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这句话问到传统文化的根本了。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三家里面又以儒为核心,儒以孔、孟为代表,这个代表的历史渊源我们要知道。周朝在末年,周王德行跟信用逐渐降低了,所以诸侯不服从他、不听他的,各自为政。这是让人,这些人都是当时贤哲,深深感触到道失而后有德,德失了之后而后有仁,仁失掉之后而后有义,义失了之后而后有礼,如果礼要失掉了,社会就乱了。那个时代传统文化的底蕴还非常深厚,还没有到这个底限,所以史书上所记载的大同之治,在中国曾经实现过。 「三皇行道,无为而治」,那是大同世界。
五帝,道衰了,以德治天下,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依旧能够保持大同的状况。「礼运大同章」确实是描绘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圣贤。到三王,就是三代,夏、商、周三代,就差很远了,道、德有说的,没人照做了。所以三王以仁治天下,你看道、德、仁,以仁治天下,「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但是周朝末后的五百年是春秋战国,是属于乱世,孔子、孟子、老子都出现在那个时代。
欢迎光临 弧论坛 (http://arcii.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