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种糟糕的情况几千年来从未发生过,北极的一些异常令人震惊!

[复制链接]

5910

主题

6607

帖子

7167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8 0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种糟糕的情况几千年来从未发生过,北极的一些异常令人震惊!

瞭望智库
[color=rgba(0, 0, 0, 0.298)]Yesterday



  • 北极正在发生剧烈变化,
  • 仅仅在过去三年,
  • 很多关于北极的记录已经被打破了,
  • 其中一些异常令人震惊。
  • 观测数据揭示了比预测更严峻的现实,
  • 我们模拟的结果
  • 似乎远远低估了北极正在发生的变化。


文 | 珍妮弗·A·弗朗西斯
翻译 | 陈阳
本文转载自《南方周末》旗下微信公众号“千篇一绿”(ID:greennews),原文首发于2018年8月7日,整理自中文版《环球科学》,原标题为《北极气候剧变,一些异常令人震惊》,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气候危机下的格陵兰岛。2016年夏季,格陵兰冰盖的总量达到了自2002年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值。(东方IC/Barbara Dombrowski/图)


2003年,包括我在内的25位科学家似乎对北极的变化产生了某种顿悟。当时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邀请我们到蒙大拿州的长空之乡(Big Sky)参加一次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在开展关于北极的研究,但侧重点仅仅局限在各自研究的几个问题上。

当共同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进展后,大家惊讶地意识到:我们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研究北极,但是这些不同的方向和内容所带来的进展存在着内在联系,方方面面的变化都能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北极的整个气象环境系统正在朝岌岌可危的方向演变,并且,阻止这种变化趋势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

在此前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我们得到了令人震惊的结论,当然这个观点也极具争议性:以目前的变化速率推算,在一个世纪以内,北冰洋就有可能在某个夏季出现海冰全部消失的情况,这种情景在过去几千年来从未发生过。现在,我再次感到震惊,因为北极在夏季出现零冰层的现象很有可能在2040年前就会发生,这比我们十多年前的预测足足提前了60年。

北极正在向着科学家预想的情况演变,但是变化的速度将比最激进的预测还要快。而近期在北极发生的一些现象也是前所未有的,很多保持了几十年的纪录被打破,其中包括夏季海冰的消失程度、冬季海冰的减少量、北极气温升高的速率和北极地表的融化等等。

这样的趋势会给世界带来严重后果。在12.5万年前,北极的气候曾经出现过比现在稍微偏暖的情况,当时的海平面已经比现在的状态高4到6米了。一旦海平面达到这个高度,将会彻底淹没迈阿密、新奥尔良、弗吉尼亚海军基地、纽约的大部分地区,像硅谷、威尼斯、伦敦等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城市和区域也会惨遭水淹。新的研究表明,北极快速增暖也可能使高空西风急流偏离原本正常的轨迹。这会导致灾害性的天气持续更长的时间。

北美、欧洲中部和亚洲地区都会受到影响,几百万人口也会受到热浪、干旱或者风暴的持续侵袭。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冰洋南部的浮游生物正在大规模增长,这可能会导致维持当地商业渔业所需的食物链遭受破坏。当海冰大量融化以后,也会让体量巨大的淡水涌入格陵兰南部。这可能减缓墨西哥湾暖流的流速,进而导致大西洋东西两岸大陆上的天气趋势发生显著变化。

可是,是什么导致了北极出现如此严峻的变化?

1
“永久性”极冰消亡?



