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les 发表于 2021-12-23 20:10

Arcman先生的制图很是精美,拆分开来也更加直观。3D弧梭子很nice,很有帮助!先生也可以就着图形继续指导!:)

这里也不墨迹,我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梳理出来,供弧友指导与参考。
见上图:我将弧理论的学习划分成了①②③④四个步骤。
本帖的讨教范围属于图中的①《弧的原理》——基础弧几何与基础弧数理。关于这部分内容,我的学习的过程是有些磕绊的,不过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心得,这里将详细表述。
一、阅读《弧的原理》的三大障碍:
1、读者对《弧的原理》定位不太清晰,喜欢与物质观关联。
在上图中,《弧的原理》用一个圆圈住了,代表了《弧的原理》是一套独立的逻辑体系。也就是说圆圈里的内容:基础弧几何与基础弧数理与日常的物质观理论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只要去跟物质观理论关联或者对比就一定是走弯路,一定会产生困惑,一定会发生质疑,一定会形成卡壳。那么如何避免?就是假定书中的内容是对的,按照书中的论述往下走,等待验证。(关于有效的理解方案后文还会有完整说明。)
2、读者对《弧的原理》中的规则的不适应。
这一点实质上与第1点相同,但值得单独拿出来说。在习惯了日常数学运算规则的读者眼中弧数理规则是有点“奇葩”的,甚至会觉得不可思议,继而产生质疑。比如心中会想 “为什么规则是这个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规则要这么制定?”等等。之前我也这么问。后来从论坛中的表述,可以寻得答案。举几个直观的例子:
“天地独尊,自有其规。一众江湖,诸多套路。”——本帖7#
“不能因为尚未了解生命和精神的本质,就忽视它对人类一切行为的天然限定性。还是那句老话,人非超然!”——弧人随笔《人算老几》
“我始终认为,弧不能是我原创的,她是老天自属原在的。”——Mr. Jupiter: 关于弧学理论的疑问与思考-2
这几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天律自在。因此对于读者的质疑,答案就是弧论就是这么规定的,遵守即可,质疑没有意义。(当然,相当的读者依然不能接受,这是正常的。有效的理解方案将在后文完整说明。)
3、关于《弧的原理》的表述可能造成的混淆。
如果前两点是面向读者的,那么这一点也面向论坛。读者不适应弧论,大部分原因都在前两点,但仍有少部分读者是能够克服,保持耐心继续研读的。这个时候,原著与论坛的论述方式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描述的详细一些。
试想:弧论如同一个“天外来物”,本身不容易被人接受。如果论述内容简略一词多意,读者会招架不住的。对于作者来说,大多数读者确实是停留在表观进行质疑,这几乎是读者的通病。而作者的论述方式运用多年,鲜有读者读懂,作者不会觉察有什么不妥。但是有时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况,读者困惑于论述时,作者会将原因归结为读者在质疑理论本身;读者本来就稀里糊涂、不明就里,请教无果又不能重复请教,只好先搁置,自行反思。
拿个人经验而言,本帖前面讨论的“张三问题”,读者历时几年才啃明白。初读时,会觉得那是逻辑矛盾,无法理解,很难能想到那是同一称谓下的两套关系。实际它就是个窗户纸,一捅就破了。但这层窗户纸,在客观上提高了读者的信任成本,十分影响读者对理论的信心。
费了多少周折,就会产生多少重视。我也并非一定要搞新的称谓体系,我前面的划分也未必贴切;论坛能界定出一套标准描述更好。但是我想说有一个明确共识的界定非常重要。(大家都能理解,沟通无碍是最好的)我认为形成一套基础弧几何与相应数理关系(包括称谓)的表格会对读者有帮助,好处有三:
(1)内容不多,制表方便(2)以表格形式囊括称谓、公式、计算过程,给读者安排的明明白白,不给读者混淆的机会。(3)表格内容可以作为一个理解的量化标准。也就是只要读者能够理解表格的内容,数理关系能够区分,能够计算,这个板块就基本理解到位了。(这可以避免读者不自觉的关联物质观,同时也能使读者掌握进度,增强信心。)
这是我结合自身经验的考量。
二、关于《弧的原理》的学习时间参考
在我看来,《弧的原理》有两个特征:(1)形式简约,规则奇特,数理计算简单,难度不高。(2)哲学内涵高度抽象。
对于(1),我觉得断断续续的读,一个月时间足矣;快的甚至两个星期就够了。如果读者远远超出了这个时间,那么一定属于上面讲的三大障碍,这里读者需要自行调整反思。
对于(2),原著的哲学内涵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领会,譬如论坛中“数”之原罪系列;我认为合适的方式是心中留下印象,而不必执着。沿着上图①②③④的顺序往下走,走一段回来看看,自然而然就能逐渐体会。
总结来说,用一个合理的方式来读《弧的原理》,不应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待续。。)

