳大利亚的泌尿科医生海伦·奥康诺尔(Helen O’Connoll)。现在G点高潮据信源于阴蒂、尿道和阴道共同构成的CUV集合区(the clitoral urethral vagina complex,CUV complex)。阴蒂由向阴道壁延伸的“球体”构成,阴蒂腺也布满上至尿道附近,下达外阴底部的神经末梢和感受器。

如果CUV集合区这么重要,我们为什么用了这么长时间才发现并了解它?将否认G点和女性极致高潮的存在上升到父权诡计的高度是否小题大做?也不尽然。

早在2006年,奥康诺尔就告诉BBC,阴茎早早就成了科学研究关注的对象,而关于女性生殖器的研究近年来才慢慢兴起,究其原因,是因为阴茎更加显眼(发现女性的敏感带范围如此之广的正是奥康诺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于G点的炒作基于这样一个事实:阴蒂的解剖学结构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很多。图源:维基

为什么了解G点这么困难?为什么尽管科学研究一再证明CUV综合区的确存在,某些女性仍然无法通过刺激此处激起性欲?男女生殖器的外观差异或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男人只要低头一看就知道自己兴奋与否,女人则需要解读来自身体内部的微妙感受,但她们又做不到万无一失。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女王大学的梅瑞迪斯·奇弗斯(Meredith Chivers)就发现,女人时常误解自己的生理反应。
(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08-009-9556-9)

或许这也能反过来解释为什么双胞胎对性和身体的看法一致,却对G点是否存在产生分歧。毕竟性兴奋不能概括成“放松心情+以特定方式刺激身体=愉悦的性快感”这种简单公式。不然我们早就破解G点之谜了,至少比《欲望都市》里的夏洛特和她的“狂暴兔子”震动棒开悟得早。

综上所述,CUV集合区确实存在,刺激此处也能给众多(但并非全部)女性带来快感。其实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女性性兴奋的深度和广度,将快感统统归功于一个神秘的“点”似乎略显无趣。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10-31 20:48 , Processed in 0.3219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