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这是赛先生2017科普创作协同行动的第8篇文章。
撰文:唐华(南昌大学、维克森林大学联合培养神经科学博士生)
审校:严青(杜克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应该是普天下的恋人们最美好的愿望。尽管恋爱伊始大家都是真情付出,可是许多相爱的人最终却并不能走到一起。因此,人们往往很渴望知道彼此是否合适、爱情能否长久。古人无法自由恋爱,但成亲之前也必看八字以问姻缘。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迷信面相、星座,希望能窥破天机,找到自己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然而,这些举措似乎并不管用。近些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似乎给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线希望。
一、爱情相关的脑区
浪漫爱情,特别是初期阶段,总是伴随着一些特定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幸福感提升,渴望被爱,对恋人的强烈关注、思念和情感依赖,以及整个人变得精神焕发。脑成像的结果表明,恋爱初期的这些变化与参与加工奖赏、动机和情绪调控的脑区的激活相关,特别是腹侧被盖区、尾状核和伏隔核[1,2] 。这些脑区位于大脑多巴胺调制系统中(图1),是大脑“奖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经历过早期的热恋之后,浪漫爱情不仅与多巴胺通路中脑区的激活相关,还与腹侧苍白球、中缝核、丘脑、岛叶和前扣带回等脑结构的活动相关[3,4] 。这些脑区富含5-羟色胺[5] 、催产素[6] 和加压素[7] (图1),它们的激活通常被认为有利于维系依恋关系和社会纽带[3,4,8] 。
原来,我们的长久爱情正是由这几种激素所维持的。比如, 5-羟色胺调控着人类的情绪、精力和记忆力,能使促进我们产生愉悦情绪、抑制做出攻击性的行为等等。而催产素一直被称为“爱情激素”,被认为与共情、亲密关系等利于维持两性关系的行为相关[9] 。在草原田鼠中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催产素和加压素是使动物坚守一夫一妻制的主要因素[10,11] ,而且最近的一些证据也暗示,这两种激素对人类也有类似的作用[12] 。
(注:为了简便,这些调制系统都只绘制了其中的一部分通路。)
二、脑成像技术或可预测爱情能否长久
既然有证据表明不同阶段的浪漫爱情与特定脑区的激活相关。那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我们能否通过检测某些脑区的活动情况,来预测浪漫爱情是否能发展成为长期稳定的恋爱关系呢?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科学家扫描了12名陷入热恋大约半年时间的被试者[13] 。在被扫描的过程中,科学家向每一名被试者展示他们恋人的图片,同时要求他们回忆与恋人相处的经历。脑成像结果表明,参与这项研究的被试者的确都正与自己的恋人处于浓烈的爱恋之中(即图1所示的相关脑区会有特定的活动)。
40个月后,一半人的恋情仍在持续。根据大家是否还和恋人相爱,研究人员将当初的12名被试分成“恋爱组”和“分手组”两组,并对比两组被试者之前的脑部扫描结果。结果表明:虽然三年多前大家同样都处于热恋之中,但是他们大脑间的活动却有一些微妙的差别。而这些微妙的差别,似乎可以预测他们的爱情是否会长久。
研究人员发现,与分手组的人们相比,恋爱组的人们在恋爱早期想到自己的恋人时,尾状核尾区域的活动更为强烈。相反,与成瘾和寻求奖赏有关的脑区的活跃程度却更低(图2)。这些结构包括内侧眶额皮层、右胼胝体下回和右伏隔核。
研究人员同样对比了那些仍然与当初的恋人相爱的6位被试之间的大脑活动的不同。这些人被要对当前爱情的满意程度按1-7个等级给出评分。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评分,将恋爱组人员分成了对感情的“高评价”和“低评价”的两个小组。经分析,结果与恋爱组VS分手组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恋人们在热恋早期的后内侧眶额皮层和尾状核尾的活动越高的话,40个月之后这些还相爱的恋人对感情的评价越高。反之,前内侧眶额皮层、伏隔核和胼胝体下回的活动越高,则评价越低(图2)。
图2. 恋爱初期的脑部活动对比图。深蓝色表示:脑区越不活跃,爱情越能长久。对于依旧相爱的恋人们,浅蓝色表示:脑区越不活越,对感情的评价越高;红色表示:脑区越活越,对感情的评价越高。脑区名称:1、楔前叶;2、伏隔核;3、胼胝体下回;4、前内侧眶额皮层;5、后内侧眶额皮层;6、颞叶。
三、这些成像结果有何意义
以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浪漫爱情初期阶段的神经活动可以预测40个月之后情侣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和质量。所涉及的脑区则暗示我们:长期感情的维持和幸福程度不仅需要奖赏和动机机制的参与,也与恋爱初期双方的满足感、情绪、社交评价和认知控制能力有关。
尾状核尾被认为与对两性关系的满足感相关[1] ,是对爱情最敏感的脑区之一。有研究显示,一旦失恋,尾状核尾的活跃强度会显著降低(甚至比从未恋爱的人更低),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才会慢慢地恢复。反之,伏隔核活动的降低被认为有利于体会到满足感和维持恋爱关系[14,15] 。这暗示我们,在浪漫爱情的早期阶段,对伴侣的满意程度可能会影响之后关系的维持。
内侧眶额皮层在奖赏、情绪和行为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15] 。研究表明内侧眶额皮层可能是社会认知系统的一部分,强烈的活动反映了对伴侣的过度积极的评价[16] ,而较低的内侧眶额皮层活动则有利于恋爱关系的长期维持[15] 。同样,颞叶和楔前叶中某些区域活动的下降与缓和对恋人的批评和审判倾向相关[17] 。这暗示,良好的情绪调节和积极的社会评价对于浪漫关系的产生和维持都非常重要。
胼胝体下回的活动被证明会影响人类的情绪和自尊[18] 。该脑区的活动与我们吃巧克力时的满足感负相关[19] 。而且,这个脑区的活动与恋人对幸福程度的评价也呈负相关[15] 。这暗示,维持良好的情绪,以及在恋人面前适当的放低姿态或许也有助于恋人之间形成稳定和满意的关系。
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实验想法!虽然实验结果还需要今后更多的研究来论证。但依旧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启迪。试想,如果世界上有那么一台“真爱机器”,只要将相爱的两个人放到里面去扫描一下,就知道两人之间最终能否在一起,那该多酷啊!虽然这项研究还不能帮我们造出这样的“真爱机器”,但当叩问自己的爱情能否长久之时,我们或许可以从这项研究中找到一些值得参考的依据:
你和ta在一起的时候是否感到很满足?(尾状核尾、伏隔核:满足感)