eagles 发表于 2021-12-23 20:21

(接续。。)
三、弧理论与物质观关联的过程与可行的学习方案。
读者喜欢将弧论与物质观关联,不单单是由于习惯使然,而是一个好的理论不但能够诠释事物,而且应当能够得到验证。
如果弧论是真理,那么她必然能被验证,只不过需要一个过程,时间稍长;只需环节逐步跑通,自然会呈现其真理性。
见表格如下:

(备注1:笔者本人的程度处于第2阶段,上表仅仅是我自己揣测的。备注2:关于弧理论被验证的方式也是有其特点的,我也有一些理解,在这里暂不展开,后面将另开一帖“弧几何统一相对论、量子论的思考、求教与商讨”,于其中表述)。
通过上表,有效的弧论理解方案就很明显了,我总结是8个字“保持耐心,等待验证。”弧学解万物是逐级渗透的,前面的阶段是后面的基础,所以越是质疑,就越走弯路,越是相信,进度就越快。这是由弧解万物的流程所决定的。
强调:这里并不是要让读者盲目相信,而是如有兴趣,带着疑惑保持耐心,往下走走看,实在不行收手便是。有些读者具备较好的物理基础以及变通能力,可能在第2阶段就能够体会到理论的自洽;有些读者没有物理基础,可能要到第3或第4阶段才能明白弧学的玩法。当然,对于寻找真理没有兴趣的读者,根本不会看,也就谈不上理解阶段了。
四、结合弧学与论坛的发展现状,读者应当认识到的几个问题。
(1)如若对弧论有兴趣,保持一些耐心,保持一定信心很重要,因为弧论是从弧来反演万物,如果不跟着操练一段时间,是很难看到成果的。
(2)对文字描述保持敏感,避免误会。可以看到,Arcman先生一手挑起论坛,非常人所能及,同时理论的阐述也必然会附带个人风格。在我看来,大多数讲解多揣摩是能看明白的,但有个别重要的定义容易混淆。也需要读者讨论斟酌。
(3)论坛中的弧几何体系也在逐渐发展,在我看来,作者的很多论述用几何图形来看是非常直观的。事实上,我认为当前的弧几何的程度制约了理论的传递效果。试想一个完备而精确的几何体系将能够省却很多讲解,减少很多误会;如果到了弧几何发展的成熟阶段,普通读者不必具备物理基础都应当能够看明白,只不过需要很长的时间跨度罢了。也可以说论坛在致力于缩短研弧周期,提高理解效率,降低信任成本。因此,读者需要对弧几何体系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作为探究者,我也会制作一些几何图形供弧友参考。
对上述简要总结:
1、列举常见的理解障碍。2、结合弧学特征,从整体上梳理研弧思路,并提出可行的研弧方案。3、弧几何将是加速理解的敲门砖。
最后说明,上述内容仅仅是我个人的划分与思考供参考。条条大路通罗马,各位读者也不必拘泥。这里抛砖引玉,欢迎指导。
我的其他想法与求教将于本帖,或另开新帖进行。

Arcman 发表于 2021-12-25 19:52

今天是这里的圣诞节,得闲,插几句。


很高兴Mr Eagles分享其心得,感动其辛苦贡献。

在我看来,人类了解自然世界的基本思维版式有二:一是驭一驮万,一是万象归宗。

两者在作用本质上并无区别,仅仅是维度取向相反。前者走的是所谓的“解析”途径,后者走的是所谓的“归纳”途径。前者要求由一念及万物,后者要求由万物归一念。

作为创建了物质文明的人类而言,基于其天然的“双合”本性,两者方式皆可,于是就有了东西方两种区别甚大的文化模式。

优先选取哪一种方式,并非取决于个体的大脑智力以及其经验积累和学习过程。简单地说,取决于首先被“脑植入”的元概念。元概念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取向。

例如:

对“宇宙是物质的”这一元概念的接纳,就势必习惯于通过对万象的解析方式进而归纳出其元概念所内涵之既定结论的“解析——归纳版式”,其史性代表作有古希腊哲学及近代“科学”等认知思潮。

对“宇宙是空幻的”这一元概念的接纳,就势必习惯于通过对万象的归纳方式进而归纳出其元概念所内涵之既定结论的“归纳——解析版式”,其史性代表作有古中国“易学”及“佛学”等认知思潮。