北极地区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

对于整个地球气候系统而言,北极就像是“煤矿中的金丝雀”(多年前,煤矿工人把金丝雀放入井下,检验矿井中有无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过去几年中,一连串被打破的纪录成了坚实的证据,验证了过去几十年间令人紧张的气候模拟结果,而这也刚好切中了北极变化的要害。麻烦的是,观测数据揭示了比预测更严峻的事实,我们模拟的结果似乎远远低估了北极正在发生的变化。

仅仅在过去的40年中,北冰洋夏季的海冰面积就已经萎缩了一半。全年的海冰体量也在逐步下降。目前的体量仅为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四分之一。科学家原本推测,至少要到本世纪中叶,北极海冰的体量才会减小到如此低的程度。

夏季海冰之所以快速消失,可以归咎于反馈效应(一种可以将原来比较小的变化迅速放大的恶性循环)。例如,当少量额外的热量融化了大洋表面洁白光亮的海冰后,更多颜色较深的海洋水体就会暴露在外,这会导致被冰面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明显减少,换句话说,海表将会吸收更多的热量。被海表吸收的热量会继续加热该区域,融化更多的海冰,导致变暖进一步加剧。

在北极地区,冬季没有光照,但另一种反馈机制却会发挥作用。通常,漂浮在北冰洋海面上的海冰就像一块巨大的隔热板,阻挡了海洋中的水汽和热量向大气中输送。海冰减少后,更多的热量和水汽就会逸散到大气中,加热大气,延缓海冰的生成。在计算系统作推测时,整个模拟的过程往往会大幅低估海冰消失的速度,从而导致对未来变暖速率的估值偏向保守。

除了正在消失的北极海冰之外,另外两种“永久性极冰”的快速减少,也让我们和其他研究极地环境的科学家彻夜难眠。

其中一种是多年冻土,这种冻土本来应该全年都维持着冰冻状态,但现在它们开始消融了。建在多年冻土上的建筑物逐渐垮塌,生长在冻土上的树木在倒下,道路也开始弯曲变形了。当冻土封冻了几千年的有机质被释放出来后,细菌就会把它们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在有氧环境下)或甲烷(无氧环境下)。北极地区的多年冻土中,碳储量大约是目前大气中的2倍,因此多年冻土的大规模消融会给全球变暖的进程带来极大的影响,反过来,这个过程又会进一步加速冻土消融。很遗憾,目前计算机模拟并不能准确地还原冻土消融带来的影响,因此,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的预估严重低于真实进程。

第三种永久性极冰是在陆地表面结冻的水体,包括冰川和格陵兰地区庞大的冰盖,它们厚度可以在千米以上。与海冰融化产生的间接效应不同,这类极冰融化形成的径流在进入海洋后,会直接抬升海平面的高度,给全球所有沿海区域带来可怕后果。

2016年夏季,格陵兰冰盖的总量(通过卫星观测其对地球重力的影响来测算)达到了自2002年有卫星观测纪录以来的历史最低值。同时,这一年的冰盖总量也低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用其他观测手段观测到的冰盖量。一份最新的研究表明,格陵兰地表冰盖加速融化与海冰减少导致的变暖也有紧密的联系。

2
暖湿的大气



海冰的减少和北极地区快速升温还产生了其他深远的影响。这两种变化会共同改变大气上层的风,从而将额外的热量和水汽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北极。2012年,格陵兰地表冰层融化就是由于大气中一直维持着异常强盛的高压脊,也就是所谓的阻塞高压。阻塞高压不仅从南方带来了热量和水汽,还带来了北半球山火燃烧后的灰烬和颗粒。这些灰烬颗粒会令冰和雪的表面变暗(会降低冰层和雪面的反射率),导致冰雪表面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加速融化。这又会形成我们之前提到的恶性循环。

近几十年来,阻塞高压在格陵兰地区附近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了,夏季时尤为明显。从另一个侧面来讲,阻塞高压活动的增加,或许可以解释冰盖加速消融的现象。在当地,2016年夏季冰量的减少幅度可以排到有记录以来的第三位,仅次于2010年和2012年的海冰减少。我和同事们的最新研究表明,阻塞高压的频繁发生极有可能与全球变暖紧密相关。然而,计算机模拟还是很难比较真实地再现阻塞高压形成和崩溃的过程,因此也很难预测阻塞高压未来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北极的其他变化同样非常奇特。在过去两年的冬季里,北极点附近连续发生了破纪录的热浪事件,并且一次比一次偏暖。海冰的减少和变薄是部分原因,二者会导致海洋的热量更容易进入大气。高空西风急流的南北摆动也会将大量暖湿空气输送到高纬度地区,这些暖湿空气的量也一次次地突破了记录。

