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痒的机制

[复制链接]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0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痒的机制

Original 糖兽
原理 Yesterda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瘙痒——一种几乎人人都体验过的感觉,在学术上,它被描述为是一种由外周感觉神经元传递的能触发想要抓挠欲望的不舒服感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介质会被释放进入皮肤的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类型中,激活那些些特定的外周感觉神经元,从而造成瘙痒。

瘙痒可分为急性慢性。科学家认为,急性瘙痒是一种有可能帮助我们清除刺激皮肤的东西的保护性反应;慢性瘙痒并不能起到这种保护作用,而且它有可能是病理性的,比如特应性皮炎(也称为湿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等,就都是慢性瘙痒的例子。

慢性瘙痒对人的生活质量能产生严重影响,以特应性皮炎为例,瘙痒现象会加重疾病的症状。在美国,就约有960万儿童和1650万成年人患有特应性皮炎。然而,尽管科学家对于能引发想要抓挠欲望的瘙痒感已经有了很多了解,但对于慢性瘙痒仍存在许多谜团。我们尚不清楚是什么样的机制激活了神经元从而导致了这些慢性瘙痒,并且对于慢性瘙痒症状也急需更有效的疗法。

现在,一项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分子途径,为急性和慢性瘙痒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呼吸道和炎症疾病教授K. Frank Austen是这项新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他的团队专注于研究导致过敏性炎症的分子成分。在数十年前,Austen就开始研究一种名为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2(CysLT2R)的分子通路。免疫学家Isaac Chiu是这项研究的另一位通讯作者,他专注于研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为了分析可能引发慢性瘙痒的分子机制,理解瘙痒的起因以及瘙痒与神经元之间的关联,两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决定合作,并在小鼠身上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在实验设计中,他们在小鼠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寻找与瘙痒有关的基因活性。结果发现在背根神经节中,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2具有很高的表达。接着,在人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了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2的高表达。这使得他们开始将分析的重点放在分析这种受体在瘙痒信号传递中的作用上。

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发现激活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2可以引发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小鼠产生瘙痒感,但实验中的其它小鼠则不会。此外,他们还发现,缺乏这种受体的小鼠瘙痒症状更轻。这些现象都表明,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2在引起瘙痒和导致特应性皮炎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或将可以成为治疗顽固的慢性瘙痒病症的新靶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能促进慢性瘙痒治疗的改进。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2是否将会成为治疗慢性瘙痒病症的新靶点?研究人员介绍说,我们已经有了以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1(CysLT1R)为靶点的白三烯抑制剂——孟鲁司特(可被用于治疗哮喘,但不能缓解瘙痒),但仍缺乏已经过临床批准的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2抑制剂。虽然靶向这些受体有可能是治疗炎症性瘙痒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在一种抑制剂被开发并在人体内进行试验之前,新靶点能否用于治疗患者仍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Austen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白三烯,这类来自于白细胞的脂质分子与过敏和炎症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这次合作所得到的结果,他表示免疫系统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了解神经的参与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这也是炎症研究中缺失的一部分。因此,将神经科学与炎症等领域联系起来,对于理解如引发慢性瘙痒的分子机制等问题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创作团队:
编译:糖兽
#参考来源: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21/04/study-offers-new-clues-about-what-causes-persistent-itch/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13/e2022087118
#图片来源
封面图:Kristina Nor / Pexels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10-31 20:47 , Processed in 0.3633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