对“宇宙是能量的”这一元概念的接纳,就势必习惯于通过能量对万象作用的解析方式进而归纳出其元概念所内涵之既定结论的“归解并和版式”,弧说是其尝试之一。

基于此,对于弧学的理解,其关键一步即其体系基础——核心性的元概念,简言之:弧。

在弧几何基础之上,讨论“数量”时,其实讨论的中心意义是物质文化中的数和量在能量体系中的哲学含义以及物质存在的数和量与能量存在在数学结构上的等价性。

例如:
弧学中的数量问题分三类:

1、绝对数量之定义及关系;
2、相对数量之定义及关系;
3、平凡数量(物质数量)之定义及关系。


供参考。Happy holiday season!

eagles 发表于 2021-12-25 23:04

Arcman先生的讲解大有展开之势,我做好准备学习哈:lol


Arcman 发表于 2021-12-26 15:43

PS:


弧学中的“数量”讨论,不是对日常或传统数学体系的补充,不是对其运算规则和数理逻辑的改进。现代数学在其自身规范内,已经很了不起了。

弧学企图寻求的是为什么传统数学是现今的“这个样子”而非任何可能的“其他样子”,简言之,“规则”的规则和“逻辑”的逻辑。也即传统数学的“真理性”何在?

弧数理不仅研究能量形式及结构性代数关系,也包括了传统数理背后的自然数理原理。由于人类认知自然实在的最初方式是与其发生关联的自然表象,其反复性生物刺激的神经“应答”的投射性映像即所谓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自组织关系,即自然世界的现象关系。对现象的描述,即自然形式。形式自洽的体系即理性运动的规则基础。数理是继后于形式的。

概括而言:

自然表象——感知呈象——认知提炼——形式定义——几何体系——数学体系——理性世界——自然表象,……。



FYI

eagles 发表于 2021-12-27 04:39

Arcman先生的这段讲解,我自己是理解的,大家如有疑问可以商讨。(以我的视角,我觉得先生的用词很专业,也比较精确,回头我也辅以我的想法作参考)。

另外,我搞出来这样一张图,请Arcman先生指导一下是否得当:



eagles 发表于 2021-12-27 09:48






Arcman 发表于 2021-12-27 14:58

eagles 发表于 2021-12-27 03:39
Arcman先生的这段讲解,我自己是理解的,大家如有疑问可以商讨。
(以我的视角,我觉得先生的用词很专业, ...
这是类梭子构造。Nice job!

Arcman 发表于 2021-12-27 15:50

我特别喜欢Mr Eagles做的这个类梭子(亦称波子)的3D动图。如果做成两个二维类弧面(亦称波面)相互垂交的3D模型,未来展示弧旋效果将会好一些。

该模型的X、Y轴上任意一点在Z轴的垂直投影上都是椭圆形,可对应于现实物理中关于行星自转与其轨道的关系描述。

波子(类梭子)是由绝对弧、波线、波面发展而来,其相互间的等价概念如下:

绝对弧(弧)、波线(类梭线)、波面(类梭面)、波子(类梭子)。

请注意:绝对弧、梭线、梭面、梭子构造只能存在于“纯”能态。

弧几何中特指性的所谓“类”,是指由同一化弧系(绝对弧系),依据弧几何规则演变建构的统一化弧系(相对弧系)。与物质存在最为相关的两个类弧构造是:

波子(动子、类梭子、量子、空间子等)和旋子(静子、类弧子、数子、时间子等)。

波子描述了时空场的连续性之物理本质,旋子描述了时空场的断续性之物理本质。两者“套叠”应用,就构成了人类生物感知性范畴内的与自然宇宙现实表观相对应的(传统)物理现实。

弧几何的基本构造中,没有任何“实心”的3D构造,都是“空壳”性的。实心3D对于弧几何而言,不过是对应三维弧结构形式的在其数量上的叠加态。

无论如何,我都很赞赏Mr Eagles关于弧说理论的卓越探讨精神。:handshake



FYI

Arcman 发表于 2021-12-27 17:37

波子构造的各维相互关系及波旋(类梭子旋)关系,请参考下图:

http://arcii.org/data/attachment/forum/202112/04/234805fn806cx62km0u0q8.png
波线(类梭线)
http://arcii.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811/11/232854zc3pdcvkc64m33dp.png
波面(类梭面)

http://arcii.org/data/attachment/forum/202004/24/173754otnijjmjrjmmjm1z.png
波子(类梭子)http://arcii.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801/30/023717n2ey2xge9yw020yj.jpg
波旋(类梭旋)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Mr Eagels:结合弧几何理解弧数理的思考、求教与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