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论坛

标题: “形态形成场” [打印本页]

作者: Arcman    时间: 2017-12-22 23:01
标题: “形态形成场”
“形态形成场”


同意此类观念。


简单地看也知道,生物组织的形态都是天然原生态。为什么会导致原生态的相似性呢?相信他们遵守某种全息性的形态学规则。联想到电态体现出最基本的能“流动”性,所以,电弧旋之间弧簇化的原初设计者——弧性,也构筑起了自然形态学的本底。

大至星球、星系,小至细胞、病毒,其万千形态也不出于弧性原则之下的簇化构造,而中间起着唯一主导性关联作用的,无外乎电态。简言之,电态乃形态之母。电性流布是形态形成的基石。

打个比方,海水拍打岸石,久之岸石就被“塑形”了。形成何种具体的形态,是由海水反复冲刷的分布路径所引导的。海水好比是能,浪拍好比是能量。电态流布也是如此,能流路径总是趋于最低能阶化的,在不断地重塑中保持着其原生形态,就是物质续存(特别是生物体)的本质。

-------
谢尔德雷克提出,在活细胞之间存在着某种信息传递的方法,它携带着这些信息,而主流科学忽视了这一点。这个途径被称为“形态形成场”。

《小白鼠跑迷宫中的“形态形成场"》





欢迎光临 弧论坛 (http://arci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