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与脉轮一起围绕和贯穿在身体周围,而脉轮被认为是“生命力的中心”或能量的漩涡。本文对脉轮的概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综述,概括了目前国外学者的一些研究和视角,希望能供相关领域的人士参考。但所综述的观点并不全面,也不能完全代表我们自己的科学观点,敬请知悉。
正如之前的文章所述,辉光的每个层相互渗透的。而在几个特殊位置上,会表现出漩涡的形式,使层与层之间可以交换能量和信息,这些位置即为脉轮。对于超视觉人士来说,它们有时会表现为旋转的轮。此外,经络中每个穴位也表现为小脉轮,这是一个与外部世界交换精微能量的入口。例如,手掌中心的劳宫穴可以用于传输“气”。
在梵文里,脉轮(chakra)的意译是转动的轮子。辉光与脉轮一起围绕和贯穿在身体周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分层系统,它的外观因人而异,甚至会随着人的健康、活动和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实时变化。下图左侧展示了最低的两个辉光层次——以太层和星体层的脉轮简图。
基于视觉描述的以太脉轮和其他生理机能。(Powell, 1925)(Leadbeater, 1927)
基于视觉描述的星体脉轮和它们在身体上的位置关系。(Brennan, 1987)
根据传统印度医学,人们相信脉轮存在于人类以太层的表面。脉轮被认为是“生命力的中心”或能量的漩涡,这些旋转的微小漩涡被认为是能量的接收和传递的焦点。不同体系中的术语和描述会有不同,部分是因为文化差异,部分是由于感知的变化。每个人处在不同的发展高度上,这会影响个体感知或读取这种能量的能力,这个系统对每个人所感知的内容施加了限制和过滤。此外,辉光和脉轮系统的很多部分都是高维度结构,这也使对它们的感知和描述变得更复杂了。西方最广为认可的体系是七个脉轮。
以太层中的脉轮是位于以太层表面的三维结构,与所对应的身体中的器官和神经复合体有一定联系。它们是:
1.脊柱基础轮/底轮
2.脐轮
3.脾轮
4.心轮
5.喉轮
6.眼间轮/眉间轮
7.头顶轮/顶轮
上图左侧展示了以太脉轮的简图,它们是身体中运载物理能量和精微能量的系统的一部分,还起到了肉体和高维度辉光层之间的交流作用。
除了在每个维度中作为控制中心,脉轮还是物理维度和星体维度、星体维度和因果维度之间的交换中心。通过脉轮,星体层中的精微生命力可以被转换成物理维度的能量。因此,可以将脉轮视为能量转换的媒介,可以转换两个临近维度的能量,也可以作用辅助身体和对应意识之间能量转换的辅助中心。
在超自然现象(例如辟谷,一个人可以在长期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存)中,能量从高级层面传递到物理维度是很有可能的。当它们向以太层,然后向物理层传递能量和信息的时候,脉轮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星体脉轮与以太脉轮有所不同。它们是四维的,由星体层的生命力构造的,与以太脉轮的位置大致相当,但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我们仅能感知到它在三维上的投射。以太脉轮不完全对称,而星体脉轮更具对称性,并且处于身体的中心线上。
上图右侧展示了星体脉轮的外观。在皮肤表面,它们延伸得比以太脉轮更远。下图展示了七个基本星体脉轮以及经脉(通道)的前视图,它们沿着脊柱围绕在一条中心线上。中脉(Shushumna)沿着脊柱直接向上。脉轮的转动似乎控制着左脉(Ida)和右脉(Pingala)中的流动。
本图展示了在星体能量层上的7个主要脉轮的传统位置和符号,以及三个主要的经脉或通道,都以印度(梵语)名字进行了标注。从下到上,脉轮依次是底轮/海底轮(muladhara)、性轮(svaclhisthana)、情绪轮/太阳轮(manipura)、心轮(anahata)、喉轮(vishudhi)、眉轮(ajna)、顶轮(sahasrara)。图中还展示了三个基本的垂直通道,左脉(Ida)和右脉(Pingala),它们沿着脊柱盘旋向上,中脉(shushumna,中央通道)沿着脊柱直接向上。(Motoyama, 1981)
最高的顶轮被认为是意识的脉轮,控制所有其他的主脉轮。它的作用类似于脑垂体,它分泌荷尔蒙来控制其他的内分泌系统,并且通过下丘脑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丘脑被认为在意识的物理基础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眉心轮(Ajna)位于双眉中央,或第三眼,与松果腺相连。眉心轮是时间、意识和光的脉轮。松果体是一个光敏感的腺体,它产生褪黑激素,它调节着入睡和觉醒的本能。它还能产生微量的迷幻化学物质二甲基甲胺。
(注:有些人认为松果和脑垂体与顶轮和眉心轮的对应关系应该进行交换)(Arthur Avalon)
