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物光子:毫米波与身体中的纠缠光子

[复制链接]

5909

主题

6606

帖子

7166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1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物光子:毫米波与身体中的纠缠光子

Original
2018-03-16
中和玄太
后现代科学技术


        毫米波频带在协调生命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生物光子在体内远距离通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生物光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综述,希望能供相关领域的人士参考。但所综述的观点并不全面,也不能完全代表我们自己的科学观点,敬请知悉。


        毫米波生物光子

        当电磁波穿过生物材料时,它们会在分子中产生振动,包括电效应和机械振动。在一定的频率上会使组织反射这种能量,其他频率会被它吸收。但是体内的特定结构能够很好地适应远距离无损地有效传递一定频率,从而充当了体内的“波导器”。

        如果频率太高,例如紫外频段,分子振动不够快,不足以以引起化学反应。如果频率太低,它的光子不能承载足够的能量引起化学或振动的变化。在这两个极限之间的频率范围对细胞间的量子交流来说是最重要的,包括用光电倍增管成像的可见范围的生物光子和降低到毫米波长场的生物光子,它们在体内远距离通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曾介绍过Sergei Sit’ko的工作重点展示了毫米波的远距离效应。他在经络系统中检测到了它们的存在,结果显示它们在穿越几英尺的过程中没有损耗。通过向穴位注入毫米波并在另外一个地方检测它们,试验显示经络系统能够充当“超级高速公路”,这些相干的生物光子信号会沿着它们流动。通过展示“丢失”和“微弱的”频率与特定疾病的相关性,试验展示了它们与健康生长之间的关系。他发现,每个人的毫米波谱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映射到了DNA上。因此,毫米波频带在协调生命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研究人员Devyatkov指出,因为毫米波在组织中的这种移动方式,它们在体内的波长比外面的短很多。当它们传播的时候,会使分子产生振动,导致了“生物声波”的出现。Devyatkov和Golant发现:

        “在一定的条件下,生物体自身会产生毫米波范围内电磁辐射,用于它们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外部的辐射效应在环境控制之下,对这些信号进行了刺激。大量数据确认了这个结论,这个假设成为了理论,医疗和生物学中的试验研究将其作为这种辐射的基础。

        他们发现了很多特殊的窄共振,在这种共振中,毫米波会影响生物过程,其中涉及到与极化脂类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在这种介质中信号的传播速度由声音和电子振动之间的耦合过程决定,所以这种传播速度比光慢很多。这使得体内的毫米波能产生非常小尺度的干涉图形,与非常小的结构产生相互作用。

       这个结论进一步加强了双层脂类组成的细胞壁充当了有效的波导器这个概念。Devyatkov指出,如果波长小一些,它会对一定尺寸的结构中的更多共振产生反应:

        “对应于每个共振,系统中存在特定类型的场分布,这决定了系统的状态。通过由不同频率的辐射激励(或同步)活的生物体中的系统,可以改变生物体的状态。相反,通过确定生物体产生振荡的频率,可以获得生物体状态的信息。”

        他认为通过利用物理系统测量的对毫米波的反应,可以检测很多共振频率,这些频率会对生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产生作用,并且它们对应着细胞膜中的不同共振。低一些的传播速度暗示细胞膜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共振。因为,细胞膜是进出细胞的重要通道,控制它的活动非常重要。
        根据Devyatkov所述,细胞膜中的传输损耗对于毫米波频带中的波是最小的,同时可见光的传输损耗就大得多。

        “这个结果意味着,一部分毫米范围(相当于平均波长的一小部分)的信息内容有可能超过了等尺寸的较高频率部分的信息内容。例如,光学范围内等尺度的部分频谱的信息内容要小大概100倍。”

        根据Frohlich和Popp所述,这些观察与生物分子的造型是一致的。Frohlich将它们描述为(1)单极模式的相干激发,意思是说分子上存在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离;(2)亚稳高度极化态激发;(3)来源于复杂过程的非线性极限循环振动。第一种类型展示了对应毫米波的频率规律,它们是远程频率可选择性的相互作用。第二种类型与独立分子的形状有关,形状的变化对应着生物光子的吸收量。正如Devyatkov所指出的,毫米波辐射对于细胞间的交流是最有效的频率。

        身体中纠缠的生物光子

        为了解释远距离治疗,有好几个研究者都提出了“纠缠光子”模型。这个理论建立一个假设:传统量子理论能够解释超自然现象,它们基于“纠缠光子”的观点。

        典型的纠缠光子试验会利用基本的量子原理。在一个耦合量子态中产生了一对粒子,这对粒子的总体状态是已知的,但每个粒子的状态是未知的(见下图)。当一对光子被发射出来时,这对光子的极性状态或自旋状态是唯一且确定的,但每个光子的自旋是未知的。这个状态被称作为纠缠态。然后让两个光子在不同的方向发射出去。或许是几英尺远,或许是数光年。如果两个光子中的一个的自旋状态被测量设备检测到,我们就能立刻知道另外一个光子的状态。它们两个的自旋加起来一定等于总状态,这是已知的。所以根据这个结论我们能够立刻知道远方的物质的自旋状态。一旦其中一个自旋是已知的,另一个就能够确定,所以不再存在不确定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光子纠缠试验的简要描述。通过不同方法制造了两个光子的耦合态,所以光子对的总体自旋(或其他参数)是已知的,但每个光子的自旋是未知的。光子会从它们的混合点往不同方向上传播。当其中一个被检测器#1检测到后,那么它的自旋状态就会已知。那么另一个光子的自旋就会立即已知,不论它有多远。

