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T细胞:我被癌细胞“缴械”了?

[复制链接]

5905

主题

6600

帖子

7160

积分

坛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9 0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细胞:我被癌细胞“缴械”了?

返朴 返朴 Today
编辑 | 韩若冰、琵思佛
编译 | 董唯元、刘航、于槐、刘天同



在免疫系统中,T细胞的激活是一个复杂而处于动态平衡中的过程。体细胞突变导致人体内每天都在产生异常细胞,而T细胞主导的免疫监控可以识别异常细胞的新抗原并及时将其清除,从而防止异常细胞进一步增殖形成肿瘤。

但在一些情况下,肿瘤细胞表面可以表达一种特殊的“暗器”——PD-L1蛋白。它可以识别并激活T细胞表面的受体PD-1,“缴械”T细胞,使其失活,进而导致肿瘤细胞逃出免疫系统的攻击[1]。该过程称为免疫逃逸(immune escape),是肿瘤细胞的“十大法宝[2]”之一(图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恶性肿瘤的“十大法宝”及对应的治疗思路[2]——针对恶性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一些特点,人们设计了相应的治疗方向,已有相关药物获批治疗特定类型的肿瘤。从“免疫逃逸”这一特点上来讲,一些可以重新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以PD-1/PD-L1/CTLA4为靶点的的单克隆抗体已正式进入临床或正进行临床试验。


近年来兴起的一些免疫疗法,比如纳武单抗(nivolumab)和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正是利用癌细胞的这个特点,特异性抑制PD-1的激活,重新激活T细胞,从而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然而,由于T细胞激活的水平难以控制,有时患者的健康细胞也被激活的T细胞当成“靶子”而遭受攻击,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3]

以往的研究表明,T细胞表面的PD-1激活之后,需要与细胞内的SHP2蛋白结合,并激活其下游通路,从而导致T细胞失活。但这一过程具体以何种方式如何完成,人们并不清楚。

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结构生物学研究[4]描述了这一关键过程。德国弗莱堡大学和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PD-1激活之后,其两个结构域ITIM和ITSM首先被磷酸化,并先后分别与SHP2的两个结构域C-SH2和N-SH2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结构域间界面 。其中N-SH2是SHP2激活的最关键因素,如果N-SH2发生突变,则SHP2完全无法被激活,而如果ITIM,ITSM和C-SH2发生突变,也会不同程度上影响SHP2的激活。在体外的T细胞培养实验中,通过控制磷酸化的多肽pY-ITIM和pY-ITSM加入的浓度和比例,实验人员观察到SHP2激活状态随之变化(图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结构域间界面SHP2蛋白的激活状态[4]——未激活的SHP2(左上)处于自抑制的状态,其N-SH2结构域占据磷酸酶PTP的活性位点。细胞膜上的PD-1被激活后,其两个结构域ITIM和ITSM均被磷酸化,并分别与细胞内SHP2的N-SH2和C-SH2结合,N-SH2取向稳定改变,导致SHP2自身构象变化,暴露PTP的活性位点,SHP2被激活(右上)。在另一种情况下,如果ITIM并未被磷酸化,或者ITSM的浓度较高,则ITSM就会“喧宾夺主”,同时与N-SH2和C-SH2结合,导致N-SH2取向的诸多变化,并对应SHP2不同的激活水平(左下)。


自此推论,如果以这个结构域间界面[5]为药物靶点,通过控制SHP2的激活,也许可以控制患者体内T细胞的激活水平,能够在清除肿瘤细胞的同时避免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生,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1] Mohme M, Riethdorf S, Pantel K. Circulating and disseminated tumour cells - mechanisms of immune surveillance and escape. Nat Rev Clin Oncol. 2017;14(3):155–167.
[2] Hanahan D, Weinberg RA.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Cell. 2011 Mar 4;144(5):646–674.
[3] Mulder WJM, Ochando J, Joosten LAB, Fayad ZA, Netea MG.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trained immunity. Nat Rev Drug Discov. 2019;18(7):553–566.
[4] Marasco M, Berteotti A, Weyershaeuser J, Thorausch N, Sikorska J, Krausze J,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HP2 activation by PD-1 stimulation. Sci Adv. 2020 Jan;6(5):eaay4458.
[5] 注:结构域间界面,即inter-domain interface,暂无常用中文翻译,此处为直译。  

大道至简 万物于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国际弧学研究会    

GMT-7, 2024-6-16 10:41 , Processed in 0.4147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