科学家往往很容易忽略额外的水汽产生的影响。首先,水汽是一种温室气体,在北极干冷的大气环境中,即便额外增加微量的水汽都可以阻止大量的热量向外散逸。而且这些水汽在凝结成云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凝结潜热,进一步加热大气。最后,云量增多会使更多的热量被困在云层下方的低层大气中,从而成为导致北极加速融化的另一种诱因。

3
更多的极端事件



从历史上看,目前北极的变化是人类经历过的最剧烈的一次。鉴于事实已十分明显,大气学家正在试图弄清北极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有针对性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在所有问题中,最明显的影响是沿海地区可能遭遇洪灾。根据“忧思科学家联盟”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年内,美国大约有170多个沿海地区会定期受到洪水的侵扰。到本世纪末,如果各个国家依旧我行我素地排放二氧化碳,多数沿海大城市将经常遭受洪水的袭击。这份特别具有前瞻性意义的报告刚好是在哈维飓风、厄玛飓风和玛利亚飓风到来之前的几周发表的。相继到来的三场飓风也让当季成为美国历史上受灾最重、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飓风季。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北极地区低层大气变暖可以影响对流层高层的西风急流,这种影响甚至可以到达平流层,那里恰好是形成环绕北极的涡旋风的地方。在蜿蜒的急流中,急流北侧的脊和南侧的槽会产生高压和低压中心,也就是我们在天气图上看到标记着字母“H”和“L”的地方。

急流的蜿蜒运动控制着北半球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不过,如果蜿蜒运动的幅度太大,频率太高,我们将会在数以十亿人生存的地区见到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因为蜿蜒幅度较大的急流从西至东移动时,速度会减慢,这会使急流触发的天气现象在对应地区停留的时间变长。比如,连续不断的热浪、持续性的强降水等等,就像在2017年8月袭击了休斯敦的哈维飓风一样,它就是移动缓慢的飓风。此前,加利福尼亚州曾经历了异常强烈的山火季,这也跟蜿蜒运动有关。

急流的大幅度波动和北极的强烈变暖可以使极涡(在极地高空,为了保障在空气收缩下沉后质量依然连续,空气会向下沉区汇合,并在高空形成一个低压性质的涡旋,这个涡旋称为极地涡旋,也就是极涡)活动异常,这会造成封冻时间延长或者暴风雪时间延长。2018年1月初袭击美国北部地区的持续性严寒就是此类影响的一次实例。极涡的崩溃同样可以造成急流在南北方向上的大幅度摆动,这会将大量的暖空气输送到阿拉斯加甚至比这里更偏北的地区。因此,又会让相关地区出现不可思议的冬季热浪,并通过之前提到过的反馈机制加速北极变暖。一些研究表明,北极变暖与急流蜿蜒的形态密切相关。当然,其他研究则认为将二者联系起来的证据并不充分。

北极快速变暖很可能显著地改变陆地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事实上,这种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当海冰缩减后,浮游生物开始出现在一些高纬度区域,它们在原本过于寒冷的地区和季节里逐渐繁盛起来。这会吸引低纬度的鱼类向北极水域聚集,低纬度地区的鱼类资源则会大大减少甚至消失。

春天时,高纬度地区融雪时间提前已经导致当地的苔原提前变绿,虫卵早熟。迁徙的鸟类原本会通过白昼的长短变化、植被变绿的时间以及昆虫的活跃期来判断季节的变化,但是,提前变绿的苔原和提前孵化的昆虫会令在高纬地区觅食的鸟类面临障碍,因为它们抵达的时间很有可能晚于最合适觅食的时段。