你对ta的评价是不是太高了或者太苛刻了?(内侧眶额皮层、颞叶、楔前叶:社会评价)
你在ta面前是否能维持较好的情绪?(内侧眶额皮层、胼胝体下回:情绪调控)
你在ta面前是否能够适当的放下自尊?(胼胝体下回:自尊维持)
当然,我们的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即便你没有以上所列出的“可能有利于维持爱情长久的行为表现”,自己朝这些方向好好努力,你的大脑也是极有可能会回心转意的!
最后,愿天下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参考文献:
1. Xu, X., et al., Rewardand motivation systems: A brain mapping study of early‐stage intense romantic love in Chinese participants. Human brain mapping, 2011. 32(2): p. 249-257.
2. Aron, A., et al., Reward, motivation, and emotion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early-stage intense romantic lov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2005. 94(1): p. 327-337.
3. Acevedo, B.P.,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long-term intense romantic love.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12. 7(2): p. 145-159.
4. Bartels, A. and S. Zeki, The neural basis of romantic love. Neuroreport, 2000. 11(17): p.3829-3834.
5. Marazziti, D., et al., Alteration of the platelet serotonin transporter in romantic love.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999. 29(03): p. 741-745.
6. Schneiderman, I., et al., Oxytocin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romantic attachment: relations to couples’ interactive reciprocity.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12. 37(8):p. 1277-1285.
7. Dębiec, J., Peptides of love and fear: vasopressin and oxytocin modulat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amygdala. Bioessays, 2005. 27(9): p. 869-873.
8. Shaver, P.R., M. Mikulincer, and J.A.Coan, Adult attachment and the brai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10. 27(2): p. 210-217.
9. Hurlemann, R., et al., Oxytocin Enhances Amygdala-Dependent, Socially Reinforced Learning and Emotional Empathy in Human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0. 30(14): p.4999-5007.
10. Insel, T.R. and L.E. Shapiro, Oxytocin Receptor Distribution Reflects Social-Organization in Monogamous and Polygamous Vol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2. 89(13): p. 5981-5985.
11. Bales, K.L., et al., Oxytocin has dose-dependent developmental effects on pair-bonding and alloparental care in female prairie voles. Hormones and Behavior, 2007. 52(2): p. 274-279.
12. Scheele, D., et al., Oxytocin Modulates Social Distanc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2. 32(46):p. 16074-16079.
13. Xu, X., et al., Regional brain activity during early-stage intense romantic love predicted relationship outcomes after 40 months: an fMRI assessment. Neurosci Lett, 2012. 526(1): p.33-8.
14. Gautier, J.F., et al., Effect of satiation on brain activity in obese and lean women. Obesity research,2001. 9(11): p. 676-684.
15. Acevedo, B.P.,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reward, empathy, and affect. Clinical Neuropsychiatry, 2012. 9(1): p. 20-31.
16. Hughes, B.L. and J.S. Beer,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re modulated by motivated social cognition. Cerebral Cortex, 2011:p. bhr213.
17. Zeki, S., The neurobiology of love. FEBS letters, 2007. 581(14): p. 2575-2579.
18. Insel, T.R., Faulty circuits. Scientific American, 2010. 302(4): p. 44-51.
19. Small, D.M., et al., Changes in brain activity related to eating chocolate. Brain, 2001. 124(9): p. 17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