喉轮(Vishuddha)位于脖子前方的根部,它负责沟通和表达我们的创造力。喉轮这个部位是身体不同频率的能量汇集与具体化的中枢。这个脉轮平行于喉内的甲状腺,它产生甲状腺激素,负责生长和成熟。
心轮(Anahata)位于胸腔凹陷处,与爱、平衡和幸福有关,它与胸腺有关。这个器官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它产生T细胞负责抵抗疾病,并有可能受到压力的不利影响。
太阳轮(Manipura)位于太阳神经丛部位,与能量、同化和消化有关,与胰腺和外肾上腺、肾上腺皮质所扮演的角色相对应。它们在消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食物转化为身体的能量。
生殖轮(Svadishtana)又名生产轮(Creative Chakra)或性轮(Sexual Chakra),位于腹股沟处,与情感、性和创造力有关。据这个脉轮对应于睾丸或卵巢,产生了生殖周期中涉及的各种性激素,这可能导致剧烈的情绪波动。
底轮/海底轮(Muladhara)也就是所谓的'根轮'(the Root)或'圣事轮'(Sacral Chakra),位于脊椎底部,直肠的后方。与安全、生存以及基本的人类潜能有关。这个中心位于生殖器和肛门之间的区域。虽然这里没有内分泌器官,但与肾上腺、肾上腺髓质有关,当生存受到威胁时,它负责战斗和逃跑反应。
脉轮与身体的活力和与生理和心理的相互作用相关。在神秘学中,Nadi(复数:Nadis)是一种能量通道,其中的prana能量流可以连接脉轮,目前还未被主流科学所接受。Nadis包括中脉(shushumna)、左脉(Ida)和右脉(Pingala)。Nadis被认为携带着一种叫做“prana”(梵语)的生命力能量,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应的概念是气。传统中医也针对人体建立了相似的能量系统模型。
每个脉轮都对应着一种特别的声音或“咒语(mantra)”,并对应着一种特有的几何形状,“具(yantra)”。通过冥想特别的声音(咒语)或内视形状(具)可以激活和加强响应的脉轮。
一个人通过集中精力于脉轮可以进入深度冥想状态,因此,可以超越自我意识,可以真正进入振动的领域,在这里没有其他物质存在,体验一个除了几何模式什么也没有的维度,“具”的世界。通过集中精力于一个特殊的具,一个人可以按照这套模式构思自己的意识。如果增加集中度,就能够激活具,意识能够逐渐占据它的象征形状。一旦经历完全的统一,意识就能够被解放。(Motoyama,1981)
按照同步宇宙模型,星体和更高层面是由所谓的生命力粒子组成的,它们在复合体的自轨道(高维度路径)中运行,相当于高维度有规律的几何模式。如果个体渴望把自身意识与这个维度进行耦合,个体的粒子(生命力)需要移进自轨道或与这些高级几何形式同步。“把一个人的意识放在高维度中”就是在高级层面与一个人的意识同步,这或许就是一种可能的物理解释。
这个行为可以通过与自轨道的频率或几何形状进行耦合来实现。一个具包含了一种连接到自轨道的几何结构空间模式,一个咒语包含了一系列耦合到自轨道频率的声音。
如果咒语使用的语言是古老神圣的语言(如梵语或希伯来语),效果会尤其明显,因为这些声音就是为这个目的设计的。意念聚集在声音或图形都能产生与对应的高维度自轨道图形一致的振动。用这种方式,意念可以进入所期望的高层面共振和同步中。
小结
东方哲学中理解的脉轮概念在西方主流医学科学中并不存在。在东方思想中,脉轮被认为是意识的层次、灵魂的状态,“证明”脉轮的存在就等于“证明”灵魂的存在。神秘主义者会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讨论这些形而上学的概念,作为他们自身内在经验的模型,当谈论“能量中心”时,他们通常谈论的是精微精神力量,这些力量作用于心灵和精神,而不是物理的电或磁场。
因此,脉轮存在的一直被假定存在于灵魂和精神之中。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脉轮也存在物理表现。许多人指出脉轮和内分泌腺体的位置和角色存在明显的相似性。事实上,这些腺体分泌的各种激素确实对人类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其中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人的心理或身体失衡。这些身体状态的变化是否对精神问题有影响,甚至在理论家中也存在异议。
Motoyama H. Theories of the Chakras:Bridge to Higher Consciousness[J]. Journal of Neurology, 1981, 242(7):437-442.
Life Force, The Scientific Basis: Breakthrough Physics of Energy Medicine Healing, Chi and Quantum Consciousness , Volume II of Synchronized Universe Series, Claude Swa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