与此同时,北极地区的居民也感受到了北极变化的影响。海冰的融化使他们无法在传统的打猎地区狩猎。原本受到沿岸海冰保护而免受海浪侵蚀的居住地也出现了问题,这些地区在海冰消融后都受到了大浪侵蚀的威胁。更麻烦的是,一些大国和大型商业公司开始涌入北极,试图获取海冰融化后带来的自然资源,他们会抢夺宽阔富饶的海床,进而造成国际关系紧张。

每当持久的极端天气在部分地区肆虐,或者关于北极的一些纪录再次被打破时,各位科研人员在长空之乡会议上展示的进展就会在的我脑海中重现。现在,就连我的邻居们都开始关注和谈论北极的变化了。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北极冰的消失和急流突变等问题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引发变化无常的天气现象。

或许,曾经的北极可能会显得无情,但总体来说是稳定的。现在,北极变得更加阴晴不定,甚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它所经历的这些变化很有可能是不可逆的。进一步需要追问的是,这些影响是否可以避免?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不是简单地“是”或“不是”。因为气候系统的响应滞后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攀升的速度,并且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生命周期很长,所以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可以对未来的气候系统造成影响。但是,如果人类很快做出响应,迅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研发能够从大气中提取碳的方法,那么未来北极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还是有望降低。

虽然目前两种减缓温室气体的方法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对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来说,我们的贡献还是太小,甚至可以说有些为时已晚。现在,我们正航行在未知的海域里,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随时准备好应对极端异常情况。

拓展阅读

32℃!北极圈附近到底应该什么样?
北极的夏季越来越热,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地球的回暖并不是这一两年或这几十年才出现的事情。

文 | 段煦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学报》旗下微信公众号“科学网”(ID:sciencenet-cas),原文首发于2018年8月5日,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30日下午2点30分,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班纳克地区(大概位置在北纬70°,东经24°附近)都测到了32℃的高温,而该地区周末两天也都分别达到31℃和30℃。

班纳克地处北欧顶端,高于北极圈下缘560公里。此外,挪威西部的峡湾地区也在近日飙上33℃高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很多人认为,北极大部分地区的画风应该是这样的

以上,是这近一两天内,被国内新媒体大加评论和演绎的新闻主体,以其衍生出的“北极圈温度已突破30℃,背后隐藏的原因令人细思极恐!未来,可能谁也逃不掉…”、“北极圈罕见32℃高温,在我们有生之年,或许再也看不到北极熊了”、“北极圈32℃,这个地球的空调正在瘫痪”……

在常人眼里,32℃与印象中冰天雪地的北极,似乎不着边际,但在北极地区做连续观察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们的眼中,32℃的记录,好像来得倒是并不那么的突然。

外媒新闻中所关注的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西北角的挪威西-北部海岸,包括峡湾区(北纬60°附近至66°34′即北极圈地区)和挪威北极地区(北纬66°34′至北纬71°附近欧亚大陆最北点)。

巧得很,以上描述的这些区域均在我们2016至2017年间,三次北极考察的工作区内或与之相近的地区,因为我们的工作面正好从北纬60°的峡湾区南缘到北纬69°40′的挪威北极地区,和新闻中重点描述的32℃气温观测点——北纬70°附近的班纳克非常接近(相距不到1个纬度)。

虽然我们的相关工作还在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关怀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目前可以先拣一些手头上的一般资料照片发出来,力求让大家对近期这一区域的情况有一个“身临其境”的了解。

1
莫舍恩地区
(北纬65°东经13°,距极圈还有“最后1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非常温暖的冰川融湖(你看周围的植被,可不是近年来才融出来的哟),四周是以桦木科和杨柳科构成的阔叶林,以上是欧洲云杉构成的针叶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接近北极圈的花海,这些黄色的花几乎都是株高30cm以上的蒲公英和毛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边海拔400m左右的牧场上发育有株高15-20cm左右的禾本科牧草草场,可饲养不十分耐寒但出肉率非常高的海福特牛,它们的腱子肉弹性十足,特别适合煎制三分熟的牛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耐冷凉而不耐寒冷的食用大黄生长被种植在山间,它的叶柄可以吃,是酸苹果味儿的,当地人拿它做果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好吃的茶藨子硕果累累,这里距离北极圈还有最后百公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晚间遇到驯鹿北欧亚种,在平均株高10-30cm高的草地上休息

