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man 发表于 2018-12-13 03:00

是哲学、思想、智慧,还是精神? ——兼答“中国有没有哲学”

是哲学、思想、智慧,还是精神? ——兼答“中国有没有哲学”

Being道
哲思学意
2 days ago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Ra1TspeHvQicId9pk6pjZKBn5ktgxNZZKSm3uEmGzgFh9qVIz53ZbOLLcicwF6PGpRB8URPxjMTKC9H3sVeKeTw/640?wx_fmt=jpeg作者:Being道本文为哲思学意读者原创投稿授权哲思学意发布个人原创投稿邮箱:tougao@izhexue.wang 哲学——Philosophy,希腊文愿意:“爱智慧”。而人人都想拥有“智慧”,所以哲学理应有普世性(或曰普遍性)。

哲学史已公认公元前6世纪爱琴海东岸的泰勒斯为第一位哲学家。他宣称事物的最终性质(nature)是水,以及“宇宙是有生命的——其内有灵魂——且充满了神与灵”。直到亚里士多德时代(公元前3世纪),形而上学还被称为神学。

的确,在哲学诞生以前,是宗教、神话时代。那时当然没有“哲学”——Φιλοσοφία这个希腊词语,但是,哲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思想在那一时代的汇合与结晶。

在希腊语之前,是腓尼基字母时代;再往前,则是埃及象形文字(楔形文)的时代;再往前,还有漫长的孕育文字、语言的原始“蛮荒”时期——这段几千年甚或上万年的历程中,难道没有思想、没有智慧?

也许“中国有没有哲学”的问题可以不必纠结了,顺带连“印度有没有哲学”这样的问题也不必纠结了(如果印度学界有此疑问的话)。

也许,哲学“神圣”的气质和形象,正来源于前哲学时期神话与宗教所赋予、传承的“神、灵”崇拜。泰勒斯之后,或者说“哲学”这个词诞生以后,人人都爱智慧了,正如19世纪的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那时人人(尤其是智者)都知道爱智慧了,而问题在于什么是智慧?

怀特海又说:“全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为柏拉图的思想做注脚。”大概因为他上承米利都、下启辩证法——从前口耳相传的智慧由此开始能通过辩证演绎出来了,智慧的落脚处从“万物有灵”转为“万物构成”,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诞生。

然而,即使“科学”诞生数千年之后的今天,人类上天入海,但凡世间有生之物能见到的技能,聪明的人类都能模仿、都会,可似乎智慧还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我们一直都“爱”着、爱着智慧,智慧几时光照我们、进入我们心田?

Philosophy首先是个动词(philo-),表现古希腊的人们热爱智慧的举动;而后成为固定的动-名词短语,表示智慧(sophia)的可贵。如果宗教和神话时期,智慧是与神同在、神我一体;那哲学时代的智慧是什么?什么又是真理?是辩证法、逻辑,还是和平、幸福?

据传亚里士多德对哲学有这样的分类:一、理论学科: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二,实践学科:政治学,伦理学;三,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此外还有工具学科:逻辑学。这有点像中国诸子百家时期的“道术为天下裂”。而亚氏的智慧分科中似乎没有医学,是否预示哲人要爱智慧甚于爱生命本身?还是,他的智慧从辩证法、本体论、逻辑中放飞,尚未回到生命本身?

不,后来的哲学已经包含心灵哲学——它回到了生命、回到了怦怦跳动的人身体的内心。在后柏拉图时代的西方,提到“神”,通常是外在于我的理念;而在中国提到“神”,首先联想到的会是“精神”、“神采”、“神气”;如果在印度,在吠檀多或佛教教义中,提到“神”,也是可以修练、觉悟的存在。

古希腊时,神像地方官,分管万物、与人亲近。进入哲学时代之后,逐渐地,神学成为崇拜的专学,既须崇拜,必要对面而尊敬。再后来,“神”也远离、心也失“灵”。

“神”、“灵”就像智者放的风筝——一头是人的仰望,一头是风一样的飘忽。但愿它是孙悟空的神通如意金箍棒,需要时变化万端、斩妖除魔,平时收进耳中、无影无形,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当《奥义书》、《老子》翻译到西方,禅、瑜伽、道的思想毫无阻隔地融入哲学和心理学,仿佛久别重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是哲学、思想、智慧,还是精神? ——兼答“中国有没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