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论坛

标题: 美即不美 [打印本页]

作者: Arcman    时间: 2020-6-28 14:32
标题: 美即不美
美即不美


关于“美”,古之今仍,更迭时变,没完没了。概言之,皆乃美“形”之议,绝非美“质”之说。“美”何故?何其来?唯象乎?唯念乎?芸芸……


何为“美”?
简言之:“美”非真,亦非实。


常言下的“美不美”,通常无关于事物的原生状态,而是由朴素的内在心仪所排择而决的。换言之,任何个体关于“美不美”的基本判定,首先是本能或直觉的判定。这种关于“美”的心因效应,即“审美”。

所谓审美,不过是人们求真求实的身心效应罢了。


何以为其然?

很简单,两个层面所决然,无一例外。


一、原发性——审“美”心因层面。
二、继发性——审“美”行为层面。

显而易见,审美并非“美”。审美本身回答不了“美”之根本这一问题。通俗地说,审美即见仁见智。


何故?

各自心因“土壤”的迥异性所致。



何曰心因土壤?

种属特征、
原生家庭、成长经历、人生经验、知识积累、人文环境、自我修为等等诸多因素的叠加而共筑了每个人所独属的心因“土壤”。这种“土壤”也是“先天的”和“后天的”个体化合成。个体的“土壤”之间,仅可相互参照、比对、比较,但绝不可能被相互取代。任何个体之“土壤”,其实也就是该个体关于“美”的必然性原发基础。

所谓“原发”,更直接的意义是那些“先天的”对“后天的”规定性。或说本能性的。例如两性相吸。
所谓“继发”,更直接的意义是那些“后天的”对“先天的”觉悟性。或说理性的。例如艺术创造。


着重聊一下“原发”问题。

相对于美的同一性而言,这些个体化的土壤没可能长出“一模一样”的花儿来。

但相对于美的统一性而言,这些土壤都可能长出“千差万别”的花儿来。

这就有点“小”意思了!

如若想求得一模一样的“美”,绝无可能。但如若想求得千差万别的“美”倒是常态。任意个性之美都是纯然的“独美”,但所有“独美”放在一起的话,“独美”不美。换言之,真实之“美”乃相对“美”。

故之:美即不美。


周末小侃







作者: Hufeng    时间: 2020-6-28 17:57
大美之文章!阐幽释微 ,鞭辟入理,振聋发聩,石破天惊!




欢迎光临 弧论坛 (http://arci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