2
挪威北极圈地区(北纬66°34′及内缘附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盛夏季节的柳兰盛放出娇艳的花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苔原上现果的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它们是棕熊最喜欢吃的水果,味道和蓝莓差不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你不看屋顶上标识的纬度,你能想象出这掩映在高草与矮树丛中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北极圈中心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进了北极圈你以为该冷了是吧,不,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这里十分温暖湿润,夏季出现30℃以上的温度不足为奇哟,你看这欧洲赤松长得多好,这样的森林可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进入北极圈以北70公里,你能感觉这里是北极吗?这里的牧场也不是近几年才有的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博德,进入北极圈以北已经将近1个纬度了,除了远处高山上有积雪,海边的森林、牧场依然十分青翠

3
罗弗敦群岛地区(北纬68°东经1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里是美丽的罗弗敦群岛中部,北纬68度多一点儿,进入北极圈都1°多了,远处冰斗里的冰川可不是近些年才融化干净的哟,剩下的一点点白,那是冬天的积雪。你再看这里,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一个也不少,咱们到林下看一看,不知有多丰富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在这里测量柳兰的株高是50cm,咦,这是北极人的日常装束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喜欢大太阳的东方罂粟(观赏植物)在罗弗敦群岛盛放,背景都是北极地区特有植物
4
特罗姆瑟地区(北纬69°东经1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里是罗弗敦群岛去往挪威北极城市特罗姆瑟的路上,北极圈以北2°多,路边在盛花期的柳兰高度超过60cm,森林以欧洲云杉与欧洲赤松构成的针叶林为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北纬69°多一点的挪威北极地区最大城市——特罗姆瑟郊区,你看这里草高林密的样子,给萨米人驯养的驯鹿以丰富的口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里已经接近我们工作区的北缘了,北纬69°半还多,公路边的树木依然葱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我在这接近北纬70°线附近找到了什么,是珍贵的兰科植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同样在这里,进入北极圈都3个多纬度了,一只蛎鹬在花草树木间享受和暖的夏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到北纬69°的特罗姆瑟市,有人居住的大城市更热,你瞧,夏日的北极之城,远处,林木森森,近处,芳草萋萋

来,我们做一个小结。

众所周知,地球的两极,南极比北极冷,南极地区是一片被寒冷海流完全隔绝的无常住居民大陆;而北极地区则是被周边全是有发达国家“居民区”的大陆包围着的海洋,海水本来就暖和,而测得高温的地方长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就更加的暖和。

这几年,附近极圈周边盛夏季节达到26℃到30℃的时候很多,如果有热浪来袭,恰逢中午,天气又特别好,太阳当头照,出现个32℃的高温,还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当然,我们要把这个数字记录在册,然后去想更为长远的应对策略。

而“细思极恐”、大惊小怪、言辞过激的舆论,则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其他社会问题。

北极的夏季越来越热,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地球的回暖并不是这一两年或这几十年才出现的事情。

这是她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距今1万年以来,我们的地球母亲,终结了她被称作“第四纪冰期”的“人生阶段”,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间冰期”,冷了200多万年的她,逐渐开始变得暖和了起来。

然而,直到现在,还远没有达到她孕育生命以来最和暖时期的温度,因此作为她的孩子,该如何正视这样的事实,努力改变我们自己的生存方式,因势利导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才是摆在我们眼前最现实的课题。

( 图片内容除作者本人照片外,均为作者本人摄影)

总监制:金风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谢芳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11-20 10:30 , Processed in 0.4235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