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man 发表于 2018-7-22 01:43

无人知道这个所谓的“能”(The Can)究竟是多大,到底有多少。但至少现实世界中还有一个完全可以确定并不得不加以承认且值得信任和接受的基本事实状态:人活在能“里”,而非其“外”。换个说辞就是:人活在宇宙里,而不在活在宇宙外。宇宙决定了人的一切,包括其存在的天然合理性及其关于宇宙的全部意识图景。

宇宙是什么呢?弧学的定义是能量和物质的弧簇化体系。如此观念看宇宙,宇宙至少可被“撕分”为两层:一层是物质,一层是能量。

关于宇宙的物质层面——物质事物的结构及运动,现代科学已作了大量研究,成果丰硕。科学基于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也确认了能量与物质之间存有极其密切和可规则化的关联规律。然而,关于宇宙的另一层——能量,则仍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却不能因为对物质层面的有所了解而被忽略掩盖或加以回避,这些基本问题是:


[*]能量是什么?
[*]能量的自然本义?
[*]能量有结构吗?
[*]能量的结构性是否可被形式化(几何方式)处理?
[*]能量与物质之间实际的物理性转化机制是什么?
[*]两者谁更优先?
[*]……

故此,不能充分认识和完备解决能量的存在问题,就不可能彻底地解决宇宙及其存在这一所谓的终级性问题。能量的问题是突破物质局限性的关键法门,甚至是不二法门。而“极小”问题正是谋求解开这一物质性“大”问题的窄门狭径,虽然艰辛异常,但不得不走。还好,基于当代粒子物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大量物理事实,开锁解结的时候也日渐颇近了。

弧本论所研究的确实不是物质性问题。弧学研究自始至终都是关于自然能及能量的问题。弧学关于物质存在的种种推论和解析,仅仅是依据弧本论及原理对物质现象及其科学规律进行的“形而下”的一般性推演和机制化解析。那些通过实证哲学而获得的种种科学成果通常是被作为一种与弧推演进行比对的“可靠”素材。也因此,很多习惯于引用科学结论来佐证弧学真伪时而产生的极大困惑,既非弧的问题,也非科学问题,而是其“格式”问题——思维模式。简单地讲,就是戴着太阳镜看到世界与裸眼看到的世界不是一样色彩的,尽管那个不一样色彩的世界本身是全同的。看待原子及其以下的微观景象,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虽然无法对无穷的自然能进行“科学化”定义,但有办法给它简略地勾勒出一幅“画像”,这个“像”在弧学研究中就是所谓的“弧”。弧形式是能的“像”(绝对弧),自然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能量的“像”(相对弧)。一旦脑壳里有了这个特定的“像”,也就可以进行抽象化的几何处理了,这可是人类这种天造之物的“独门绝技”。

依据弧理论,如果电(子)态构成了物质存在的世界线,那么,天然性原子结构以下的世界也就不再属于物质范畴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亚原子世界正是能量的海洋。在那里,呈现出的不是物质规律,而是能量的结构性在物质时空场背景条件下的映射。牢牢坚守这一观念,才能稳步推进,进而完全明了量子理论体系中的种种“怪异”。量子论实用但不完备。完善量子论的自然原理,不仅仅依靠“极小”(核物理学),还必须依靠“极大”(天文学),两者相互加持,才有望更加逼近物理真实,但并非自然真实。

能量的基本形式是相对弧,映射在日常时空就是最平淡无奇的“波”。波的频率映射了能量的相对“大小”,也就是相对弧的相对“尺寸”。与平常物质时空观念不同的是,在弧观念中,波的尺度越小,其空间占位反而越大,或说力量越大(能量越高);反之,就越小占位、越低能量。譬如光、电、磁充斥了宇宙,而物质则不是。

弧论指出,电态是能量的交互渡让过程,记住:是过程,而非物质观念中可数化的实在性“质点”。日常经验中,电态只有三条路可走:要么发热变成光,要么感应变成磁,要么还是“它自己”。在亚原子状态,电态依旧还是这三条路数。不同的是,它被迫继续行走的这三条路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的。如同宏观世界里拿一把大锤敲开一个一块石头那样,只不过微观原子这块“石头”(类弧构造)的能量结构性之“纯度”要远远高于宏观里的那块“石头”(弧簇构造)罢了。换言之,原子的能量结构性构造是天然条件下的最简状态,因为它就是圈定物质世界的那道终级性“墙壁”,打透了它,看到的就如同滴水惹波时那个波的“背面”。这也是为什么描述能量状态时必定采用函数方式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能量不是物质,在以电态为唯一投射背景的天然限定条件下,没办法采用三维+一维的例行方式加以描述。只能是三维,即相对于一维度时间特性的定比化来定义与之相应的二维度空间特性的连续变化状态。量子论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还原了光、电、磁的原本特性,促其拥有了“挣脱”物质纠缠的可能性认知权力。珍惜吧,折了多少英才,花费了多少银子,才懵懂中触摸到了物质终级之门的小小门框啊!


(再聊):time: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Mr Jupiter: 关于弧学理论的疑问与思考-4