        众多研究者们提出了光子纠缠在通信和计算机科学上的几种应用方案。因为它们具有测量波会引起其他量子波函数崩塌的性质,所以这些信号已经开始作为一种可能的军用安全通信形式来进行研究,因为干扰会被及时发现。如果某人试图窃听,波函数会崩塌,所以这个系统会对窃听者非常警觉。

        虽然对一个光子的测量可以告诉观察者另一个光子的自旋状态,但这并不代表会向其他观察者发送一个信号。事实上,实际发送信息一般会引入独立的传统交流渠道。尽管关于这个系统还存在争论,但光子纠缠本身似乎并不会发出比光速要快的信息。

        或许这种观点最大的缺点是涉及到了意识。在一些情况下会涉及到治疗师远距离发送意念和(或)意识能量。如果可以用光子纠缠来解释,那么这是在治疗过程中量子态保持纠缠的基础。但是,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强调,当有意的观察者出现时,波函数就会坍塌。如果波函数坍塌,那么它就会失去量子纠缠。因此,意识的每次出现都会阻止纠缠效应,除非量子物理的基础理论进行修改。

        即使实现了,用这个模型去解释超自然通讯或远距离治疗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信噪比”。在试验中使用量子纠缠的实验室系统都基于高稳定光具座或光缆,具有很强的激光信号,所以激光信号比任何噪声或振动都强得多。任何相位和额外噪声的振动都能破坏整个系统。

        于是研究者们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量子中继器,沿着光缆用于清理和放大光束来保持高信噪比。这与现实世界有很大不同,在现实中,治疗师能从数千英里远给患者发送能量。在这种情况下,信噪比是非常低的。我们还未了解治疗师是怎样从病人身上“发现”信号并与它联系起来。量子纠缠方案一般从纠缠系统开始,从已经存在的联系开始,而治疗师和心理研究则不是。它们必须从零开始搜寻一个遥远、微弱的信号。这与纠缠方案有很大不同——在纠缠方案中,一开始就会假设一个共同的波函数。

        在治疗和交流的纠缠生物光子的论述中,假设来自于发送者和接收者的生物光子物质变成纠缠量子状态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当光子被一个普通的放射源发射或当它们通过非线性光学元件进行混合时,就会产生正常的量子纠缠。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两种信号的振幅比噪声要高得多,因此纠缠波函数才能建立起来。

        这一点加强了使用纠缠来解释远距离治疗的困难。在典型的例子中,治疗师不认识接收者,与其也没有接触。患者发射的生物光子非常微弱以至于无法被治疗师探测到,治疗师发射的也很微弱,无法影响患者。在现实的远距离通讯中,来自于两个人的信号幅度太小而无法纠缠,它们的发生需要巨大的功率,但并没有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通过对比,我们提出的全息图模式避开了这些不足。在同步宇宙全息模式中,来自于单一个体的波辐射到宇宙中,然后被反射回来,并在很近的一个焦点汇聚。因为几乎所有的能量都会返回,能量损失不是问题。信号在时间中向前传播一半行程,并在在时间中利用下半程返回,所以它们几乎会在被发射的时候抵达新的焦点。根据行程的距离,基于它们抵达的时空中的地点,它们甚至会在发射之前就抵达。这个模型确实提出了一个需要测试的新物理模型,它解释了信号如何在穿越了很远的距离后但而没有减弱,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根本不存在直线路径。

参考文献
Devyatkov, N.D. and Golant, M.B., "Prospects for the Use of Millimeter-rang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s a Highly Informative Instrument for Studying Processes inLiving Organsims", Sov.Tech.Phys. Len.12 (3), March (1986)
Devyatkov, N.D., amd Golant, M.B., "Prospects for the Use of Millimeter-Wav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s a Highly Informative Instrument for Studying Specific Processes in Living Organisms," Sov. Tech. Phys. Lett.,12 (3), p.118, March (1986)
Golant, M.B., and Shaslov, in Applications of Low-Intensity Millimeter-Wave Radiation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in Russian], (ed. N.D. Devyatkov), IRE Akad. Nauk. SSSR, Moscow, pp. 127-132 (1985)
Frohlich, H., Intern. J. Quant. Chemistry Vol. 2, pp. 641-649(1968)
Frohlich, H., and Kremer, F., Coherent Excitations in Biological Systems, Springer-Verlag, Berlin (1983)
Popp, E.A., ed., Electromagnetic Bioinformation, Urban & Schwartzenberg, Munchen-Wien-Baltimore (1989)
Radin, Dean, Entangled Minds- Extrasensory Experiences in a Quantum Reality, Paraview Pocket Books, New York(2006)
Life Force, The Scientific Basis: Breakthrough Physics of Energy Medicine Healing, Chi and Quantum Consciousness , Volume II of Synchronized Universe Series,  Claude Swanson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10-31 19:32 , Processed in 0.3430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